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小學

鎖定
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小學(原北京市西城區西煤廠小學)成立於1964年。地處風景秀麗什剎海地區,坐落在全國文明的軍民共建街——柳蔭街內。2002年柳蔭街小學和大翔鳳小學合併,現一校兩址。學校佔地面積5745平方米,建築面積:2391平方米。校園周邊曾居住着楊尚昆、張愛萍、楊成武等多位革命老將軍。他們非常重視教育,生前多次來學校看望師生。楊尚昆和張愛萍曾為學校分別題詞“全面搞好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勤奮好學”。1997年由楊成武將軍為學校提寫更改後的校名——北京柳蔭街小學。現住老將軍遲浩田,在2011年六一前夕,為孩子們題詞“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中文名稱
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小學
原    名
北京市西城區西煤廠小學
成立時間
1964年
佔地面積
5745平方米

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小學學校簡介

學校有十二個教學班,三百餘名學生。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領先,尊重個性,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環境美、校風正、出特色、求質量”為工作目標,充分利用什剎海地區豐富的教育資源,打造德育特色,建立了班級“十崗”。(環保崗、學軍擁軍崗、學英雄崗、榮譽崗、科技崗、服務崗、勞動崗、敬老崗、迎賓崗、民族團結崗)。
十崗活動豐富多彩…… 在奧運前夕,學校師生親手製作的“鳥巢式鴨窩”安置在野鴨島上。隨着課程改革,深化課堂教學,我們利用環保教育實踐基地還開展
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小學
了“水上課堂”教學研究,學生們在野鴨島上學習生態、環保知識。
把孵化成功的小野鴨送到小湯山療養院,同時也為那裏的老人送去祥和安康的祝福。每個特色班級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開拓了視野,鍛鍊了能力。

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小學學校教育

學校注重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注重養成教育教學秩序穩定。多年來,無嚴重違紀,無輟學,無犯罪現象。該校路隊連續六年被評為區先進路隊校,連續四年被評為市先進路隊校。
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小學
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小學 (4張)
學校十分重視環境教育,少先隊為孩子們建立了"擁軍崗"、"勞動崗"等九崗,利用課餘或假日組織少先隊員到敬老院、到老紅軍家、到駐軍部隊開展社區擁軍慰問的活動。
同時少先隊積極開展綠色環保教育,"環保小衞士"遍及校園,護城河水質監測、垃圾分類、使用再生紙等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多次被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國教育報》、《中國環境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等多家新聞媒體所報道。

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小學學校特色

學校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活動的開展,組織了全國管樂隊、舞蹈對等課外社團小組,培養了一批批特長生。與此同時,在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肩負的指導中,學校與"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
一方面組織青年教師拜師學藝,一方面開展"備課、説課、做課、評課"系列科研。開展專題實踐課、彙報課、家長開放課、"柳蔭街教學比賽課"等不同形式教學活動。在全校教師共同努力下一批優秀青年教師脱穎而出。該校青年語文教師在全區中小學語文教學大賽上榮獲二等獎。
學校堅持教科研相結合,走科研興校的道路。在專家領導下,先後承擔了國家級九五"大成美育"課題和區級滾動課題"校園參照羣體的建立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影響"的研究和實驗。在區科研論文評選會上,該校有45%的教師論文獲優秀獎。
幾年來,學校先後榮獲"北京市家教工作先進單位"、"北京市少先隊工作特色示範校"、"北京市周邊環境治理先進單位"、"西城區環保先進單位"、"西城區科技示範校"、"西城區心靈之友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