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鎖定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學院擁有哲學、PPE(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兩個本科專業(系),其中哲學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外國哲學)。 [1] 
中文名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Philosoph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現任領導
李紅 [1] 
吳向東 [1] 
本科專業
2
碩士點
8
博士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
博士點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
博士後
博士後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1
知名校友
李達 [1] 
張岱年 [1] 
袁貴仁 [1] 
黃文秀 [1]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辦學歷史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研的重鎮之一,擁有從本科至碩士、博士、博士後在內的系統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各專業均具有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近年來,哲學學科在QS排名穩定在51-100位段,第四輪教育部學科評估位居A類。
伴隨北京師範大學百餘年風雨歷程,哲學學科走過了一條艱辛而輝煌的發展道路。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創立,梁啓超等一批國學名家在此弘文勵教,為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19年,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設立哲學教育系。1953年,北京師範大學在全國師範院校率先創辦政治教育系。1979年,政治教育系分建為哲學系、政治經濟學系、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哲學系以原政教系哲學教研室、哲學史教研室、邏輯教研室、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教研室為基礎,整合相關部門組建而成,是新中國高等師範院校中的第一個哲學系。哲學系建系伊始,設一個哲學本科專業。1986年重新組建的政治教育系於1989年併入哲學系,設哲學、政教兩個本科專業。1994年,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課教學》雜誌社併入哲學系。同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哲學系增設法學本科專業。2002年,以哲學系的原法學專業為主體,獨立成立法律系。同年,設立社會工作專業並招收本科生。2003年,在原哲學系的基礎上,整合相關學術資源,成立了哲學與社會學學院。2015年,學校進行學科調整,社會學專業從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分離,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更名為哲學學院。2018年獲批增設PPE(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本科專業,2019年1月開始招生。2019年7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從學院分離併入馬克思主義學院。 [1]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學院成果

學院擁有哲學、PPE(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兩個本科專業(系),其中哲學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外國哲學)。擁有1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教材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擁有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當代中國價值觀研究》、《思想政治課教學》3本專業學術期刊。按照學校“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在珠海校區設有國際哲學研究中心。 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凝練形成了價值哲學、認知哲學、古典哲學、政治哲學四個重點研究方向。“十二五”期間,獲准國家社科重大項目6項,其他項目63項;“十三五”期間,獲准國家社科重大項目7項,其他項目89項。
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黨建工作貫穿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全過程。石盤、馬特、朱啓賢、齊振海、袁貴仁、韓震、楊耕等著名學者在此潛心治學,教書育人,成就卓著。學院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9人,北京市百人工程入選2人,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1人。目前,學院實施卓越人才培養戰略,致力培養高層次的哲學人才和PPE專業人才,建構起了“厚基礎、跨學科、國際化”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百年來,湧現出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中國哲學家張岱年、原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時代楷模”黃文秀等一大批傑出校友。 [3]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學術研究

截至2023年,學院擁有1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教材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擁有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當代中國價值觀研究》、《思想政治課教學》3本專業學術期刊。按照學校“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在珠海校區設有國際哲學研究中心。 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凝練形成了價值哲學、認知哲學、古典哲學、政治哲學四個重點研究方向。“十二五”期間,獲准國家社科重大項目6項,其他項目63項;“十三五”期間,獲准國家社科重大項目7項,其他項目89項。 [2]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辦學條件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學科設置

學院擁有哲學、PPE(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兩個本科專業(系),其中哲學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外國哲學)。擁有1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教材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擁有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當代中國價值觀研究》、《思想政治課教學》3本專業學術期刊。按照學校“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在珠海校區設有國際哲學研究中心。 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凝練形成了價值哲學、認知哲學、古典哲學、政治哲學四個重點研究方向。“十二五”期間,獲准國家社科重大項目6項,其他項目63項;“十三五”期間,獲准國家社科重大項目7項,其他項目89項。 [1]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機構設置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機構設置見下圖 [2]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學術機構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學術機構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發展現狀

