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外文名
-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FSU)
- 简 称
- 北外
- 所在地
- 北京市
- 创办时间
- 1941年
- 办学性质
- 公办大学
- 学校类别
- 语言类 [24]
- 学校特色
- 双一流 [2] [107](2017、2022)
211工程(1997)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106](2011年) - 主管部门
- 教育部
- 专职院士数
-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
- 本科专业
- 121个
- 硕士点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8个 - 博士点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
- 国家重点学科
- 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
- 院系设置
- 30个教学单位
- 校 训
- 兼容并蓄 博学笃行
- 校 歌
- 《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 地 址
-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东校区)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西校区) - 院校代码
- 10030
- 主要奖项
- 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4](2020)
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1](2020)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3](2022)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先进集体 [34](2024) - 校庆日期
-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8]
- 教师人数
- 1300余人
- 学生人数
- 本科在校生5700余人,研究生3900余人,国际学生1300余人
- 占地面积
- 323900 m² [198](截至2023年12月)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前身溯源
- 延安外国语学校
1941年3月,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队;之后发展为俄文大队(下属一、二、三队),12月,抗大三分校改为延安军事学院,俄文大队为军事学院俄文科,由卢竞如担任科主任。 [98]
1943年4月,延安大学俄文系停办,部分师生转入军委俄文学校。10月,学校由延安东关黑龙沟迁至清凉山北麓的丁泉砭。次年6月,增设英文系,校名改为延安外国语学校。 [98]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分批离开延安,前往华北、东北解放区 [98]。次年1月,到达张家口的部分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内成立外语系,由原延安外国语学校俄文系教师杨化飞任系主任,后改为华北联大附属外国语专修学校。 [98-99]
1946年6月,外语系与晋察冀外文干部训练班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由浦化人任院长,学院设英语、俄语两系,英语系主任罗清,俄语系主任杨化飞,学院设在张家口东山坡;9月华北联大撤离张家口,外国语学院开始转移至山西省广灵县的东加斗村;12月,到达冀中束鹿县的路过村。1948年5月迁至河北正定县。 [98]
1948年6月,以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师生为基础成立外事学校,校址在冀中获鹿县南海山村;8月,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改名华北大学。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北方大学的外文班合并为华大二部外语系。 [98]
1949年2月,外事学校师生60余人迁入北平,先驻在御河桥3号,4月华北大学二部进驻先农坛;6月,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师生30余人与外事学校合并,改名为外国语学校,仍由中央外事组领导,学校设英,俄两部。 [98]
1953年2月,外国语学校成立西班牙文组,与德法文组合为德西法文系。次年8月,学校迁入苏州街新校址,并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此时学校拥有英、德、法、西4个专业,近千名学生。
1955年9月,根据中罗文化协定,增设罗马尼亚语专业,隶属法文组,同时学院改属教育部。 [98]
- 北京俄语学院
1949年10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成立,附属于中共中央编译局,由中央编译局的正副局长师哲、张锡俦兼任正副校长。实行局校领导一元化,学校党的关系隶属于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建校初期,俄专校址设在北京西城区南寒牛全宽街13号,后迁至鲍家街21号原太平湖醇亲王府(即清光绪帝出生地)旧址。俄专建校初期有三个班,共70名学生。
1950年初,学校办学规模扩展为六个班。
1951年,俄专加入二部与三部;2月,外国语学校俄文部并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3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内成立留苏预备部。
1955年,迁入西郊魏公村苏州街新校园;6月,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改为北京俄语学院;7月,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并入北京俄语学院。
1956年8月,北京大学波兰语、捷克语班调整到北京俄语学院,成立波捷语系。 [130-131]
合并发展
1958年11月,国家决定将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合并后仍称北京外国语学院,由教育部领导。 [98]次年2月,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 [100];9月,成立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 [98]
1960年9月,留苏预备部撤消,成立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开始接纳非洲国家的留学生入校学习汉语。 [98]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停课,停止招生。 [98]
1971年8月,恢复招收三年制工农兵学员;10月,第一批工农兵学员800人在沙洋入学上课。同时,原有学生调回北京,集中进行外语补习和进修。
1972年道记船8月,全校迁回北京。
1978年,学院恢复研究生教育,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105]
198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6个专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王佐良、许国璋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学校成为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105];12月,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部正式建立。 [105]
1983年6月,开办夜大学,学制三年,设有英、俄、德、法、西、日、阿等语种 [105]。
更名拓进
2002年,学校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谅市兆,国际商学院经济管理学科群被确定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学科。 [140]
2005年,世界汉语大会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学校承办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和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同时亮相。 [132]
2006年9月,学校与比利时比中协会及意大利罗马智慧大学合作,分别建立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和罗马大学孔子学院 [25-26]。
2010年,学校召开教育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议。会议推举基金会理事长,讨论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基金会章程》 [142]。
2011年5月,学校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同年,入选“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104]。
2011年8月,第16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在学校举办,共有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应用语言学专家与学者参加 [133];9月24日,北京外国大学举办70周年校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发来贺信 [134];12月,“非通用语本科教材建设工程”被正式列入“985”平台学科建设项目 [27]。
2012年6月,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103];7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中国首家循钻高校战略共同体,双方将互为“第二校园”,互相开放相关课程等 [102]。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135];9月13日,学校成为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28]9月29日,学校发起成立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29],同时学校成为中俄两国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35]。
