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最美的鄉村

鎖定
“北京最美的鄉村”評選活動由中共北京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共同主辦。
中文名
北京最美的鄉村
外文名
the most beautiful village of beijing

北京最美的鄉村評選方法

評選以“生產美、生活美、環境美、人文美”為標準,通過網絡投票、報紙投票、市民體驗投票、專家評選四種方式展開 [1]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經有93個村莊從全市3940多個行政村中陸續脱穎而出,被社會公眾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如同93顆珍珠閃耀在京郊大地上,不失為首都人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2] 
北京美麗鄉村網是多年來“北京最美的鄉村”評選活動的唯一指定網絡投票平台。

北京最美的鄉村歷年評選

15-16年度
文武並重底藴厚——魏莊村(大興區魏善莊鎮)
千件田野文物、千人太極廣場、百棵百年古樹、大量名人字畫,在這個千人的村莊:喜武尚文,禮儀教養隨行,文明蔚然成風。
山水聚落築精品——黃山店村(房山區周口店鎮)
坡峯嶺、玉虛宮、迎風峪、紅螺三險、醉石林,山嶽景觀奇美、生態環境純然、村民安居樂業,真正做到“高起點、高檔次、羣眾滿意”。
德孝文化融鄉鄰——仇莊村(通州區於家務回族鄉)
“孝”乃治村之策、“德”乃立身之本。家家爭做“文明十星户”,人人爭做“孝老愛親之星”。一言一行,展現仇莊文明。
歸園田居解鄉愁——田仙峪村(懷柔區渤海鎮)
冷水魚養殖發源地,鄉村休閒養老示範區,30處融入鄉愁元素的居家院落。慄花飄香、溪水潺潺,在這裏感受“鄉趣兒”與“潮範兒”。
“村規民約”育美村——一村(順義區高麗營鎮)
“紅心引領,入孝出悌,崇文尚禮,知樂善舞,親水護綠,遵規守制”二十四個字凝練村規民約,成就幸福家園、就業田園、休閒樂園。
高端月季產業園——半壁店村(大興區魏善莊鎮)
月季主題公園、月季博物館、納波灣月季園、億水陽光古老月季園、花卉交易中心,在世界月季洲際大會核心區,將月季產業推向“極致”。
休閒體驗迎客來——辛安莊村(密雲區穆家峪鎮)
銅鍋宴、雞鳴山、孝道長街引人來;紅香酥梨採摘園、紅門金港旅遊合作社,集體保障飲食安。一個民俗村就是一個鄉村酒店。
鬧中取幽民安居——柳林村(海淀區蘇家坨鎮)
鳳凰嶺、陽台山、稻香湖、翠湖濕地環村而立;小毛驢社區農園、智慧農莊、養老照料中心建在村中。在喧囂的城區邊上,這裏是難得的安寧之地。
京西古道第一村——水峪嘴村(門頭溝區妙峯山鎮)
軍事酒吧、村史博物館、古道博物館、老爺廟、牛角嶺關城,利用老宅院打造客舍,盤活舊村面貌,水峪嘴正經歷着村域景區化的悄然嬗變。
花園式旅遊名村——魏各莊村(豐台區王佐鎮)
林地4000餘畝,林木覆蓋率達60%;中央民族大學、人大附中相繼落户;國際種子聯盟、世界種子大會在村域召開。優美的環境引來眾多城市客人。
良心鋪就致富路——東四道嶺村(平谷區鎮羅營鎮)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赫然立於村口,施生物有機肥、噴植物保護劑,在百餘人的山區小村,憑藉着人性的善良,開闢了一條致富之路。
靈山靈水富靈氣——靈水村(門頭溝區齋堂鎮)
青磚灰瓦、影壁石階、雕畫楹聯;20餘間明代民居,100餘間清代民居;22名明清時期舉人、2名進士;靈水彰顯着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
和諧新村幸福歌——幺鋪村(朝陽區黑莊户鄉)
書香韻味吧、休閒娛樂園、健身主題公園、文化廣場;家家住上兩層別墅民居,《美麗東旭我的家》迴盪在村裏的每個角落;和諧的新村裏充滿着幸福的歌聲。
陶藝之鄉美名傳——盆窯村(延慶區舊縣鎮)
登獨山,賞月夜,體會自然神奇;拉胚,燒製,傳承製陶工藝。從家庭製陶到陶藝體驗,老手藝煥發新活力,小山村彰顯新魅力。
媯水源頭第一村——上磨村(延慶區永寧鎮)
春天踏青,夏天騎遊,秋天採摘,冬天睡“火炕”;四季品傳統“八六席”、“八八席”,觀九曲黃河燈陣;美麗鄉村,休閒勝地。
“驢打滾”宴美食村——上口村(昌平區十三陵鎮)
崇尚漢文化農家樂,推出“馬武驢打滾兒”、“馬武扣肉”、“馬武肉丸”等特色美食,歷史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孕育“京”字美食新名片。
綠樹青山話桑麻——東村(房山區蒲窪鄉)
青山聳翠、溪水潺潺、百花爭豔、層林盡染;林間木屋、綠色食用菌、近40000米山脊步道,北京“小西藏”邀您來納涼。
山水田園醉鄉村——超樑子村(懷柔區寶山鎮)
四面環山,天河水一年四季穿村而過;整齊的排排民居,規劃有序。聞花香、聽溪水、嘗美味、品鄉情,在那裏,抒不盡鄉村情懷。
宜居宜業新農村——外郎營村(通州區台湖鎮)
金福藝農、星湖園、國際圖書城等響噹噹的名企駐村;古色古香四合院式門牌樓,有特色、傳文化。外郎營:大隱隱於市,低調有內涵。
優美環境促發展——水樹峪村(密雲區巨各莊鎮)
58棟洋氣的二層民居、優美的村莊環境、充滿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好客淳樸的農户人家,產業發展生態化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2015-2016年度“北京最美的鄉村”(提名)
堂上村 (房山區霞雲嶺鄉)
魏家灣村(平谷區熊兒寨鄉)
孟悟村(門頭溝區軍莊鎮)
薛家莊村 (順義區大孫各莊鎮)
鐵爐村 (延慶區大莊科鄉)
東水泉村(順義區趙全營鎮)
西長峪村(平谷區大華山鎮)
龍潭村 (昌平區南口鎮)
聖水頭村(密雲區河南寨鎮)
羅家墳村(海淀區上莊鎮)
李家峪村(豐台區長辛店鎮)
北年豐村(懷柔區楊宋鎮)
白羊城村(昌平區流村鎮)
13-14年度
長城水韻映新村——司馬台村(密雲縣古北口鎮)
按照“一個民俗村就是一個鄉村酒店”的發展理念,借緊鄰“古北水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司馬台村正在致力於建設長城文化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融水鎮旅遊和鄉村休閒為一體的生態民俗旅遊名村!
“擀”出幸福好生活——東辛屯村(大興區青雲店鎮)
自種麥、石磨面——手擀;自榨油、有機菜——營養。憑藉百年名吃“老孃們”手擀麪,東辛屯村逐步走上了一條“户户搞旅遊、人人都參與、農民當老闆”的特色民俗旅遊致富路!