1.大力引進和培養人才,集聚了一支陣容強、後勁足的教學科研隊伍。 [1] 
2.以學位點建設為突破口,實現了學科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3.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取得了科研經費和研究成果顯著增長。“十五”期間,學院實現了我校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方面零的突破;並且還獲得了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學院教師獲得的科研經費累計超過700萬元,哲學學科的人均論文產出量在校內名列前茅。特別要提到的是,從2003年起,學院教師每年都有論文在SCI或SSCI和A&HCI系統刊物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社會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新華文摘》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增長迅猛。
4.改革教學體系,創新教育模式,提升了人才培養的層次。“十五”期間,學院通過本科生課程體系改革,實現了本科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學院從以本科生培養為主轉向本科培養為基礎,研究生培養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生與本科生之比約為2:1。研究生生源質量和研究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學院形成了系統有效、豐富多彩的學生工作模式,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5.強化制度建設,完成了學院運行機制的磨合。2003年4月,原哲學系改建為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學院在組織體系和制度建設上作出了大膽創新。學院完善了院務會(即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分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院以下設系作為虛設的本科生培養的基層單位,設研究所作為有相對自主權的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的基層單位,設中心為跨學科交流的平台。學院強化了專門委員會制度:學術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等,保證了專門委員會獨立工作。學院還設立了教師辦公制度、所長聯席會議制度、學術獎勵制度以及各種其他各種相關的學術民主制度,以保障學院健康發展。經過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學院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協作、支持、競爭、進取的學院文化。
6.加強學術交流,提升了學院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十五”期間,學院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派出多位教師到國際知名大學訪問進修。在國內,哲學學科在國內已經處於比較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力。國際知名學者理查德·羅蒂、約翰·培裏、杜維明、約翰·柯布、戴維·格里芬等先後到學院開展了學術交流。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形勢與挑戰

世紀之初,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發展進入改革攻堅期、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全國上下正努力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共中央強調要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明顯,這為該院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經過“十五”期間的努力,北京師範大學在“建設綜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戰略轉型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11工程”的實施、“985”創新基地的建設,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傳統優勢得以延續和凸顯,這為該院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條件。
但是,該院在“十一五”期間的發展也面臨着重大的挑戰:
1、外部競爭十分激烈,形勢比較嚴峻。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加深、中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國內很多院校都十分重視哲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設置與提升。由於歷史原因和學校特色等因素的制約,總體上看來,學院與國內頂尖級的同類院系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與實力相當的兄弟單位相比我們的比較優勢並不明顯。用形象的話説,我們學院所處的位置是:前有強敵,後有追兵;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內部發展尚不均衡,結構有待調整。(1)該院哲學學科發展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緩慢,社會學相對滯後。思想政治教育曾經是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排頭兵和領頭羊,但師資隊伍、科學研究和在本系統中的影響力等方面都沒有恢復到歷史最佳時期的水平。社會學在該院是新興學科,處於創建階段,與國內前列尚有較大差距。(2)某些二級學科,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等學科,基本上達到了國內一流的水平和衝擊一流水平的地位;而有些二級學科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師資短缺和學術影響力不夠的問題。(3)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對研究生的教育的重視程度高於本科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對於數量規模與教學效果、培養質量之間矛盾的解決還缺乏行之有效的對策。
3、研究特色還不甚明確,學術傳統仍有待穩固。在形成比較穩定的、高水準的和有自己特色的學術傳統方面,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成系統、成規模和高水平的學術成果還不是太多,仍然需要長期而艱苦的積累;教材體系建設不太完整,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和體系化。
4.基礎不穩固,辦學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與兄弟單位相比,如教育、心理是師大的特色學科,中文、歷史有悠久的傳統和積累,外語、經濟、管理和藝術是熱門專業,而哲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等學科卻沒有這樣的天然優勢。與國際一流大學相比,我們在教師辦公條件,辦學資金等方面,仍然有很大距離;與國內許多兄弟院校相比,也有較大差距。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學校建設“綜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學”的戰略目標,堅持“追求卓越”的辦院理念,搶佔學術制高點,凝鍊優勢學科和研究特色,加強專業間的整合,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科研能力,提升學術競爭力,實現內涵式發展,促進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穩妥、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工作使命

