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鎖定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科要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物理系核物理專業,是國內最早開展核科學與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
1979年,北京師範大學與北京市共建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暨北京市輻射中心,2008年成立了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國內最早具有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凝聚態物理和核技術及應用博士學位授權的單位之一。
據2016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理論物理學科國家級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北京市重點學科、核技術應用校級重點學科。現有職工50人。 [1] 
中文名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成立時間
1979年
現任領導
梁宏
國家重點學科
重點學科:4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辦學歷史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科要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物理系核物理專業,是國內最早開展核科學與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
1979年,北京師範大學與北京市共建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暨北京市輻射中心,2008年成立了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是國內最早具有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凝聚態物理和核技術及應用博士學位授權的單位之一。
此外,也是光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學位授權的單位。經過985“非動力核技術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和211工程建設,在核科學與技術理論與實驗和應用研究方面,特別在強流離子束、微弧氧化、離子束材料表面改性、X光調控技術、輻射物理、核電子學、重離子核物理等領域形成了自具特色的學科,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1]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學術研究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建設成果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光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學位授權的單位。經過985“非動力核技術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和211工程建設,在核科學與技術理論與實驗和應用研究方面,特別在強流離子束、微弧氧化、離子束材料表面改性、X光調控技術、輻射物理、核電子學、重離子核物理等領域形成了自具特色的學科,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擁有理論物理學科國家級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北京市重點學科、核技術應用校級重點學科。先後獲得國家三大獎及省部級獎幾十餘項,每年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0餘篇,獲批國內外專利10餘項,取得了許多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研究成果。 [1]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平台

三十多年來在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以及強場物理等研究方向做出了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工作。例如在重味夸克研究、核温度提取、激光等離子體加速優化以及超強場下正負電子對產生等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樹,並在國際高水平雜誌上發表了許多研究成果。得到了包括973子項、傑出青年基金和重點項目在內的多項基金的資助。黃祖洽院士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賀凱芬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
北京師範大學是最早參加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國際合作組單位之一。多年來,本實驗室的中微子研究組在王乃彥院士和郭新恆教授領導下積極參加大亞灣實驗,在大亞灣實驗光電倍增管的測試工作、探測器液體閃爍體的性質研究、大亞灣實驗的運行、與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相關的理論研究等方面為大亞灣實驗做出了重要貢獻。
另外在60年代末就啓動的離子注入半導體器件與工藝研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80年代初成了《硅材料中注入硼離子電參數手冊》的研究編制並開展了“大規模集成電路離子注入淺結工藝”和“離子注入形成淺結和離子束感生界面混合機理”研究。在“七五”期間爭取到重大軍工器件攻關任務,建立了一條200多萬元的半導體器件實驗生產線,開展離子注入半導體新型微波和光電器件、MeV高能離子注入、Si白光退火等研究,完成了多項國防軍工任務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省部級獎8項。目前,凝聚態物理的半導體實驗室是國內最早開展硅光電倍增器(SiPM)研製和生產的實驗室,研發的外延電阻淬滅型SiPM,是當今有代表性的SiPM器件結構之一。
近年來積極圍繞核能科學與工程中的物理學方面進一步拓寬研究領域,例如與慣性核聚變有關的快電子引導和輸運問題,SiPM半導體在核能工程中的應用等。 [2]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辦學條件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建設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北京市輻射中心)擁有理論物理學科國家級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北京市重點學科、核技術應用校級重點學科 [1]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學建設

擁有百年曆史的北京師範大學是國內最早開展核科學與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北京師範大學的“核科學與技術”學科建設可以追溯到1958年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核物理專業。1979年,北京師範大學與北京市共建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前身)暨北京市輻射中心,在黃祖洽先生等著名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在核科學與技術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2008年成立了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核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
在提倡學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除了主建“核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外,還參建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理論物理”和“凝聚態物理”三個物理學二級學科。
在程建平教授、王乃彥院士、王廣厚院士、張豐收教授等著名學者的帶領下,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在核科學與技術理論和應用方面,特別是在暗物質物理與探測、宇宙射線物理與探測、重離子核物理、離子束科學與技術(MEEVA強流離子束、PIXE、電子直線加速器技術)、高通量X射線科學與技術(毛細管X光透鏡技術)、輻射物理、核儀器與控制、核分析技術及應用等領域形成了自具特色的學科方向。在北京師範大學“雙一流”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3]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師資力量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北京市輻射中心)現有職工5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教授(研究員)17人。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北京市輻射中心主任)是張豐收教授,黨總支書記是劉建武老師,學術委員會主任是薛文斌教授,發展委員會主任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教授。 [1]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現任領導

梁宏 院黨委書記
全面主持學院黨委和行政工作,分管人才和人事、統戰工作。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