生態文明休閒村——朱莊村(大興區長子營鎮)
南擁萬畝次生林晉之園,西鄰房車駐地公園,北有藍莓採摘園,東倚商業一條街。如今,生態環境優美、生態經濟發達、生態文化繁榮的宜居宜業宜遊的文明村——朱莊村將續寫綠色崛起的新篇章!
滿族風情民俗村——中榆樹店村(懷柔區喇叭溝門鄉)
山上松林滴翠,山下溪流東去;路旁花團錦簇,兩側新居林立。這就是鑲嵌在京郊“北極”的中榆樹店村的真實寫照。金秋到來之際,這個距喇叭溝門鄉白樺林景區僅有8公里的鄉村,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
文化打造新支點——李家墳村(海淀區上莊鎮)
社區書畫協會、民間工藝文化發展中心、殘疾人温馨家園等,李家墳村開創了“支部+協會+民非”的新農村發展模式,按照“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真正把服務送給農民、把實惠帶給農民。
慈仁孝義滿鄉鄰——慈母川村(延慶縣大莊科鄉)
新二十四孝彩繪、古二十四孝浮雕、《論語》等國學經典名句佈滿村莊;慈孝堂、辭母園、慈孝雕塑等矗立村中。村裏自發成立的“慈孝情”演出隊,正述説着一個個發生在村內的感人至深的慈孝故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來此感懷恩情、教育後人。
鄉村旅遊升級版——南苑村(豐台區南苑鄉)
一分地農民公社、創意農業觀光園、生態草莓採摘園、寶貝當家體驗農場、世界風情小鎮、國際汽車露營公園,南苑村正按照“一產引導、三產致富、二產隨後”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生態建設,實現着“生態也是生產力”的發展目標!
京北花卉大觀園——花園村(懷柔區楊宋鎮)
以專業户帶動農户,以協會為依託發展農户家庭經濟,鼓勵農民利用現有庭院、房前屋後種植花卉苗木380畝,建設具有完善配套設施的日光温室大棚58棟。京北這個有着悠久花卉種植歷史的村莊正煥發着嶄新的活力!
古村新景民安居——趙家台村(門頭溝區潭柘寺鎮)
老村素有“紙糊的北京城、鐵打的趙家台”之説,現存明清時期的古地道、崇禎年間的古鐘、五百餘年的古宅老院。新村整齊的鄉間別墅、乾淨的街道、文明和諧的民風述説着新農村建設以來的鉅變。
古梨新香譽滿園——賈河村(房山區琉璃廟鎮)
梨樹面積3000多畝,歷史長達300多年,梨品種128種;興建“京白梨大家族主題公園”,每年舉辦梨花文化周和採摘節;春賞梨花,秋收梨果,香四溢,情滿園!
創新發展育名村——竇店村(房山區竇店鎮)
乾淨整潔的馬路、氣勢宏偉的清真寺、生產有序的現代化工廠……隨處都能感受到她現代化發展的氣息。從改革開放初期至今,竇店村始終堅持“優化發展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現代製造業、大力發展特色服務業”的總體思路,帶領村民實現了共同富裕
不老山水不老人——史莊子村(密雲縣不老屯鎮)
喝着麥飯石的水、呼吸着數倍於城市的負氧離子、置身於羣山環抱中、品嚐着不老養生宴,聽百歲老人敍説不老的秘密……這個老村新居,正散發着獨有的文化韻味,彰顯着新農村建設的活力!
清幽村落桃花豔——大廟峪村(平谷區鎮羅營鎮)
大廟峪村山場總面積3200多畝,有果品20多萬株,年產65萬公斤;村裏實施“德米特”有機大桃示範園項目,讓大桃有了“身份證”;一排排乾淨整齊的農家別墅、一户户樸實好客的農家人,大廟峪——民俗旅遊事業正揚帆起航。
綠樹掩映蔬果鄉——史東儀村(通州區西集鎮)
開辦農業觀光園,發展設施農業、循環農業;村民生活趨向城市化、生態化、景觀化。來到村裏,不僅可以暢遊潮白河環堤旅遊帶、布拉格農場,還可以去泊滸樂園體驗農遊之樂,感受新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
山水瀲灩景中村——下灣村(延慶縣千家店鎮)
村域內山巒重疊,湖、瀑、溪、泉川流不息,林木綠化率高達86%,國家4A級風景區百里山水畫廊最重要的空間節點--滴水壺坐落其中。把天賦的自然資源變為生產力,下灣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致富路。
人在景中園林村——蘭家營村(順義區牛欄山鎮)
蘭家營村牢固樹立低碳環保、綠色生態理念,着力打造公園綠地精品,村內喬灌花草有機結合、高低錯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形成了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園林景觀。
強農惠農結碩果——東華山村(順義區大孫各莊鎮)
老年活動中心、沼氣站、污水處理站、雨洪利用工程、太陽能浴室一應俱全。全村已經完成抗震節能保温,冬天每户節約用煤約1噸,室內温度平均提高3℃-5℃。新農村建設政策的有效落地,推動着村莊持續不斷地發展。
百花山水迎客來——八畝堰村(門頭溝區清水鎮)
八畝堰村位於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百花山腳下,海拔752米,依山傍水,羣山環繞,村中市級民俗户14户,自產多種山區特色純天然飲食和土特產品,是融入大自然、體驗新農村,暢敍情懷、休憩身心的理想之地。
古村古貌古韻濃——長峪城村(昌平區流村鎮)
長峪城明代成村,呈古城建築風格,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完整的甕城、城牆、古屋和寺廟錯落其中,村莊海拔880米以上,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稱。老村老宅老人,長峪城村因“古老”而更具韻味。
高效管理民歡顏——郎各莊村(朝陽區黑莊户鄉)
以文化活動為抓手,讓流動人口和村民共享文化資源、共同維護建設村莊;封閉式村莊管理、全方位的村民福利保障,讓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安心放心,歸屬感和幸福感十足。郎各莊用高效的村莊管理,強村富民聚民心!
