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

鎖定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自然資源學院的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北京師範大學資源科學研究所,隨着研究力量的不斷髮展壯大和社會發展的需要,2003年正式掛牌成立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2016年11月資源學院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自然資源學院,重點開展陸表系統地理自然要素過程相互作用與區域分異,自然資源形成機理及資源利用與管理的科學研究與高素質複合人才培養。 [2] 
學院下設四個研究中心:生態水文與水資源研究中心、生物地理與資源生態研究中心、土地資源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及中藥資源研究中心,作為國家資源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研究機構,資源學院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學科建設和社會服務為己任,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2-3] 
中文名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
外文名
Resource School,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現任領導
姜廣輝 [3]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學院概況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簡稱“地理學部”)是中國地理學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地理學部起源於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史地類,1928年正式成立地理系,是全國少數成立較早的地理系之一,發展歷史悠久。2016年11月,由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資源學院、災害風險科學研究院、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組建成立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2023年5月,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併入。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在2012年的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居於全國地理學首位,在2016年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位列全國地理學2個A+單位之一,同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在2022年的第五輪學科評估中繼續獲評A+。地理學部擁有地理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遙感科學與技術一級交叉學科、自然資源北京市交叉學科重點學科,成功實現2個一級學科聯動建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地理學部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多學科、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本科人才培養方面:學部是全國7個地理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之一,2019年首批入選地理科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現設7個本科專業和1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分別在北京校區和珠海校區培養。北京校區建設地理科學(勵耘)、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以及資源環境科學5個本科專業,共有在讀本科生500餘人。珠海校區建設地理科學(師範)、地理科學2個本科專業,地理信息科學1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共有在讀本科生約400人。這些專業中,地理科學(勵耘)基於國家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0開展拔尖人才培養;地理科學(師範)是全國首個通過師範類專業第三級認證的地理科學專業;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4個專業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資源環境科學專業獲評“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還獲評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建設項目。 [4]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自然資源學院的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北京師範大學資源科學研究所,隨着研究力量的不斷髮展壯大和社會發展的需要,2003年正式掛牌成立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學院曾先後擁有自然資源(自設)、自然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生態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等5個博士點,擁有自然資源(自設)、自然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測繪科學與技術、中藥學專業等6個碩士點。2008年“自然資源”被列入“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012年資源學院招收“資源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2016年11月資源學院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重點開展陸表系統地理自然要素過程相互作用與區域分異,自然資源形成機理及資源利用與管理的科學研究與高素質複合人才培養。 [1-2]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隊伍建設

自然資源學院目前有42名在職教職工,含教授27人,副教授12人,講師2人,行政管理1人。
近5年來,學院先後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科研項目300餘項,其中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1項、課題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5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2項、培育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專題項目1項。已獲得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13項、學會獎及其他獎勵15項;全院師生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00餘篇,其中SCI、SSCI文章560餘篇,EI文章20餘篇;出版著作30部;出版教材4部。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學科建設

以“發展資源科學、培養高級人才、參與資源開發”為目標,資源學院全面重視和加強了以“資源科學基礎理論”“資源管理”、“資源技術與工程”為核心的學科體系建設。
資源學院二級學科由1997年資源科學研究所成立時的2個增至目前的13個,擁有7個博士點和13個碩士點。可以在自然地理學、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生態學、土地資源管理等專業招收博士研究生,可以在自然地理學、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生態學、土地資源管理、區域經濟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第四紀地質學和中藥學等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
作為發起單位之一,資源學院積極參與並完成了“中國資源科學百科全書”的編撰工作。作為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的副理事長單位以及該學會的資源持續利用與減災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單位,於2000年底專門組織召開了關於資源科學學科發展的研討會,並與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一起對資源科學的學科定位向國務院學位辦提出了建議。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人才培養

隨着學院學科發展和教師隊伍的壯大,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數不斷增加。1997-2008年,學院累計招收博士生271人、碩士生436人和本科生160人。目前,資源學院在讀生385人,包括博士生136人,碩士生160人,本科生89人。
自1997年組建資源科學研究所以來,為國家機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培養了79名博士和140名碩士。畢業去向統計為:進入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60名,繼續求學深造70名(包括:國內外攻博、進博士後流動站);上述二者以繼續從事科研工作為主,佔畢業生總人數的60%。到政府機關供職48名(如民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林業總局、國家氣象局、國家環保總局及地方政府等)。近5年來,先後共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科研項目180餘項,到位科研經費總計近8000萬元;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獎勵13項,發表論文730餘篇,出版專著15部。
資源學院建立了完善的獎、助學金制度,除了每月給學生髮放一定數量的助學金外,還設有獎勵金額 1萬元/人、10人/年的“盤龍雲海獎”,以及“京師維康獎”、“中朗獎”等,用於獎勵在科研中成績突出的博、碩士研究生以及品學兼優的本科生。資源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建立健全了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研究生會,每年投入數萬元活動經費,為學生開展學術、科研、文體、社會實踐、野外考察活動創造許多有利條件,多次受到學校表彰。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科學研究

1.科研項目與經費
在2001-2006年期間,先後共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科研項目180餘項,累計到位科研經費總額22570萬元,年均2821萬元,年總經費和人均經費均呈逐年增長。在“十一五”期間,學院作為主持單位已獲得12項包括“973”、“863”和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等的項目。
2.獲獎
近年來,我院獲得20餘項國家級、省部級獎勵。以張新時院士、史培軍教授、高瓊教授、李京教授等為代表的一批教師的科學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的認可,受到了國內外有關專家及各界人士的好評。
3.發表論著
在2001-2009年期間,資源學院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共發表論文1495篇,其中SCI文章190篇,EI文章104篇,ISTP文章36篇,國內核心期刊文章1163篇。出版專著12部。
4.實驗室、實驗基地
學院基本具備了可供科學研究和教學實習的各種實驗室、實驗基地和研究中心及其實驗儀器設備,為學院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條件。自然資源學院擁有天然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擁有4個北京師範大學校級重點實驗室,分別為生態資產評估與區域資源優化利用重點實驗室、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建設重點實驗室、水文土壤學重點實驗室和景觀綜合模擬分析實驗室;擁有5個校級研究中心,分別為山地生態與資源保育研究中心、生態資產評估研究中心、油氣資源研究中心、資源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及土地資源與城鄉發展研究院。學院鼓勵學術交流,搭建了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國際平台。 [2]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合作交流

近年來,建立了與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挪威、瑞典等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和大學的交流機制。與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經濟學部簽訂本科生交流協議,每年定期互派本科生開展學術交流與研討,已先後派遣37名學生應邀赴日參加了由橫濱國立大學經濟學部主辦的“文理交融型全球教育項目”學術交流訪問,同時也接待了日方40名學生來我院學習交流。舉辦和參加國際會議、開設前沿講座、專題報告、互派學生、訪學交流等多樣化活動,為全院師生創造了開放、拓展和提高的空間與途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