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1981年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英文名:BEIJING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CO.,LTD.,简称:京投公司)注册成立于1981年2月10日,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为郝伟亚,总部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6号京投大厦2号楼9层908室。是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承担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与管理职能,公司主业包括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管理与运营服务。 [1] [8-9]
公司立足特殊功能类企业定位,构建“一体两翼,三大支撑”战略格局,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1]2011年,公司组织开展了地铁海淀山后线、16号线、新机场线、8号线三期和燕房线的前期规划研究。 [12]2020年8月4日,北京市国资委发布消息表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实施合并重组。 [2]2023年12月15日,证监会同意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4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 [4]截至2023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达到8747亿元,净资产达到3005亿元,全系统职工8424人,累计实现净利润285亿元。2023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4亿元,节约融资成本42亿元。国内信用评级为AAA级,国际信用评级A+级。 [10]
2025年2月,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网站对《北京轨道交通15号线东延线路一体化规划方案》进行了公示。根据方案,北京15号线将从俸伯站向东延长至顺义区南彩站,规划南彩站也是一座新建站。 [11]
公司名称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外文名
BEIJING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CO.,LTD. [9]
所属行业
商务服务业
成立时间
1981年2月10日 [8]
法定代表人
郝伟亚 [8]
总部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6号京投大厦2号楼9层908室 [8]
经营范围
制造地铁车辆、地铁设备;授权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投资及投资管理、地铁新线的规划与建设;地铁已建成线路的运营管理等 [8]
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
简    称
京投公司
总资产
4045亿元 [1]
董事长
郝伟亚 [8]
净资产
1409亿元 [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1011241849
注册资本
17,315,947.49万(元)
纳税人识别号
911100001011241849 [8]
工商注册号
110000000031223
行政区划
北京市朝阳区 [8]
曾用名
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

简介

播报
编辑
京投大厦
截至2011年底,公司注册资本548亿谅淋拳元,净资产9项档21亿元,总资产迎院纸2276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25.1亿元,成为首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投资公司。
京投公司自2003年11月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和相关委办局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市场化融资、债务融资等低成本融资方式,全面满足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需求PPP、BT等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截至2011年底,公司累计落实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资金4212亿元,累计节省投融资成本53.2亿元。随着本市轨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公司超前谋划,探索创建了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开辟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的先河。
2009年和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有两大股东,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京投公司”)持有29.81%股权,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银泰”)持有24.83%股权。
2011年,公司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实现了各项政府项目工作目标。在银根收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公司充分利用短券、资产售后回租保险资金等既有低成本融资模式,并扩展新的融资渠道,发行了第一支市属国企私募债,全面落实建船朽炒腊设资金需求,全年新增落实资金568亿元,综合融资成本基准利率下浮16%。同时,公司还组织开展了地铁16号线、海淀山后线等5条线路的前漏她海期规划研究,并对地铁7号线、9号线等17个地铁项目实施工程协调和资金管理。除城市轨道交通新线项目外,公司还承担了既有线路更新、扩能、安全、反恐等改造投资,并陆续投资建设京沈客专微踏匙(京翼段)等国铁项目。
2011年,公司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一、二级开发漏腊、上盖物业、轨道交通相关产业投资多种经营等业务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在大兴、丰台房山密云平谷等区县全面推动一级开发工作,开发面积达596公顷。同时,公司与上市公司京投银泰合作取得郭公庄上盖开发项目二级开发权,构建了土地一二级开发联动的可持续盈利模式。成立国内首支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专业化投资基金,不断拓宽投资领域,搭建境外投融资平台,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2011年,公司实现净利润8.8亿元。
2012年,公司将紧密围绕“一体两翼”,抓住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机遇,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全面保障北京市轨道交格旬辣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为首都北京迈上新的历史征程添砖加瓦。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1981年4月20日,成立北京地下铁道公司,归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领导。
1989年7月15日,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89)就政管字第61号文根据市政府办公厅(89)厅秘字第21号文通知:同意北京市地下铁道公司更名为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2001年7月26日,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组建北京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地铁集团公司)、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地铁建设公司)和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地铁运营公司)。改制后的地铁集团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市政府为地铁集团公司的出资者,以原市地铁总公司及其所属企业所的国有资产,作为对地铁集团公司的出资。地铁集团公司以独立的法人财产,承担地铁建设的融资。地铁集团公司以独立的法人财产,承担地铁建设的融资还贷责任,实现本市地铁建设的总体目标。同时,以投资的形式设立地铁建设公司和地铁运营公司。地铁建设公司和地铁运营公司均具有法人资格
2003年11月17日,为适应我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降低投融资成本,减轻财政负担,北京市国资委下发《关于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的通知》,将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我公司),将地铁建设公司和地铁运营公司从原地铁集团公司中分立出来,成立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建管公司)和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简称运营公司),我公司承接原地铁集团公司的投融资职能,近期以轨道交通投融资和线网管理为主,承担基础设施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线网研究等工作,负责轨道交通相关资源开发业务的经营研究,并与建管公司、运营公司通过委托合同确立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020年8月4日,北京市国资委发布消息表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实施合并重组。 [2]
2023年12月15日,证监会同意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4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 [4]
2024年8月16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表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司债券。 [6]
2024年12月24日,北汽新能源引入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等11家战略投资者并签署了《增资协议》,合计获得增资81.5亿元。本轮增资完成后,北汽蓝谷仍为北汽新能源的控股股东。 [7]