2013-2014年度“北京最美的鄉村”(提名)
杜莊屯村 (大興區安定鎮)
上口村 (昌平區十三陵鎮)
三家店村 (順義區南法信鎮)
麥莊村(昌平區興壽鎮)
外郎營村 (通州區台湖鎮)
超樑子村 (懷柔區寶山鎮)
東村 (房山區蒲窪鄉)
遙橋峪村 (密雲縣新城子鎮)
東河沿村 (豐台區長辛店鎮)
盆窯村(延慶縣舊縣鎮)
柳林村 (海淀區蘇家坨鎮)
炭廠村 (門頭溝區妙峯山鎮)
11-12年度
鄉風文明幸福村——求賢村(大興區榆垡鎮)
582户村民擁有蔬菜冷棚1000座、鋼架日光温室暖棚130座;佔地1000畝的村莊,建有容納800人的劇場、藏書10萬冊的閲覽室;2000人口,多年保持“四零”記錄。求賢村成功創造出了產業興、農户富、尚文明的新農村發展道路。
柿柿如意第一村——大峪溝村(房山區張坊鎮)
大峪溝村,中國磨盤柿第一村、北京柿產量最多的村、磨盤柿標準化生產基地;大峪溝的柿子,被譽為“中華名果”、“綠色食品”。如今的大峪溝村,充分挖掘“柿”文化底藴,開啓了“小柿子、大收益”的致富之門。
產業融合新標杆——蔡家窪村(密雲縣巨各莊鎮)
農民不種地,進廠當工人;村裏沒有田,觀光廠房建;農居不再矮,高樓林立環;生活不出村,科教文衞全。這就是蔡家窪村的真實寫照。將生產和土地結合起來,一、二、三產聯動發 展。“蔡家窪模式”正在成為首都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標杆。
深山裏的富裕村——玉皇廟村(延慶縣張山營鎮)
山泉水豆腐不僅帶火了玉皇廟的民俗遊,也帶動了當地特色果品的銷售。香甜可口的玉皇李子、百畝有機葡萄、張山營的蘋果……全都成了緊俏的搶手貨,供不應求。當年窮鄉僻壤的小山村,一躍成為深山裏的富裕村。
特色引領致富路——柳莊户村(順義區龍灣屯鎮)
彩色花生、低糖胡蘿蔔、紫色生菜等特色農產品通過合作社有序銷售;建有秸稈氣化站,用上了低碳環保的綠色能源;葡萄園裏的歐斐堡酒莊帶動了產業發展;文明的鄉風給紅色老區帶來了新風尚。柳莊户村,一個用特色產業致富、健康和諧的新農村。
節能環保新農村——武疃村(通州區潞城鎮)
走進武疃村,乾淨的馬路、整齊的綠樹,讓人心曠神怡。文化廣場、社區電影院、太陽能浴池一應俱全。現如今,武疃村家家都使用生物質鍋爐,户户民房都進行了牆體保温改造,清潔能源的利用讓武疃村成為了節能環保型的新農村。
首都傳媒新高地——高井村(朝陽區高碑店鄉)
高井村藉助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北京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機遇,全面規劃建設高井傳媒產業園區。這個最初典型的城鄉結合部搖身一變,成為傳媒產業文化孵化器,在提供無數創業、就業機會的同時,文明、文化的種子也在此生根發芽。
天然科普大課堂——嶺角村(門頭溝區妙峯山鎮)
嶺角村旁的靈溪溝谷常年溪水不斷,動植物資源豐富,地質地貌特徵顯著,是天然科普課堂。藉助良好的自然優勢,嶺角人與時俱進搞起了民俗旅遊。如今的嶺角村人靠勤勞和智慧快速走上了致富路,人人臉上樂開了花。
桃花浪裏“桃花源”——張家台村(平谷區鎮羅營鎮)
一條曲徑通幽的山間公路蜿蜒綿長,路的盡頭豁然開朗,乾淨整潔的街道、寬闊的文化廣場、美觀雅緻的80户二層小樓,依偎着260萬立方米的楊家台水庫,“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就是張家台村,在早春的桃花海里分外妖嬈。
巧手匠心迎客來——黃草窪村(平谷區金海湖鎮)
以“風箏”為紐帶,提升全村文化素養的同時,帶給村民實實在在的收益;四眼湧動不竭的“泉眼”,繞村流淌,養魚、製成礦泉水,美化了村莊,富了鄉鄰。勤勞、智慧、勇於創新定會讓發展中的黃草窪村走得更遠、更美好。
綠色精品富鄉鄰——張家場村(大興區魏善莊鎮)
張家場村處處鮮花綠樹,環境乾淨整潔,村裏人更是早就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村裏育有80餘種精品梨,春賞梨花、秋收梨果,四季遊客絡繹不絕。綠色環保養民,精品路線富民,張家場村開闢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珠泉噴玉百花香——珍珠泉村(延慶縣珍珠泉鄉)
珍珠泉眼傍村淌,珍珠泉鴨蛋譽四方。遙望村邊,300畝香草、200畝金花葵、300畝玫瑰等競相開放,百花爭妍。珍珠泉村就像鑲嵌在首都西北部的一顆珍珠,散發出絢爛奪目的光彩,吸引更多的人去感受它的恬靜、體驗它的富足。
如詩如畫外景地——雙文鋪村(懷柔區琉璃廟鎮)
電影《讓子彈飛》中的小火車載着葛優在這裏吃火鍋,姜文在這裏讓子彈飛了一會。雙文鋪村的好山好水成了電影大片的外景地,遠山近水、光影交錯,孕育了無限美景。雙文鋪村依託着絢麗的自然美景,描摹着濃厚的人文畫卷。
文明和諧幸福村——河北村(順義區南彩鎮)
幼兒園、老人日間照料室、警務工作站、巡防工作站、調解室和監控室一應俱全,與城市社區配套如出一轍;計劃生育、醫療衞生、勞動就業信息諮詢等各項服務,不出村都能辦。文明和諧的河北村正在不斷詮釋着城鄉一體化帶來的幸福生活。
特色“禪味小山村”——黑山寺村(密雲縣溪翁莊鎮)
“淨台”、“了悟齋”、“梵思”……每個民俗户都有一個禪味十足的名字。獨具特色的“禪味”民俗遊,引得無數久居鬧市的人們紛至沓來。如今的黑山寺村,強打特色產業牌,魅力十足的“禪味”小村在京郊密雲熠熠生輝。
玫瑰鋪就致富路——澗溝村(門頭溝區妙峯山鎮)
每到初夏,6000餘畝重瓣紅玫瑰競相吐豔,吸引市民“聞香”而來。澗溝村人將新鮮的玫瑰製作成玫瑰醬、玫瑰酒、玫瑰餅等特色小吃,勤勞創收。把小小的玫瑰花做出大文章,在山區農村致富的道路上一定有澗溝村。
紅遍京城蘋果園——真順村(昌平區崔村鎮)
成村於明代的真順村,已經從傳統的農作物生產走上了高品質果樹種植之路,真順村人個個都是種果樹的能手,生產的蘋果連續多次在“蘋果節”中拔得頭籌。1200畝的標準化果園,種下的是滿山的希望,收穫的是村裏人最質樸的幸福。
明清古村展新顏——水峪村(房山區南窖鄉)
100餘套古宅、128盤古碾、400餘年歷史的古中幡,一條貫穿全村27.5公里的古商道彰顯着水峪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古老的充滿活力的水峪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展現文化魅力、提升村莊韻味,走出了一條文化富民之路。
知識創新助生產——大沙務村(通州區西集鎮)
大沙務村有北京市最大的雙孢菇生產基地。在大沙務,人人爭當有文化的“新農民”,村民們將自學與向專家學習相結合,用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開發生態農業、發展觀光農業。“知識就是生產力”,大沙務人用實際行動力證了這一點。
風光秀麗景中村——七王墳村(海淀區蘇家坨鎮)
七王墳村,東臨稻香湖、南臨陽台山大覺寺、西臨妙峯山、北臨鳳凰嶺,是個名副其實的景中村。七王墳的果品用的都是經專業公司設計的統一包裝,超前的品牌意識、創新意識、精品意識,正帶領着七王墳人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1] 
10年度
生態農業第一村——留民營村(大興區長子營鎮)
從全球環保“五百佳”到“世界有機種植者”大獎,30年生態農業發展之路為留民營村贏得了“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的盛譽。如今,沼氣聯村供氣創造了全國使用新能源的嶄新模式,與之相連的有機蔬菜生產成為了北京市著名商標,生態莊園等生態旅遊吸引着遊客紛至沓來,已有30年曆史的“千人餃子宴”凝聚着文明鄉風。“生態留民營、文化留民營、宜居留民營”,生態、循環的科學發展道路在這裏率先變成了生動實踐。
水村山郭“小十渡”——南觀村(房山區青龍湖鎮)