2019年3月,学校成为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 [36] [47];同年,学校建立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 [30]。
2021年5月2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成立 [49];11月1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业支持中心启动 [101]。
2022年,学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32]。
2023年,学校牵头成立全国跨境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 [33];12月,学校成为京港大学联盟成员 [37]。
2024年1月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78];1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老年大学暨国婚体妹家老年大学北外分校成立。 [203]
2025年4月9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签署合作意向书。 [205]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下设30个教学单位,共开设121个本科专业。 [144]
二级学院 | 开设专业 | |
---|---|---|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145] | 英语 | 翻译(外交外事高级翻译) |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146] | 俄语 | 乌克兰语(复合俄语) |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147] | 阿尔巴尼亚语 | 爱沙尼亚语 |
保加利亚语 | 冰岛语 | |
波兰语 | 丹麦语 | |
芬兰语 | 荷兰语 | |
捷克语 | 克罗地亚语 | |
拉丁语 | 拉脱维亚语 | |
立陶宛语 | 卢森堡语 | |
罗马尼亚语 | 马耳他语 | |
马其顿语 | 挪威语 | |
瑞典语 | 塞尔维亚语 | |
斯洛伐克语 | 斯洛文尼亚语 | |
希腊语 | 匈牙利语 | |
意大利语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 [148] | 德语 | |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 [149] | 法语 | |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 [150] | 西班牙语 | 葡萄牙语 |
西班牙语+国际新闻与传播(联合学士学位) | ||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 [151] | 日语 | |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 [152] | 阿拉伯语 | |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 [153] | 斯瓦希里语 | 阿姆哈拉语 |
豪萨语 | 马达加斯加语 | |
祖鲁语 | 茨瓦纳语 | |
卢旺达语 | 绍纳语 | |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 [154] | 柬埔寨语 | 老挝语 |
马来语 | 印尼语 | |
越南语 | 缅甸语 | |
泰语 | 菲律宾语 | |
爪哇语 | 德顿语 | |
僧伽罗语 | 印地语 | |
乌尔都语 | 孟加拉语 | |
泰米尔语 | 梵语 | |
巴利语 | 尼泊尔语 | |
迪维希语 | 普什图语 | |
旁遮普语 | 土耳其语 | |
波斯语 | 希伯来语 | |
阿塞拜疆语 | 亚美尼亚语 | |
格鲁吉亚语 | 库尔德语 | |
达里语 | 朝鲜语 | |
蒙古语 | ||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155]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言文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15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金融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与商务分析) | 会计学 |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 | |
国际商务 | 电子商务(数字化运营与创新) | |
英语(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联培) | 英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联培) | |
国际商务(德语与德语国家研究) | 金融学(俄语与俄语国家研究)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157-158] | 外交学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159] | 法学 | |
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161] | 新闻学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 [162] | 英语(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 [163] | 世界史 |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
—— | ||
—— | ||
—— | ||
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 | —— | |
——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资料: [164-165] |
学科建设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8个。 [166]
类别 | 学科 |
---|---|
国家重点学科 | 英语语言文学 [38] |
德语语言文学 [39] |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40] | |
日语语言文学(培育) [41] |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外国语言文学 |
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 | 外语教育学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外国语言文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外国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
新闻传播学 | |
法学 | |
政治学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应用经济学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工商管理 | |
教育学 | |
世界史 |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 翻译 |
汉语国际教育 | |
国际商务 | |
金融 | |
新闻与传播 | |
法律 | |
会计 | |
工商管理 | |
参考文献: [166] |
师资力量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300余人,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外籍教师近200人;学校外国专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及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四个一批”人才等师资。 [166]
类别 | 名称 |
---|---|
伊莎白·柯鲁克 [186] | |
李雪涛 [176] | |
阿尔巴尼亚科学院荣誉院士、阿尔巴尼亚国家贡献勋章获得者 | 柯静 [177-178] |
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荣誉会士 | 文秋芳 [193] |
2022年爱尔兰“总统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 陈丽 [168] |
王展鹏 [172] | |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 |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彭龙 [179]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杨鲁新 [173]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张继红 [184] |
全国优秀教师 | 陈琳 [167] |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 张莲 [183]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何伟 [180] |
马会娟 [181] | |
高彬 [169] | |
林正军 [170] | |
刘琛 [171] | |
张威 [174] | |
戴桂菊 [175] |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 |
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团队 [166] |
教学建设
- 培养模式
1.跨校选修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首次加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跨校选课,三校共计开放百余门优质课程,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学术交流。 [191]