组织架构

播报
编辑
组织架构

融资管理

播报
编辑
2011年,公司新增落实建设资金568亿元,完成政府项目投资376亿元,节约融资成本14.5亿元。
较强的融资能力是公司完成政府项目和公司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11年,融资环境极其严峻,公司积极研究调整专项资金政策,不断创新多元化融资方式,确保完成政府赋予的投融资职能,全面落实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任务,降低投融资成本,减轻财政负担。
2011年,除资本金及政府专项拨款外,公司新筹集资金366亿元,其中,通过银行贷款落实142亿元;发行中期票据60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40亿元;资产售后回租项目融资28亿元;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引入资金26亿元;发行私募债券70亿元。公司共完成政府项目投资376亿元,节约融资成本14.5亿元。
2011年新筹集资金数的融资品种构成资本金及政府专项拨款202亿元、银行贷款142亿元、中期票据60亿元、短期融资券40亿元、资产售后回租项目28亿元、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26亿元、私募债券70亿元。

投资管理

播报
编辑
2011年,公司积极拓展股权投资业务领域,逐步探索和介入节能环保、金融股权等领域,搭建境外投融资平台,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对参控股公司的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投资效益。 成功设立了国内首支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专业化投资基金,募集资金5亿元。以京投(香港)有限公司名义完成向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增资,12月通过上市审核;出资7000万元取得北京博得交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0%股权;出资14064万元入股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公司进一步深化参控股公司的经营监管,实施一司一策的精细化管理,积极引导各参控股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

资产管理

播报
编辑
2011年,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南段、15号线一期东段等3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试运营。本市已运营的地铁线路达15条,运营里程372公里,公司对所投资的轨道交通项目实施价值管理,以多种经营方式盘活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11年公司继续推进市场化委托运营项目,签订了地铁1、2号线等7条既有线路及新开通三条线路的委托运营协议,积极开展在建线路运营商选择、线路竣工决算等工作,落实财政补贴,大力推进土地证办理等工作。截至2011年底,共办理土地证138宗,确权面积约219万平方米。
同时,公司不断创新多种经营工作思路,探索研究轨道交通潜在资源价值,对相关商业、广告媒体、民用通信、物业管理等业态进行价值评估与经营测算,积极开展与运营商的非票务合作工作。

公司愿景

播报
编辑
致力于推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事业的创新与进步,并成为该领域的探索者、实践者与建设者。
致力于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立志成为政府信赖、民众满意、富有成效的投资控股企业
致力于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搭建奋发有为的事业平台,成为全体员工共同成长、实现理想的工作家园。

企业领导

播报
编辑
董事、总经理:魏怡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