走進這個有着房山“小十渡”美譽的小山村,乾淨整潔的鄉村道路、漢白玉護欄邊的紅花綠柳、村民庭院外牆上生動鮮活的圖畫,讓人步移景換、如入畫卷。而隨處可見的山泉水更是增添了村莊的靈性,數條溪水在地下形成暗河,匯聚於村北的龍潭泉,形成了清泉羣湧的奇觀。村民敏鋭地把握住了資源優勢,把潺潺的泉水變成了增收致富的不竭源泉。如今的南觀村已經變成了集休閒、旅遊、垂釣、餐飲、採摘、居住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專業村。
中外合璧築新村——何各莊村(朝陽區崔各莊鄉)
隨意走進一家看似普通的四合院,看到的卻是異國風情的裝飾,還有熱情好客的外籍主人……全新的村民房屋組織化經營“何各莊模式”,不僅顯著提高了村民收入,還幫助村莊走上了中外融合、文化興村的獨特發展道路。一號地藝術園、果園餐廳等時尚場所處處呈現出濃郁的國際藝術氛圍,融文化創意產業、高端商務接洽、都市型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產業於一體的新產業體系逐步形成,一個城市鄉村、中外文化和諧相處的新農村躍然眼前。
民主和諧鄉風新——北溝村(懷柔區渤海鎮)
走進慄林環繞的北溝村,隨處可見慕田峪長城。漫步村中,你很容易發現一個少見的景象:大部分村民家都是沒有院牆的,並且房門不上鎖,和諧的鄉風由此可見一斑。一部凝結着全體村民智慧的《村規民約》,不僅帶來了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也促成了公開有序的管理氛圍,同時豐富了“忠孝禮義”、閒適充實的精神生活。全市第一個對外開放村委會選舉、12户國際友人常駐,都在無聲證明:民主和諧的鄉風才是新農村的真正魅力。
京西古道小江南——韭園村(門頭溝區王平鎮)
韭園村因曾經善種韭菜得名。如今不僅有韭菜,還三季有花、四季有果,昔日的礦山煤坑已經變成了“天然大氧吧”,香椿、櫻桃、京白梨、麻核桃等滿山遍野。走進村裏,家家門前有小橋、座座橋下溪水響,倒映着一排排古樸的石屋,儼然一派江南風光。京西古道、馬致遠故居、三義廟、碉樓、天然溶洞等讓人不由自主地穿梭於時光隧道,彰顯出這裏不俗的文化底藴。“養山富民”,韭園村走出了一條生態、文化、經濟共贏的新路子。
敢借青山奔富路——曹家路村(密雲縣新城子鎮)
“岸邊映山紅,潭中冰塊凍。一山分四季,勝景在霧靈。”同是這首歌謠,今天的曹家路人唱起來和12年前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12年前山是河北的,曹家路人心裏只能是羨慕;12年來,山依然是河北的,但是曹家路人九進河北,硬是爭取到了聯合開發,村民“借”山走上了富裕路,村裏也步入了民俗旅遊和現代農業的良性發展軌道,如今心裏只剩下高興了。新農村建設,沒有資源不怕,最怕的是沒有創造資源的眼光和勇氣。
碧水環繞倚長安——大營村(通州區潞城鎮)
在百里長安街東端,有一個被京杭大運河、潮白河、運潮減河環抱的別墅村,便是大營村了。從1998年開始,大營村便走上了生態旅遊的發展道路,如今170户村民全部都住上了兩層別墅,一家一園、一户一景。53户市級民俗接待户把生活資料變成了生產資料,創造了集生活、生產、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庭院經濟發展模式。歷久彌新的運河孕育了大營村的發展,以水為媒、以園為介,在生態北京的大格局中彈奏出了時代的強音。
方圓之道春餅香——康陵村(昌平區長陵鎮)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康陵村把方圓之道演繹得淋漓盡致。康陵村因守護明朝正德皇帝的康陵而得名,康陵佈局為前方後圓,村莊就在方形的城牆之內。而康陵村最為著名的恰是圓圓的“正德春餅”,薄如蟬翼、白如翠玉,配上鮮嫩味美的一道道農家菜,既有北方風味,又有淮揚精華,再加上誠實守信經營這個“方”,村民借力“春餅宴”快速走上了致富路。康陵人納方入圓、由圓化方,把小春餅做成了大品牌,創造了發展的方圓之道。
花果飄香溢京華——岳家營村(延慶縣大榆樹鎮)
走進岳家營村,美觀的民居外牆、滿眼的綠樹鮮花、整潔的大街小巷讓人眼前一亮。同樣令人大開眼界的,是村裏的訂單農業,“能示範、能增收、出精品”的發展思路培育了有機蔬菜和精品花卉兩大主導產業,除了供應北京市場外,他們還放眼全國乃至全球,有機蔬果遠銷深圳等地,精品花卉出口日本等國。同時村裏還廣泛使用太陽能、大力推廣節能牆,始終堅持走循環經濟之路。善於超前思維、勇於面對市場,正是岳家營成功的啓迪。
共同富裕和諧村——良山村(順義區張鎮)
良山村看似一個普通的平原村莊,卻有着發展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多年來,村裏始終堅持集體經濟的發展道路,耕地由集體統一耕種,自建了種豬養殖場等集體企業,引進了蓮花山滑雪場等十餘家企業,村民實現了高水平的充分就業,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以此為基礎,村民的福利不斷豐富和提升,不僅每月憑糧本免費領取糧油,而且還有各類獎勵和補貼,健全的文化體育設施給村民帶來了日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靜山淨水敬客來——老泉口村(平谷區熊兒寨鄉)
老泉口村成村於清嘉慶年間,村西山谷中有眼清泉,數百年來湧流不止,村莊因此得名。走進村裏,房前屋後是菜園,道路兩旁花果園,全村是個大公園,如遊畫中。為了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村裏專門成立了旅遊公司,村民入股當股東,每年年終有分紅,“種植精品化、養殖集約化、環境園林化、居住田園化、生活舒適化”的目標正在逐步變成現實。老泉口人立足生態、創新機制、共同致富,百年老泉正在噴湧着源源不斷的新流。
景觀林中生態村——高裏掌村(海淀區温泉鎮)
在六環路和北清路的交匯處,一大片生態景觀林中掩映着一個小村莊,那就是高裏掌村了。這座曾因村容村貌差而遠近聞名的村莊如今變成了一個乾淨整潔、綠化美化的生態大花園,南、北、西三面的生態景觀林環抱着村子,從南向北依次展示着春夏秋冬四季景觀,農業生態休閒園、垃圾無害化處理、生態環保公廁,村子的發展處處體現着生態環保的理念。高裏掌充分利用綠化隔離帶的機遇,把自己轉變成為綠色北京裏的一顆閃閃明珠。
都市商務新農莊——大井村(豐台區盧溝橋鄉)
大井村位於西南四環外,曾是市區蔬菜供應的重要基地,也是曾經出京西南的必經之路,因有一口大井而得名。自2000年被列入首都綠化隔離地區以來,目前已基本形成村南生活居住區、村北生態旅遊開發區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商務酒店、高爾夫俱樂部、花卉園藝場為龍頭,集運動、休閒、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綠色產業經濟鏈,村莊實現了企業化管理。大井村成功走出了一條“以綠養綠”的發展道路,綠了京城,富了百姓。 [3] 
09年度
滿族風情俏京南——巴園子村(大興區北臧村鎮)
巴園子村全體村民均姓巴,為滿族鑲黃旗後裔。村內保存有“巴氏宗譜”,歷史文化悠久。據歷史記載,清末期間巴園子為滿族巴姓人家菜園,後由西大營遷此落户,村民至今仍保持滿族特有的風俗習慣。該村先後被市農委、愛衞會評為“京郊環境建設先進村”、“健康促進示範村”,被區委、區政府評為“五個好黨支部”、“農民增收先進村”、“首都文明村”和“文化建設先進村”。
萬畝梨園花果香——梨花村(大興區龐各莊鎮)
梨花村位於北京西南郊永定河東岸,原名南莊村,1981年村莊普查時改名為梨花村。該村總耕地面積5000畝,其中百年以上老果樹3500畝,現有新老果樹10餘萬株。梨花村有330户,960口人,家家户户以果樹為生,每年產果品在300萬斤以上,是北京市唯一的果樹專業村。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旅遊業的發展,目前該村已成為市級民俗旅遊村,市級民俗接待户60户,鎮級民俗接待户150户,農民人均收入12032.7元。
