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鎖定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of BNU)是北京師範大學的二級學院。
中文名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of BNU
成立時間
2014年11月
現任領導
方增泉 [5] 
張洪忠 [5] 
院    訓
傳薪播火,光明在望 [5] 
共建單位
光明日報社 [1]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院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是我國媒體創新研究的重鎮,開新聞傳播跨學科建設之先河。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立足學界業界發展最前沿,致力於培養具有前瞻視野、寬厚學養和複合能力的全媒體高端創新人才。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突出學科交叉特色,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網絡素養、 數字傳媒經濟與認知神經傳播、智能傳播與計算傳播、數字出版與數字影像傳播、風險傳播與數字治理5個學術科研團隊,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網絡素養、未來媒體、傳播效果測量、認知神經傳播學、智能傳播、社交媒體分析、大數據輿情、用户體驗、數字出版、複雜網絡等諸多前沿交叉領域的領先優勢。努力打造國家智庫,積極為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提供決策參考與諮詢服務。
學院打造高層次師資隊伍,一批學者在學界業界產生廣泛影響,學院SCI/SSCI論文發表量位居全國兄弟院系前列。
北京師範大學是全國最早建立編輯出版學專業的六所高校之一。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創立的編輯出版學專業。2014年11月,為落實中宣部、教育部關於地方黨委宣傳部門與高等院校共建新聞學院的意見,北京師範大學與光明日報社合作共建新聞傳播學院。
隨着網絡化和信息化時代的迅猛發展,新聞與信息傳播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北京師範大學抓住這一歷史發展機遇,已將“新聞傳播學”列為學校重點建設的一級學科方向。學院目前開設傳播學、新聞學、出版學等專業,建立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多層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並積極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新媒體傳播、傳播效果分析、媒介素養教育、數字出版、文化傳播等特色學術方向。
新聞傳播學院堅持教學與實踐並重,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均採用學界業界“雙導師制”,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與專業技能培養。與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鳳凰衞視、樂視網、暴風影音公司等媒體機構保持密切合作,已建立教學實踐基地近20家,30餘位各類媒體高管擔任校外兼職導師。畢業生以視野開闊、理論與實操能力俱佳、適應力強、創造力高、文筆雋秀著稱。眾多畢業生已經成為我國新聞、出版及網絡新媒體行業的骨幹力量。
學院面向海外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對外交流合作通道,與海內外多所學術機構保持學術往來。迄今已與港台、日韓、北美、歐洲及澳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傳播院校建立了人員交流與合作關係,向世界選派國際留學生、短期交換生等。
學院期待與各界攜手合作,發展共贏,同創未來。 [5]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科研機構

京師中國傳媒智庫
“京師中國傳媒智庫發佈”由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發起,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中國日報網、光明網、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聯合打造,是中國首個聚焦傳媒類智庫成果發佈的專業化平台,旨在為國內外傳媒類智庫提供權威、高端、便捷的發佈空間。
當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政府、企業和社會提出了嚴峻挑戰,如何應對新傳播技術發展帶來的變革成為一個急切的現實問題。“京師中國傳媒智庫發佈”平台定位於:
(一)成為中國傳媒智庫建設邁向高端的推動力量。
“京師中國傳媒智庫發佈”將積極為國內外的傳媒智庫服務,提供資源與技術支撐,打造開放性平台,為中國傳媒智庫的發展提供助力。
(二)成為中國傳媒智庫前沿成果的常態展示平台。
“京師中國傳媒智庫發佈”將定期舉辦智庫的數據發佈會,歡迎高水平智庫來發布前沿研究成果,並無償提供會務組織、場地、傳播等服務。
(三)成為中國頂尖傳媒智慧的整合交流平台。
“京師中國傳媒智庫發佈”將成為高水平傳媒應用研究人才的聚集平台,打通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傳媒智囊溝通渠道,成為研究與需求的資源整合平台。 [5] 
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旨在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和指導,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構建健康、文明的網絡生態環境,賦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 [2] 
傳播創新與未來媒體實驗平台
傳播創新與未來媒體實驗平台”是整合新聞傳播學院多個已有實驗室資源而建的實驗平台,包括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業用户行為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媒體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共建)等,已經建成了面積達500餘平方米的實驗室空間,具有總價值達1200餘萬元的各類前沿科研儀器設備。其中比較貴重的大型儀器設備包括Cognionics Quick-30 32導EEG/ERPs系統1套、BIOPAC MP160無線多導生理記錄儀2套、SMI RED250mobile遙測式眼動追蹤儀1套、SMI ETG 2w眼鏡式眼動儀1套、Viewpoint VR眼動儀1套、HTC vive pro 虛擬現實頭盔4套、HTC vive Pro Eye虛擬現實頭盔1套、HTC vive Cosmos虛擬現實頭盔1套、Oculus Quest2虛擬現實頭顯2套、大疆Mavic 2無人機10架、Insta 360全景照相機7台、Insta 360 Titan全景攝影機1台、GO Pano S1全景照相機4台、3DTALK Future 3D打印機4台、Pico G2 4K VR眼鏡9套、GoPro Hero7便攜式攝像機4台、GoPro Hero 4 Black運動同步照相機6台。可以考察從傳統的問卷測量場景到虛擬現實環境中智能媒體場景下的行為、生理、眼動和腦電指標,實現了傳播學、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等多學科、多種技術手段的交叉融合。 [3] 
國家重點實驗室
“出版業用户行為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重點實驗室”是由北京師範大學為主體單位,聯合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中啓智源數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噹噹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4家出版、發行及技術單位共建而成,由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秦豔華教授擔任主任。實驗室自成立以來,依託北京師範大學,充分發揮牽頭單位和共建單位的資源優勢、科研優勢,關注媒介前沿技術在出版發行領域的應用,立足出版業用户行為大數據跟蹤與分析,深度挖掘用户大數據應用價值;圍繞出版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需要,聚焦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積極開展科研實驗工作,以此提升出版大數據在產品傳播與營銷過程中的實用價值,推動產品內容和服務的優化升級;從服務國家需要的角度出發,深入探索國家關心、社會關注、用户關切的出版業重大課題,產出多項既有理論説服力又有現實解釋力的重大成果,為新聞出版行業科學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取得了產學研結合的良好效應,曾2次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優秀重點實驗室。 [4-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