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浮生記

鎖定
《北京浮生記》是作家伊北在2012年推出的長篇小説,小説聚焦北漂一族80後們在北京的生存狀態。
中文名
北京浮生記
作    者
伊北
類    型
長篇小説
出版時間
2012年

北京浮生記作者簡介

伊北,男,1983年出生於安徽省淮南市。伊北的長篇小説,多以都市題材為主,平樸真實又犀利幽默,始終關懷都市男女的精神狀況;短篇小説則蹊蹺詭異,始終有一種南方濕潤的氤氲味道;伊北的隨筆作品,多以歷史題材為主,迴腸蕩氣又不吝表達主觀愛恨,有明確的價值導向,同時注重書書寫傳奇。

北京浮生記內容簡介

三對情侶機緣巧合一同租住在2047號房間,面對北京這個城市給他們出的種種難題,他們將怎樣應對——在物質條件匱乏的情況下,只有感情的愛和婚姻能走多遠?塗志剛和馬千里從大學開始相愛,為結婚,二人欺騙馬千里的媽媽説在北京買了房,後來謊言被揭破。而志剛在單位因不會討好上司而不受重視,收入也沒有妻子多,受盡了丈母孃的白眼……他如何保住愛情?
尹立冬承受着債務壓力和感情糾葛:姐夫賭錢被放高利貸者追殺,需要他伸出援手;女朋友夏夏為投資挪用鉅額公款,需要他來填補窟窿;姐姐要開麻辣燙小店需要他來籌集開店資金……而富家女賈瑞秋承諾只要他跟她結婚,所有的錢她都給他……他如何抉擇?
馬嬋娟和蔣毅然是青梅竹馬的情侶,嬋娟學業順利,被保送研究生的同時又得到大公司高層的職位,風光無限;而蔣毅然考研失利,找工作困難重重,最後找了個底薪也不體面的工作。嬋娟感覺到了兩個人的差距……他們的感情之路是否能夠繼續下去?  [1] 

北京浮生記讀者評價

那點繁華,那點夢——評《北京浮生記》
前一陣有新聞提出什麼“逃離北上廣” ,過了一陣子,又變成了“逃回北上廣” ,這來來回回中,就跑出了些深味。離不開,戒不掉,忘不了,“北上廣”的故事,説起來,總是讓人覺得繁華憂傷且悲壯。《北京浮生記》就是個華麗又悲傷的故事。狄更斯《雙城記》開頭的一句話就是: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北京浮生記》就是寫我們這個時代,也好,也壞。它寫在時代裏沉浮的青春。三對年輕人,在北京這座大都市的種種遭遇,是80後的“愛慾掙扎”,他們哭,他們笑,夢想撞到現實,一地頹唐。《北京浮生記》寫出一個現狀,也寫出了一種痛苦:年輕人的愛情,如小草般嬌嫩也簡單的愛情,在這樣一個霧霾重重的物質化的都市裏,怎麼樣接受着嚴酷的考驗。都説浮生若夢,“北上廣”,就是年輕人夢想的集散地,許多人朝聖一樣地前往,又鎩羽而歸,夢想的水分經不起現實的擠壓。
《北京浮生記》的故事很生活化,説白了就是外來人口留京發展,遇到了現實的、金錢的、房價的考驗的話題,它不是空中樓閣的,不是臆想出來的,而是切切實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所以,《北京浮生記》的故事,不是靜止的,歷史性的,而是正在進行中的。從某種意義上説,《北京浮生記》是對現實的觀照,其實這種“現實”不稀奇,與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夢”相比,如今的中國夢,更加赤裸,更加現實,也更加單一。小説中,尹立冬、塗志剛、蔣毅然都是小職員,沒錢,買不起車,買不起房,周圍的人,包括愛人、丈母孃、房東、領導、情敵,所有的人都能以某種方式向他們施壓,不為什麼,就因為他們不夠“成功”——沒錢,沒車,沒房。而大多數人眼中的成功,就是有車有房,衣錦還鄉——大城市對每個人都是個嚴峻的考驗,外來人口尤甚,不管你是男的,還是女的,你必須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才能在大都市活得自在。
身為男人,你必須有錢,身為女人,你必須有錢,同時還得嫁個有錢的老公。得不到,就痛苦。思維定勢畢竟控制着大多數人。而人生的悲劇恰恰在於,每個時間段,你想要的東西都不一樣,且慾望永遠不滿足。賺錢,出名,有大房子,好車子,五子登科的故事在一代一代上演,只是北上廣這些地方,把這些殘酷而又美好的故事放大了,強化了,所以格外刺激和觸目驚心。 很多去北京的人,大概都會有張愛玲當初到香港時的那種感受:這個地方,摔個跟頭,都會比別的地方疼一些。 北京,多少人魂牽夢繞的地方,説到底,也不過是個由一個個血肉之軀堆積起來的名利場。 喜歡這個温柔而又殘酷的故事。北京歡迎你,為你開天闢地。誰都可以來,可是,問題是,你來了,不代表你進來了。 北京包容一切,也消解一切,改變一切。這才是它最厲害之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