名聞中外“畫家村”——小堡村(通州區宋莊鎮)
明代聚集成村落,為防潮白河水衝擊村莊,先民在村的東側、北側和西側堆積沙丘,形成沙堡,因此稱作小堡村。將“堡”字拆開來看,為人、口、木、土,意思是人民有土地可以生存,有樹木可以成長,體現出小堡村人與自然的和諧。小堡村轄域面積是5249畝,村民508户,1722口人,中共正式黨員82人。2009年工商業總產值是6億元,上繳國家利税3062萬元,小堡村人均收入是15000元,全村房租收入是1000萬元,村民享受大病醫療保險、老年退休金等福利。村民在集體經營中用土地和資金兩種入股形式參與,每年分得股金。小堡村黨總支下設三個支部:一產、二產、老年支部。村委會下設四家公司:小堡驛站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佰富苑工業公司、中壩河藝術園區公司和商業文化街泰豐龍門管理公司。四大板塊:二產工業、三產餐飲商業、主導產業為文化藝術產業及相關產業。
宜工宜居兩相和——石家營村(順義區馬坡鎮)
石家營村位於北京市東北部、順義區中部、馬坡鎮西北部,地理位置優越,毗鄰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花博會主場館和順義新城核心區;交通發達,臨近的奧運大道、101國道、南陳路交織成網,是馬坡地區最具活力的經濟發展黃金地帶之一。全村160户,445口人,228名勞動力,村域面積1580畝。2006年,該村被列為全市80個整理推進型新農村建設試點後,搶抓各種機遇,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目前,全村共引進各類企業25家,2009年全村税收850萬元,人均勞動所得14300元,村民就業率達到100%。近年來,該村先後榮獲“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範社區”、“2009年度北京市最美鄉村”、“首都文明村”、“北京市生態文明村”等百餘項榮譽。
山環水繞慄之鄉——六渡河村(懷柔區渤海鎮)
六渡河的名字也是來源於這條母親河。六渡河之“渡”並非取自渡口之“渡”,而是作為動詞,即是第六次渡過懷沙河。懷沙河穿梭于山澗,依勢而行。從天空俯視,懷沙河像一條銀蛇在山谷中穿梭,這也許就是山舞銀蛇的神韻了吧。村落本沒有名字,但是叫的人多了便有了名字。據説六渡河祖先當時帶着孩子從口頭村到六渡河村要過六道河,即官渡河、二渡河、三渡河、四渡河、五渡河,村前一道河共六道河,被稱為“六道河村”,因雨季河水暴漲,難以過河,含有“渡河”的意思,後漸漸演變為六渡河村。
四圍青山藏古韻——爨底下村(門頭溝區齋堂鎮)
爨底下村距京城90公里,村域面積5.33平方公里。全村現居43户,有42户為民俗旅遊接待户,共118人。該村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村落四面羣山環抱,山巒起伏、蜿蜒雄渾壯觀,山勢奇異優美。村落坐落於緩坡之上,以龍頭山為中軸線,呈扇形延展,依山而建。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風格為主體的山地四合院76套, 656間,排列井然、錯落有序、佈局嚴謹、規劃神聚,是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民居羣。
山水人家作畫廊——雕窩村(平谷區黃松峪鄉)
雕窩村位於黃松峪鄉的東北部,三面環山,一面依水,緊鄰湖洞水、石林峽兩個景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全村林地面積3780畝,果林面積800畝,村域面積1.5平方公里,全村55户,124口人。目前,全村旅遊户發展到53户,佔總户數的96%。年人均純收入達1.8萬元。我村還生產的核桃、栗子、紅果、柿子、野生獼猴桃、枸椒子等優質農產品,深受廣大遊客喜愛。我村文化氛圍濃厚,有著名作家王蒙,畫家陳克永等在此定居、創作。
幸福家園美如畫——廟卷村(順義區馬坡鎮)
廟卷村位於順義區西北部,據奧林匹克水上公園驅車5分鐘車程,緊鄰順義新城核心區,村域面積1916畝,全村224户,630口人,有企業13家。先後榮獲“首都生態文明村”、“順義區五好標兵黨支部”、“北京市五好黨支部”、“順義區文明富裕村”、“北京市先進體育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朝霞首縷映仙谷——花園村(密雲縣新城子鎮)
花園村位於新城子鎮域東北部,西南距縣政府80公里,距鎮政府15公里,村域面積10平方公里。花園村屬暖温帶季風性半乾旱氣候,四季分明。村內道路設施較完善,交通便利。全村共有250户,580口人,從業人員220人。村內林木覆蓋面積佔村域面積的90%,我村經濟以民俗、養殖、種植業主,民俗户年收入50萬元;有果樹800畝,其中,板栗327.6畝;有魚塘畝,年產值274萬元,養雞14萬隻,羊151只,2010年人均經濟收入8026元。 2009年,我村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950萬元,其中:一產632萬元,二產310萬元,三產1008萬元,分別佔總收入的32.41%、15.9%和51.69%,一產逐步向二、三產業轉移。
雲居素齋結“禪”緣——水頭村(房山區大石窩鎮)
水頭村位於房山西南大石窩鎮北部山區,因南泉水河發源源頭而得名,千年古剎雲居寺坐落於該村境內,使該村雲居文化源遠流長。村域山青水美、文化底藴厚重,是市級文明村和集觀光、休閒、民俗於一體的市級民俗旅遊村。全村農户186户,農業人口490口人,農村勞動力人數380人,土地面積1.58萬畝,民俗旅遊、溝域休閒觀光產業、農產品加工、菱棗採摘四大產業拉動全村經濟健康快速增長和勞動力100%村內實現就業。2008年入圍北京最美鄉村“提名”。該村發展歷史及特點可概括為一首小詩:元代初建水頭村,石經山下扎深根。伴隨古剎數百載,幾多興衰到如今。村興人旺日益新,民俗素齋迎嘉賓,觀光采摘和小憩,歡樂映襯新農村! [4-5] 
08年度
翠林花海映農居——河口村(房山區竇店鎮)
河口村,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東部的小清河畔,東臨小清河,北與良鄉鎮接壤。全村215户,510口人,村域面積1396畝,耕地面積819畝,以規模的設施農業為主導產業。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00萬元,人均收入1.3萬元。榮獲國家計生協先進單位、北京最美的鄉村、北京市京郊環境建設先進村、首都綠色村莊、北京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北京市衞生村、北京市健康促進示範村、北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示範村等多項榮譽。08年以來,河口村接待市委書記劉淇,農業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陳萌山,水利部副部長鬍四一等國家部委、各省市領導、友人,印度、新加坡等國際友人來訪5萬餘人次。
國際文化匯山鄉——慕田峪村(懷柔區慕田峪辦事處)
慕田峪村位於懷柔區慕田峪長城風景區內,村民188户、405人。村內生態環境優美,山場廣闊、果品豐富,自然景觀眾多,植被覆蓋率現今達96%。古樸的長城文化與西方文明在這裏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慕田峪“國際文化村”。現有9個國家(地區)的 22户外籍友人在村內“安家”,並與美國麻州霄本村結成“國際姊妹村”,形成了“中外文化並存、世界人民相鄰”的獨特景觀。慕田峪村先後榮獲了區級“文明生態村”, “首都綠色村莊”, “2008年度北京市十大最美鄉村”等寶貴榮譽。