作為21世紀的理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樹立繁榮和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使命感,增強服務改革開放大局的社會責任感。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是:
——培育能積極適應21世紀的挑戰,具有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理論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
——培養通曉專業知識和教育規律,具有世界眼光、獻身精神和創新意識,引領教育發展趨勢的教育工作者
——鍛造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取世界文化精華和富有時代特點的學術精品,奉獻能夠引領社會發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理論;
——提高解決重大社會實踐問題和綜合研究能力,諮政為民,服務社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貢獻才智。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奮鬥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們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提高學科核心競爭力,健全穩定現有專業體系,大力培育優勢學科,充實完善課程結構,完成該院向綜合性、研究型、創新型學院的轉型。通過高水平隊伍建設,使哲學學科的整體水平保持在全國第一集團的地位,逐步恢復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全國師範院校的一流地位,實現社會學學科的重點突破。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促進整體水平的提高,把學院建成特色明顯、學科精良、隊伍齊整、形成穩定的學術傳統、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一流學院。
提高質量和層次
——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人才培養的水平和層次。建設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精品課程,完善博士生課程設置。加強教材建設,出版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形成有自己特色和相互銜接的課程體系。每年邀請多位國際際知名學者來院裏講學,聘請外籍教師和專家來院進行中長期的教學與研究。
提高科研和理論創新能力
——提高科學研究和理論創新能力,打造學術精品,鞏固學術地位。鞏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爭取哲學一級學科整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形成具有突出特色的、穩定的學術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和教學論(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要加強力量,在學科調整中壯大實力。社會學科要加快博士點的籌備,爭取設立博士點。明確各學科的研究方向,突出優勢,選準研究領域和創新點,力爭有所突破。每年要召開國際學術會議。辦好《中國高等學校文摘:哲學》(FrontiersofPhilosophyinChina:SelectedPublicationsfromChineseUniversities,英文版)、《價值與文化》輯刊、《思想政治課教學》,擴大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鑄造學術共同體
——鑄造學術特色鮮明、學術積澱深厚的學術共同體。在鞏固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團隊的基礎上,再建設1~2個學術創新團隊,力爭再有1個學科能夠進入國家級重點學科的行列。支持和宣傳若干名在國內學術界有重大影響的著名專家;培養一批在國內嶄露頭角的中青年人才,使之成為本學科的領軍人物;發現和培育一批名35歲以下的後備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着眼於學院“十一五”、“十二五”乃至更長時間的學術競爭力,為學院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所有教師都要有確定的學術發展方向,青年教師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學院的發展目標很好地銜接。學院要陸續派出一批教師去國外進入訪學與研究。要堅定地造就一批傑出人才,促進形成大師級的人才。
鞏固完善制度建設
——鞏固並完善制度建設,形成系統化管理制度和學術民主制度。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如院務會議事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人事任用制度;健全學術委員會、學位分會和教學委員會的工作制度,完善學術民主。建立二級教代會,進一步健全基層民主體制。
構建學院文化
——構建團結、協作、和諧、進取的學院文化。營造一個團結協作、互相支持、公平競爭、人人進取的學院文化,是我們學院穩定發展成果,進一步加快發展速度並且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軟環境”,為此必須進一步增進師生的凝聚力,增強集體認同感。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發展方向

