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大學地質館

鎖定
北京大學地質館位於沙灘北街路西的15號院內。這裏原是清乾隆朝大學士傅恆的家廟。院內原有傅恆征伐金川的功績碑(《乾隆敕建碑》),1986年此碑移至北京石刻博物館。民國時期此地為傅恆裔孫松椿的松公府房產。1931年,北京大學購得此處房產,經多方籌資,建成地質學館。
此樓是我國現代建築前輩,最負盛名的建築家梁思成先生於1934年設計,1935年8月建成。在樓西南角下方牆體上嵌有一奠基石,刻有:“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奠基”。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北京大學地質館
地理位置
沙灘北街路西的15號院內
景點級別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投用時間
1935年8月

北京大學地質館設計背景

當時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設計者匠心獨運,設計出這座新穎別緻的現代主義建築。該建築平面為曲尺形,三層磚混結構,是外形完全服從內部功能構成,既不刻意追求雄偉感的大塊體量構成,也沒有特殊的裝飾。體形只做微量的曲折,打破立面的平直感,大玻璃窗洞產生外形的清新、輕巧感。主入口在東南角,寬大內凹的門洞,簡潔的混凝土挑檐,門洞兩側牆的線腳、燈箱的處理,台階花池的配合,都強調入口是全樓的重點。入口立面左上方女兒牆局部高起部分的旗杆處理,也強調了入口的位置。整體設計很細緻,窗間牆上用磚塊砌簡單的凸凹橫線,門窗的比例,樓梯扶手處理,牆角的弧線設計等,造成明快簡潔和諧統一的現代造型風格。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正是西方現代主義同復古折衷思潮鬥爭,進行創新的時期。作為正致力於中國古建築研究的梁思成先生能適應時代之潮流。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使用。建築保存較好,只是1976年地震後在外牆增加了抗震框架,有損原來簡潔明快的風格,室內也進行了局部改造裝修。

北京大學地質館社會意義

在北京這座古老的皇都中心,建造出當時世界上也是最現代的建築,實在是驚世之作。它對於瞭解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建築師的創作心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全面評價一直被視為“民族形式——復古主義”領軍人物梁思成的創作道路提供一個歷史的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