靈山古道新驛站——洪水口村(門頭溝區清水鎮)
洪水口村距京城90公里,距門頭溝區政府10餘公里,距靈山主峯僅12公里,位於首都屋脊靈山腳下,是通往靈山的要道口,是京城海拔最高的村莊之一,村旁有一條古道直通靈山頂,素有“靈山門户”之稱,是典型的深山村。洪水口村域面積22.3平方公里,耕地176畝,全村85户,258人,其中黨員33名。97年以前,全村經濟發展緩慢,集體經濟十分薄弱,外債有1.2萬元,村裏發展經濟、缺少資金;興辦企業、缺少技術,“放着豐富的旅遊資源不用,守着金飯碗要飯吃”是當時老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目標要求,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推動科學發展中的領導、服務和保障作用,深化“三級聯創”活動,全村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9年底村集體總收入1290萬元,農民人均股金分紅3600多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7年的1483元提高到10760元,比全鎮平均水平高出3000多元,每年以近1000元的速度遞增。2008年我們村被評為京郊最優美的鄉村。2004年10月2日,我村黨支部書記於廣雲作為北京市農村基層幹部的代表,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京城東南新簋街——呂家營村(朝陽區十八里店鎮)
呂家營村地處北京東南郊,隸屬朝陽區十八里店鄉,位於南四環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交匯處,村域佔地面積2.8平方公里,共有常住人口5670人,流動人口1.4萬餘人。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資環境賦予了呂家營村發展的無限商機。呂家營村依託地理交通優勢和新北京城市規劃定位,藉助新農村建設和綠化隔離帶建設契機,緊緊圍繞“調整、發展、規範、創新、實效”的工作主線,以打造優美、文明、和諧、富裕新鄉村為目標,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形成了以餐飲文化和古典傢俱文化為品牌的特色產業,實現了經濟蓬勃發展的新格局。人均收入達到21000元。曾在2006年獲得“北京市愛國衞生先進單位”、“首都文明村”、及“首都文明示範街”獎項,2007年又獲得了“北京市文明生態村”的光榮稱號。在“三級聯創”工作中連續四年被評為朝陽區“五個好黨總支”,2007年還被評為北京市“五個好黨總支”。
品棗賞蓮生態遊——酸棗嶺村(昌平區小湯山鎮)
酸棗嶺村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東南,村域面積1100畝,耕地829畝。全村140户,常住人口700人,其中本村人口450人,勞動力260人。全村共有黨員26名,“兩委”班子實行交叉任職共4人。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平原地區第一個民俗旅遊村、京郊數字第一村,第四屆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酸棗嶺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在實踐中進取開拓,2009年集體收入達到8755萬元,人均純收入12000元。
一鍋豆腐百里香——柳溝村(延慶縣井莊鎮)
柳溝村位於延慶縣井莊鎮域南2公里處,距縣城15公里,距110國道3公里。村域面積5.73平方公里(8594.1畝),其中村莊面積0.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63畝,果園面積994.7畝。全村402户,1110口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1672萬元,人均收入8526元。
翠屏環抱鳳來儀——車耳營村(海淀區蘇家坨鎮)
車耳營村坐落在海淀區西北部蘇家坨鎮域內,位於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南線,全村户籍人口320人,面積9506畝,98年藉助鳳凰嶺旅遊的開發又結合本村特色資源搞起了民俗旅遊,,綠色植被覆蓋率達95%,淨化空氣的純度是市區的5倍,負氧離子的含量是市區的150倍,可謂天然氧吧,夏季氣温度比市內低3—4度,享有京都綠肺自然大空調之稱。
翠山環抱新居美——玻璃台村(平谷區鎮羅營鎮)
玻璃台村是北京市首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之一,同時也是平谷區旅遊示範村。它坐落在平谷區最高峯東指壺峯腳下(平谷區鎮羅營鎮東部的深山區),距區縣城約37km,是平谷區海拔最高的一個小山村。全村共有68户,總人口為220人,全村總面積為7.45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為8880畝,植被覆蓋率為90%,森林覆蓋率為80%。由於特有的地理環境,這裏的年平均氣温較平谷城區低4-5度,較北京市區低5-6度,是納涼夏季避暑的好去處。
山清水秀古城新——石塘路村(密雲縣石城鎮)
石塘路村屬暖帶季風性半乾旱氣候,四季分明,有桃花地、石塘路兩個自然村,全村共有204户、523口人。村總面積7553.5畝,其中山場面積5553.5畝,耕地面積48.9畝,林地面積1028.7公頃,林木覆蓋率80%。本村無工業,主要以生態旅遊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現有民俗户112户,90%以上的人從事旅遊接待,年接待遊人4萬人次。民俗旅遊業為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依託周邊景區帶動本村民俗發展,是本村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重要標誌。本村主要地域為山場,以林果業(核桃、板栗、各種水果等)為農副業。2007年經濟總收入達到了1160萬元,其中民俗收入68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為8900元。石塘路村利用自身優勢,在旅遊局、縣農委、鎮政府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 “石塘路村觀光采摘園”,遊客既可以採摘,也可以體驗各種農事活動,同時,成立了草編編制品展覽室,遊人在欣賞民間藝術品的同時,也可以親自體驗編織過程,將農業、手工業與旅遊業有機的結合起來,打造出本村的新型產業鏈。
龍盤虎踞千年關——古北口村(密去縣古北口鎮)
古北口村位於長城腳下,潮河之濱,是古北口鎮中心所在地。村域面積為5平方公里(5 ㎞2),其中土地680畝,山場11200畝,綠化20000㎡。古北口村共有五個自然村,460户,1060口人,是北京市少數民族村。我村自然風景優美,人文景觀豐富,這裏有蟠龍山長城、令公廟、藥王廟、三眼井、古御道等歷史古蹟,還有抗戰烈士之墓,古北口保衞戰紀念碑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旅遊資源。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700萬元,人均勞動所得8900元,民俗旅遊綜合收入470萬元,年接待遊客80000人次。 [4]  [6] 
07年度