為實現該院發展的目標,完成我們的使命,面對我們的形勢和任務、機遇和挑戰,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客觀條件,我們在“十一五”期間發展的主要思路如下:
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發展,
——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發展,追求學術的高水準和高品位。學科外延式的大規模發展已經基本完成(哲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就緒,社會學仍然存在外延發展的任務),外延發展要轉變成為以內涵發展為主,追求卓越成為我們的主要任務,要逐步形成崇尚高水準、高品位的學術傳統,搶佔學科發展的制高點;
從以引進人才為主轉向引進與培養並重
——從以引進人才為主轉向引進與培養並重,持續提升學術競爭力。大規模的中年人才引進計劃基本結束,重點應該轉向選擇和培養40歲以下,特別是35歲以下的年輕苗子,着眼於5年、10年之後的學術競爭力;
從注重教學科研的數量轉向注重提升質量
——從注重教學科研的數量轉向注重提升質量和自主創新,打造精品課程和學術成果。教學科研的數量發展任務基本完成,應該轉向以質量提升和自主創新為重點的發展模式。創建文化寬鬆而又有制度約束的運行機制,為提升教學科研質量創造條件,形成有自己獨特研究領域和研究風格的師大學派,力爭在未來有新的學術大師脱穎而出;
從學科各自分別發展轉向學科間互相融合
——從學科各自分別發展轉向學科間互相融合,凝練有師大特色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學院現有學科之間相互支撐和相互影響,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哲學與社會學之間,社會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都有許多相輔相成的關係,通過優勢互補和學科交叉,形成北師大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學的特點。哲學學科要打造一流哲學教師隊伍,注重學生國際化視野與學術規範的養成,使該院成為一流的哲學人才培養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要充分利用全院的資源,形成與哲學、社會學之間的優勢互補,抓住全國大、中、小學課程改革和中央要求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努力恢復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國排頭兵的地位與影響,將該院建成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術研究中心、中學政治教師的培養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職幹部的培訓基地。社會學學科要藉助民俗學的發展優勢,倚重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支撐,在逐步健全學科體系的基礎上,適度外延式發展,初步形成學科的師大特色,強化社會服務功能,實現學科建設的重點突破,在社會學學科上達到或接近國內先進水平。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發展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把握教育方向。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作為以理論和意識形態研究與教育見長的學院,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師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
(2)改革教育模式,完善課程體系。繼續推進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方案的改革。增設高、精、專的課程,增加雙語教學課程門數,加強研究性和探索性課程;編寫和出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系列教材;堅持教師辦公時間制度,給學生與全院教師直接交流的機會;加強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教育;進一步建設社會數據調查實驗室和科學技術與應用美學實驗室建設,加強理論聯繫實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
(3)引進培養人才,打造學術團隊。繼續引進拔尖人才,但人才戰略的重點轉向年輕教師的引進、選留和培養,為他們參加學術會議和學術研究活動創造條件,有計劃地選送青年教師出國深造。
(4)強化制度功能,激勵創新研究。利用制度的激勵和抑制功能,提升科學研究的質量,鼓勵創造性和創新性研究,如完善學院的科研獎勵制度和參與學術會議的補助制度,為教師學術沙龍提供專門空間和基礎設施,定期舉辦學術論壇。
(5)辦好研究刊物,建設學術陣地。通過辦好《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哲學》(英文版)、《價值與文化》,提升該院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繼續辦好《思想政治課教學》雜誌,強化對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和輻射作用。
(6)搭建交流平台,擴大學術影響。加大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力度,尤其是國際化程度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學術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仍然需要進一步拓展,進一步擴大國際交往與合作,進一步拓展教師和學生的國際視野。每年爭取聘請10位左右的國際知名學者來學院講學,每兩年召開1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有計劃地與國外知名大學建立互換學生的機制。
(7)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公效率。行政辦公室應該提高工作效率,強化服務意識,創造一流的服務環境。建設和完善辦公自動化系統,提高辦公室的管理和服務效率。逐步建立學術資源、教師信息數據庫,方便師生學習和研究。
(8)完善制度建設,加強民主管理。完善院務會即黨政聯席會議的議事規則,發揮分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建立健全學院教師代表大會制度,健全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機制;進一步發揮各專門委員會的作用:學術委員會負責學術評價以及科研獎勵,教學委員會負責教學水平的評價以及教學獎勵,學位委員會負責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及其學位授予問題,所長聯席會議負責制定學科發展規劃及各學科之間相互配合等事務,職稱評定委員會負責教職員工的職稱評聘問題。
創辦全國一流、世界知名和有北京師範大學自身特色的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是全院師生的共同心願,我們將為實現這個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國際合作

學院積極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與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羅格斯大學等的哲學系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承辦意大利馬切拉塔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京師哲學暑期學堂,創辦國際價值哲學論壇,招收中國哲學英文教學碩士班,出版英文雜誌,在國際哲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立足深厚的學術傳統和人才資源,積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工作,開展智庫建設,組織研製了哲學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國家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等。舉辦了豐富多樣的研修班、培訓班和學術文化活動,大力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知識普及工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 [1]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李紅
院長:吳向東
黨委副書記:趙猛
副院長:羅松濤、郭佳宏、馮偉光
院長助理:代海強
工會主席:蔣麗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