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

鎖定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是一個致力於環境保護事業的非政府、非贏利機構。使命是推動可再生能源概念的公眾認知度和可再生能源的商業化進程。始終奉行一個宗旨:爭取國際資助,聯合國內機構,促進中國及其周邊發展中國家的綠色環保事業,特別是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廣泛使用,為中國及其周邊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中文名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
屬    性
非政府、非贏利機構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目標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改善農村人口與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和動植物的生存空間:
→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城鄉貧困人口尋找並發展替代生存方式
→推動環保理念和意識在中國的傳播
→促進國際國內環保技術的互動及環保理念與環保技術的結合
→推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與商業化進程
→推動農村社區的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的綜合協調發展
→促進政府決策與學術研究的結合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願意從事、參與一切有利於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活動,我們主要的領域有:
→可再生能源的商業化發展
→可再生能源媒體推廣與公眾教育
→農村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交通
→環境與發展領域內的政策研究及諮詢
→環境與發展領域內專家論壇和研討會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創始人

楊紀珂教授
天恆研究所所長,曾任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現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人口環境資源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名譽理事長。楊教授早年留學美國,1955年回國,先後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 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科學顧問出席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與亞太環境與發展會議,是中國環境保護及農村能源事業發展早期的推動者之一。
陳青
天恆研究所執行所長,中國科技大學管理科學研究生,曾在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能源專家工作組任工作秘書5年,作為楊紀珂先生的助手,曾多次出席和組織各種環境保護及新能源發展方面的國際會議與活動。熟悉經濟體制改革中各方面情況。有着十年在貧困地區參與以發展當地資源經濟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的扶貧工作的經驗。近年來注重可再生能源商業化發展方面有一些實踐性的示範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實施項目介紹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自1998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不懈地致力於可再生能源、生態農業等有利於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項目的推廣與實施,並專注於可再生能源商業化機制推廣應用的研究與探討。
四位一體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商業化發展示範
四位一體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商業化發展示範項目
1999年10月至2001年11月,在英國殼牌環境基金會資助下,我們在雲南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實施了“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商業化發展示範項目“。
我們將生態農業與沼氣技術的應用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利用沼氣替代部分薪材,減少當地農民對森林的砍伐;另一方面又幫助當地農户發展高效的生態農業,如牲畜和蔬菜的養殖,增加農户的收入。取得環境、經濟雙效益。更有價值的是,在發展當地農民建設沼氣四位一體(沼氣池、豬圈、廁所、温室)和三位一體(沼氣池、豬圈、廁所)時,我們與當地金融機構配合,以貸款的形式向農民提供資金,用於四位一體和三位一體的建設。在專家的指導下,參加這個項目的農户當年即有收益,預計在兩到三年內能夠還清貸款。
我們相信,這種資金的循環增殖利用和自然資源的再生利用將是今後貧困地區居民擺脱貧困提高生活質量的可行之路;同時這個項目兼顧了生態環境與社區發展,與當地的環境保護、社區發展及扶貧工作結合,為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12月15-16日,我們與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迪慶州林業局農村能源站共同舉辦了第一次迪慶州農村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就如何建立以農村替代能源技術為中心並結合社區參與式保護與發展以幫助農村社區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模式,促進不同組織,不同機構在推動自然保護與農村發展中的合作進行了頗有成效的探討。
內蒙風電調研項目
風能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在我國有很大的發展潛力。2000年4月至2000年9月,在美國能源基金會的支持下,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配合全國政協人口環境資源委員會,就大力發展內蒙及張北風電的鼓勵政策進行專題研究。