深山明珠白草畔——四馬台村(房山區霞雲嶺鄉)
據考證,四馬台村名真正的由來是根據村中心的四塊巨石而得名。四馬台村位於房山區霞雲嶺鄉,北京霞雲嶺國家森林公園內,距北京市區約103公里。地處海拔2161米“清涼世界、天然氧吧”之美稱的白草畔山腰,平均海拔900米,林木覆蓋率達90%以上。全村總面積19.1平方公里,314 户,1100 人,其中,市級民俗旅遊專業户230户,2009年全村實現農村經濟營業總收入15440.2萬元,人均純收入20000元。四馬台村在村兩委的正確領導下,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先後被評為“市級民俗旅遊示範村”、“全國農業和農村持續發展示範村”、“全國綠化千佳村”、“全國小流域綜合治理示範村”,並連續多年被評為“首都文明村”,2007年獲得“北京最美的鄉村”稱號。
潮白新村連輿運——榆林村(順義區北小營鎮)
榆林村位於順義城區東北側,與怡生園國際會議中心相鄰,距奧運會水上項目比賽場館1000米。全村共有農業568户,1865人,耕地面積2570畝,綠化覆蓋率40%左右。擁有村辦企業8家,個體户193家,主要從事養殖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服務業、觀光旅遊業等……。2009年共計完成經濟總收入10560萬元,人均勞動所得9830元,集體總資產5450萬元。農村勞動力1424人,實際就業人數1395人,勞動力就業率穩定在98%左右。
水潤山青養生園——東帽灣村(懷柔區湯河口鎮)
東帽灣村地處奔流不息的白河南岸、灤赤路邊,位於鎮政府所在地西南1.5公里處。整個村落南面倚山,其他三面被白河水環繞,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水資源賦予了這個村莊難有的靈氣。全村239户(轄一個自然村)、728口人,勞動力384人,村域面積7500畝,村莊佔地180畝,耕地面積800畝,山場面積5315畝,果園面積1500畝,森林覆蓋率達83%以上。
烽火幽谷粟花源——香屯村(延慶縣大莊科鄉)
香屯是個小山村,位於延慶縣大莊科鄉,距離縣城45 公里,距離昌平35公里,村莊景色優美,村舍起伏錯落於山林之中,村周圍有古長城隱映在林海之間,村前泉水常年流淌,村中時有雞鳴狗吠孩童嬉戲,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生動的世外桃源畫卷;該村盛產板栗、核桃、紅果、柿子、杏核,且品質精良,年產各類果品192噸;該村民風淳樸,鄰里和諧,人們生活無憂,怡然自得。
都市農業體閒城——南宮村(豐台區王佐鎮)
北京南宮生態旅遊度假區隸屬於豐台區王佐鎮南宮村,佔地4.5平方公里(距離市中心25公里)。2004年景區被授予“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光榮稱號。2006年初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所在村——南宮村是王佐鎮的中心村由(南宮村、北宮村、雲崗新村)三個自然村組成,現有農户810户,人口近3000人,有村辦企業25家。近年來南宮村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文明村”、“首都文明村”、“京郊發展旅遊業先進單位”等多項光榮稱號。
綠色循環康莊路——掛甲峪村(平谷區大華山鎮)
掛甲峪位於平谷北部深山區,北、東、南三面環山,外環峯巒山連綿不斷,內伏丘壑蜿蜒起伏,當你鑽進溝谷深處,醉聽鳥唱山林,蟲鳴四野之時,那種桃園幽趣簡直妙不可言。掛甲峪以其生產綠色、有機果品和風光秀麗、優美,而成為京郊有名的水果之鄉和旅遊勝地。
一坡櫻祧滿眼春——櫻桃溝村(門頭溝區妙峯山鎮)
櫻桃溝村,距市區55公里,臨近109國道,地處京西生態旅遊開發區“金頂妙峯山”腳下。全村村域面積9平方公里,共有村民95户,目前全村以發展大櫻桃的種植、觀光采摘和民俗旅遊為主,有仰山棲隱禪寺和莊士敦別墅兩處歷史名勝。年經濟總收入1450萬元,人均純收入16000元。2007年完成了村莊舊村改造工程,村民入住寬敞舒適,採用新型能源的別墅式新居,生活條件得到極大完善。2007年被評為全國小康村,2008年1月成為“北京最美麗的鄉村”,現在的櫻桃溝村是一處集櫻桃觀光采摘、民俗旅遊、文化古蹟,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業新村。
古運碼頭藴新風——皇木廠村(通州區張家灣鎮)
皇木廠村位於北京東南郊,地處北京工業開發區內,距天安門25公里。全村區域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6畝。原住村民326户,共806口人,外來住户1324户,共6574口人。全村固定資產總值3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勞動力就業率達100%。
以文會友聚高朋——香堂村(昌平區崔村鎮)
香堂村位於北京正北方向,與天安門、故宮處於同一中軸線上,距市中心約40公里。屬於昌平區崔村鎮管轄的半山區村。村域面積14.2平方公里。602户人家,1840餘口人,外來户近3000户。1987年以後在黨總支書記張文山的領導下,香堂發生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變化。2004年村經濟收入1.5億元,上繳税金900萬元,人均收入18000元。香堂村的特色是:一是文化人羣的入住,二是文化設施的建設,三是文化活動的開展。作為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達到完美統一的產物。香堂一靠黨的富民政策,二靠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聖境,三靠幾代人的積功累德,而造就的人才張文山。
科技興農千棚春——西黃垡村(大興區榆垡鎮)
大興區榆垡鎮西黃垡村位於風景秀麗的京南第一鎮榆垡鎮的最北端,106國道西側,東臨京開高速路,中部天堂河穿村而過。這裏遠離喧譁的鬧市,環境優美,空氣清鮮,民風淳樸,整個村子被1600多畝的林木環抱。全村現有農户302户,共1050口人,總面積2700畝,其中耕地2500畝。以蔬菜、西甜瓜、苗木、花卉為主業。現有民俗旅遊接待户35個,建起了1000多個大棚,使四季都有新鮮的瓜果蔬菜,供遊客觀光采摘。近年來,村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2009年該村人均年收入為16800元。 [4]  [7] 
06年度
明清古韻引賓朋——高碑店村(朝陽區高碑店鎮)
高碑店村地處東長安街延長線上,距天安門廣場8公里,是個千年古村,元朝時是漕運碼頭、皇糧商品集散地,曾盛極一時。轄區面積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00餘人。高碑店村新一屆黨總支團結帶領廣大幹羣經過8年的奮鬥,把一個“三無村”,變成了“發展有後勁,人人有事幹,生活有樂趣”的“三有村”,並獲得首都平安示範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北京最美的鄉村等榮譽。村黨總支書記支芬獲得 “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稱號。2009年實現總收入20.76億元;人均1.8萬元。
温都水城譽四方——鄭各莊村(昌平區北七家鎮)
北京最美的鄉村——鄭各莊村隸屬昌平區北七家鎮,村域面積4332畝,現有村民57户,1450口人。位於北京中軸線正北,南距天安門20公里,村南七北路、村北定泗路橫貫東西,東距立湯路3公里,西距八達嶺(京藏)高速路7公里,村北依伴北京的母親河——温榆河的源頭,這裏親山近水、景自天成。清代康熙年間康熙行宮和王府舊址,著稱鄭家莊皇城。蜿蜒七公里長的水系四通八達環繞萬畝大社區。藴含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地熱資源,目前已開發的六口温泉井出水温度高達79℃,各種礦物質含量豐富,日可供温泉水上萬方。
