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

鎖定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北京市境內機構。
中文名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
依託單位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基地簡介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 [1]  是由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依託北京工商大學建立的一個省部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的首席專家、負責人是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謝志華教授。基地設有6個研究中心:流通市場研究中心、流通組織研究中心、營銷研究中心、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商貿旅遊服務研究中心、京商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發展歷史

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自2005年4月籌建,經北京工商大學科技處的不懈努力,圓滿完成了基地的申報、評審和答辯並順利通過北京市社科規劃辦和北京市教委的檢查,獲得50萬元基地建設專項經費。2005年12月20日,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正式授牌。2006年2月24日,基地舉行揭牌儀式。2008年底,基地順利通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的一期建設驗收,進入第二期建設階段。2009年7月,基地設在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研究領域

基地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首都流通產業結構創新、首都流通產業與環渤海經濟的協同發展、流通業與其他產業的協同發展等。主要研究方向有流通產業組織與資本運營、流通產業與市場波動分析、北京流通產業結構創新研究、流通產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期貨業組織及其運營、流通產業規劃與佈局、物流體系創新研究、流通業服務營銷研究、北京生產性服務業研究、流通產業競爭力研究、流通產業發展指數研究、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研究等。 基地以課題研究為紐帶,集中了校內流通業研究方面的骨幹力量,已逐步形成一支富有活力又相對穩定的研究隊伍,同時注重整合和利用校外科研力量,發現並吸引其加入基地科研隊伍。
基地現有較為穩定的研究人員近40人,並且每年招收100多名研究生參與基地研究工作。 基地自成立以來,每年承擔多項來自國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社科聯等縱向課題以及企事業單位的項目,項目內容涉及流通業理論研究和實際建設的諸多方面,項目成果為首都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科研成果

基地每年積極開展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密切與政府部門和其他學術團體的聯繫。 基地持續產生各種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年度《首都流通業研究報告》、《中國商業發展報告》以及《流通產業經濟學》、《綠色商業發展戰略研究》、《北京綠色物流研究》、《北京流通產業結構創新報告——探討和諧流通產業結構》、《流通產業創新與區域發展》、《中國商業改革開放30年回顧與展望》等著作,其中多項成果獲得各種獎勵,如商業科學技術進步獎、首屆“萬典武商業經濟學獎”、中國商業經濟學會首屆中部地區商業經濟論壇徵文獎等,《2006首都流通業研究報告》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基地以首都流通問題為研究核心,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發揮研究基地作為北京流通業研究主力軍的作用,把高校的優勢和基層的工作聯繫起來,把實踐和專家優勢結合起來,培養和造就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優秀人才,為北京和中國流通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諮詢服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