我們到內蒙古輝騰錫勒風電場考察,並在北京召開了內蒙古風電考察研討會,邀請了華北電力公司,國家經委、北京計委、北京市政協及相關新聞機構參加會議。與會各方就如何推動內蒙古風電的發展、北京市如何使用風電以優化北京能源結構等話題進行了研討。我們向北京市政府建議把購買內蒙古的風電作為一個籌辦2008年奧運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促進項目
隨着煤炭石油等自然資源的枯竭,燃料電池的使用和零污染汽車的開發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轎車數量的日益增多使中國大中城市都面臨着越來越嚴重的汽車尾氣污染,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不管對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還是改善普通中國人的生活質量都將有着無盡的益處。目前,燃料電池汽車的各項技術已臻於完善,世界各大汽車公司正在競相開發自己的燃料汽車,並提出將在2005年實現商業化生產的目標。
2000年7月至2001年12月,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在美國瓊斯基金會的支持下,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推動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發展“項目,目標是為決策者提供依據,為投資者提供發展戰略和商業規劃。我們與上海市有關方面進行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上海燃料電池發展規劃;二是與國內外燃料電池企業聯繫,促使其與上海企業聯合,儘早實現燃料電池產品的生產與市場化。
目前,上海市的燃料電汽車項目已列入國家863計劃,數十億的資金陸續到位,由上海泛亞汽車中心與美國通用汽車合作的第一輛燃料電池汽車樣車已面世。
高產優質水稻種植和沼氣綜合利用技術項目
在緬甸佤邦地區推廣高產優質水稻種植和沼氣綜合利用技術項目
2001年1月至12月,在日本豐田基金會的資助下,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和佤邦農業技術學校合作在緬甸北部佤邦地區開展了“推廣高產優質水稻種植和沼氣綜合利用生態農業技術“項目。
佤邦特區位於中國、泰國和老撾三國交界處,大部分是山區,山民世世代代靠種植罌粟為生,當地政府計劃發展替代經濟以逐步替代毒品種植。我們在當地農業部門的配合下以開辦農業技術學校的形式傳授水稻種植技術和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培訓,為佤邦地區提供初步掌握生態農業技術的骨幹,他們將作為農業技術員指導更多的煙農走上水稻種植及傳統農業的發展道路。
朝鮮可再生能源項目
朝鮮可再生能源項目-四位一體沼氣技術和小水電培訓和示範項目
早從1998年1月起,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科學院就朝鮮國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進行了研究討論。2000年3月至11月,在美國瓊斯基金會的支持下,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科學院合作,在朝鮮開展了“四位一體沼氣技術和小水電培訓和示範項目“。
這個項目把中國北方農村的沼氣綜合利用技術介紹到朝鮮,為農民提供生活用能源,改善用户的生活水平;在農村地區推廣這種將種植、養殖、能源和環保結合在一起的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同時還把適用的小水電技術介紹到朝鮮。
綠色電力項目
隨着氣候變化及環境壓力的增大,改變能源結構,減少排放已成為共識。因此,世界各國紛紛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國際社會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來越重視,採取各種措施和激勵政策推進其的產業化進程。我國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十分豐富,經過多年的推動,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但是由於缺乏完整的激勵政策和一整套的市場化機制,加之環境效益未能有效地在電力成本中體現,可再生能源電力仍缺乏與傳統電力競爭的優勢,商業化進程受阻。尤其近幾年來,受到發電成本與上網電價的限制,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展勢頭更有所減緩。我們瞭解到如何消化電價差是一個關鍵的因素。2000年11月至2001年11月,我們與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綠色北京環保公益網站共同在北京地區開展了綠色電力項目可行性研究及北京地區綠色電力消費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相當數量的外資公司、國際連鎖企業、政府機關、使館及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大商場及普通家庭住户等均對綠色電力感興趣。因此以自願為基礎的綠色電力銷售機制有可能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一個新的機遇。這種機制就是讓願意多花錢購買清潔電力的用户自願選擇購買可再生能源的電力。這種機制在美國、荷蘭、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有很多成功的經驗,經過這幾年的實施,綠色電力用户的數量增加很快,大大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加之北京申奧的成功,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也為建立與開發綠色電力市場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因此我們已向有關政府部門提出建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首先開展綠色電力市場的示範項目。同時這一建議也得到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積極響應,並表示願意在資金、技術方面為中國開展綠色電力的示範項目提供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