綠色交響奏強音——北郎中村(順義區趙全營鎮)
北郎中村位於順義區西北部,現有520户,1500人,村域總面積6500畝。北郎中村是趙全營鎮中心村,是鎮域規劃的重要節點,也是北京市2005年確定的13箇舊村改造示範村和順義區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三個示範村之一。2009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6億元,人均純收入2.1萬元,村民實現充分就業和持續增收。
有個神話蟲變龍——龍聚山莊(延慶縣張山營鎮)
龍聚山莊村原名小魯莊,隸屬延慶縣張山營鎮,位於延慶縣城正北8公里,西北與晏家堡相連,東南距中羊坊1.5公里,南距延慶鎮八里莊村4公里,距北京城80公里。村背靠應夢寺山,處山前洪積扇上,海拔約525米。土壤村北為典型褐土,村南為潮土,屬衝擊洪積物。1983年建村委會,轄域面積2.2平方公里。村落內主銜呈東西、南北走向。現有290户,共608人。區域面積2800畝,其中耕地1050畝,山地1600畝。截止2009年底,村固定資產達5600萬元,年收入3600萬元,實現利税32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0000元。我村依山而建,光照充足,周邊分佈眾多旅遊風景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黃土地裏富貴果——南河村(房山區大石窩鎮)
南河村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拒馬河灘塗,得名南河。村莊地處北京市西南端,與河北接壤,是大石窩鎮的一箇中等村,村莊總人口1214人,總面積4787畝,沙石資源豐富,砂質土壤佔總土地面積的80%。2005年,南河村被命名為市級標準化產業基地,以設施農業為主導產業。2004年,被評為“首都文明村”;2006年被列為市級首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2006年榮膺北京市“最美麗的鄉村”稱號。此外,該村連續多年被評為房山區“五好村黨支部”和“五好村黨支部”標兵村;村黨支部書記張井才同志多次被評為房山區優秀共產黨員, 2004年被評為房山區“十大”農村致富帶頭人。
古色古香古村莊——岔道村(延慶縣八達嶺鎮)
八達嶺鎮岔道村位於八達嶺長城腳下,距離市區德勝門60公里,距京張高速公路八達嶺出口0.5公里,行政區域面積為9984畝,現有人口520户,1280人。岔道城為北京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地處八達嶺長城核心,是遊覽八達嶺長城的必經之地,在古城南百米有京包鐵路,八達嶺高速,其西有京張高速公路入口,西南1公里為八達嶺鎮政府所在地,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全村從事旅遊業勞動力佔全村勞動力的80%。幾年來,在上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幹部羣眾團結奮鬥、開拓創新,以旅遊業為主導產業,以實現村民共同富裕為目標,依託岔道古城改造工程,不斷拓寬旅遊業市場,大力發展民俗旅遊業,為村民創造了更廣闊的致富渠道。
百年花鄉百花妍——草橋村(豐台區花鄉)
草橋村位於北京市豐台區花鄉,地處南三環與四環路之間,村域面積3.98平方公里。總人口11533人,其中户籍人口3413,流動人口8120人。以花卉為主產業,自2001年改制後,先後成立了北京花鄉花木集團、北京花鄉世界花卉大觀園,特別是2007成立奧運花卉配送中心,圓滿完成了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和第13屆殘奧會頒獎用花的製作和配送任務,並於2008年底成立了世紀奧橋花卉園藝中心,開創了花卉產業高端市場的先河。人均分配3.5萬元,勞動力百分百就業,還給社會創造了約2000個就業崗位。如今的草橋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已經走在城鄉結合部農村的前列。
數字民俗第一村——麻峪房村(昌平區長陵鎮)
麻峪房民俗度假村位於昌平區長陵鎮西北6公里處,距離昌平城區12.6公里。全村共60户,人口211人,現有鄉村民俗旅遊接待户58户。1998年,麻峪房村開始發展鄉村民俗旅遊,2002年,北京市旅遊局舉行的首批“民俗旅遊接待户”頒牌儀式即在麻峪房村舉行。自此,麻峪房村被譽為“京郊民俗旅遊第一村”。如今,鄉村民俗旅遊已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
舊金山下別墅羣——將軍關村(平谷區金海湖鎮)
將軍關村距平谷城區23.4公里,距金海湖鎮政府13.8公里,是平谷東北的門户,北與河北省興隆縣陡子峪鄉相鄰。其地理位置獨特,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眾多,旅遊資源豐富。除了有豐富的林果資源、金礦、秀麗的山川、清新的空氣、舒適悠閒的農家院之外,還有抗戰時期留下的抗日戰道、明代石長城遺址、民俗採摘園、金礦隧洞、金水湖、險關峽、老廟宇等景觀以及與之交相輝映、星羅棋佈,簇擁在新村別墅的周邊。全村現有村民570餘户,1800餘人。村內總面積15.6平方公里,(合23400畝),現有耕地1000餘畝,人均佔地0.5餘畝,山地1500畝,經濟林場面積3000畝;山上林木包括幼林、成林、、灌木林。林樹的種類主要是松樹、柏樹。
村民收入主要以林果收入為主,每年人均收入4000多元。
綠滿庭院情滿園——南卷村(順義區南法信鎮)
南卷村位於順義城區西側,南法信鎮北部,距首都機場4公里,總面積0.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387户,總人口884人。200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83億元,村民人均收入13238元,村級總資產1621萬元,上繳税收1460萬元。先後榮獲首都文明村、北京生態文明村、首都綠色村莊、京郊鄉風文明村、北京最美麗的鄉村等榮譽稱號。最近又被推薦為“國家生態村”。幾年來 為切實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推進創建工作順利進行,村兩委班子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帶領黨員幹部和全體村民堅持把生態作為主題,切實按照市、區政府提出的“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新北京”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百村萬户綠化整治工程” 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遵循“和美農村,生態先行”的原則,真抓實幹,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  [8] 

北京最美的鄉村發展狀況

2018年10月8日,北京市委農工委獲悉,在剛結束的7天國慶長假裏,113個“北京最美的鄉村”共吸引遊客近百萬人次,總收入超過5600萬元,均比2017年同期增長20%以上。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