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开展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北京理工大学开放互选部分通识选修课程,秋季学期四校面向北京外国语大学共计开放58门课程,234个名额。 [190]
2.辅修、双学位(双专业)培养
学校秉承“外特精通”办学理念,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打造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致力于培养有“中国深度、全球广度、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引领者,鼓励学生在第3-8学期进行跨学科或跨专业自主辅修,接受相关的基础理论课和方法论课程的学术训练,学校开设英语、外交学、法学、新闻学、传播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十个专业方向的辅修课程,满足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实现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188]
本科生在完成第一学年主修专业规定学分且成绩优良者(无不及格课程,各门课程平均分在70分以上)可申请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经批准从第三学期开始修读。修读辅修、双学(双专)的学生,在规定年限内,按照辅修、双学位(双专业)教学计划修满学分且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者,可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辅修、双学位(双专业)证书”。 [187]
3.卓越本科生平台
2023年,学校启动建设“全球治理卓越本科生平台”,首届面向全校招收45名本科生进入平台学习。在全校遴选有志向在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领域发展的优秀学生,旨在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端复语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卓越平台分为语言沟通、文化理解、通晓规则、知行合一四大板块,以外语强化(英语+法语)+学业实践双导师制+高端研讨课+优学研学计划+荣誉证书+择优推免为培养特色。 [189]
- 质量工程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中国覆盖面最大非通用语建设基地,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类别 | 专业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金融学、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越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斯洛伐克语、塞尔维亚语、希腊语、孟加拉语、荷兰语、芬兰语、乌克兰语、挪威语、丹麦语、拉丁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外交学、汉语言文学、波斯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捷克语、瑞典语、会计学、法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语、日语、朝鲜语、马来语、僧伽罗语、泰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土耳其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翻译、新闻学 [21-23]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金融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印地语、斯洛伐克语、希腊语、芬兰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菲律宾语、蒙古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尼泊尔语、克罗地亚语、冰岛语、祖鲁语、阿姆哈拉语、亚美尼亚语 [21] [23]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课程类别 |
---|---|---|
线上课程 | 翟峥 | 大众传媒与媒介素养 [136] |
线上课程 | 王文丽 | 西方儿童文学与文化 [136]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李莉文 | 综合英语 [136] |
线下课程 | 叶良英 | 阿拉伯语经典导读 [136] |
线下课程 | 张威 |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翻译研究) [136] |
线下课程 | 刘素梅 | 基础俄语 [136] |
线下课程 | 李书红 | 中级法语精读1 [136] |
线下课程 | 杨莉芳 | 英语精读1:语言与文化 [136] |
线下课程 | 张莲 |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语言相关研究) [136] |
线下课程 | 姜飞 | 文化的边界 [136] |
线上课程 | 傅绍梅、单志斌 | 零起点法语入门 [137] |
线上课程 | 蓝纯 | 语言学概论 [138] |
线上课程 | 孙有中、金利民、张莲、蓝纯、王艳、夏登山 | 跨文化思辨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 [139] |
- 教学成果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多项教学成果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108] [195]
类别 |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多语种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北外模式 | 一等奖 |
新时代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
服务国际传播战略的多语种拔尖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 多语种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北外模式 | 特等奖 |
多语种慕课体系构建:“建-用-评-研”一体的外语教学模式创新 | 一等奖 | |
服务国际传播战略的多语种拔尖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一等奖 | |
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教师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 | 一等奖 | |
新时代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
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北京外国语大学十年探索与成果 | 二等奖 | |
创建跨院多语种卓越团队探索教师素质提升新路径 | 二等奖 | |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多语实践育人模式 | 二等奖 | |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 《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课程》 | 重点项目 |
《理解当代中国:法语读写教程》 | 一般项目 | |
《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材(数字教材)》 | 一般项目 | |
《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读写教程》 | 一般项目 | |
参考资料: [108-109] [195]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按照揭牌时间先后,孔子学院(课堂)为: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阿联酋扎耶德大学孔子学院、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孔子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孔子学院、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法国ESCP欧洲商务孔子学院、美国玛利诺学校孔子课堂、英国开放大学网络孔子学院。
- 校际合作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与世界上84个国家和地区的299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签署交流合作协议,与美国布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地区 | 国家 | 合作院校 | |
---|---|---|---|
北美洲 | 加拿大 | 多伦多大学、蒙特利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 | |
美国 | 耶鲁大学、普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 ||
南美洲 | 阿根廷 | 阿根廷天主教大学、科尔多瓦国立大学 | |
巴西 | 圣保罗大学、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 | ||
哥伦比亚 | 哥伦比亚国立大学 | - | |
墨西哥 |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 墨西哥学院 | |
智利 | 智利天主教宗座大学 | 瓦尔帕莱索宗座天主教大学 | |
秘鲁 | 利马大学 | 圣伊格纳西奥德洛约拉大学 | |
乌拉圭 | 乌拉圭大学 | - | |
古巴 | 哈瓦那大学 | - |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昆士兰大学 | 悉尼科技大学 |
阿德雷德大学 | 纽卡斯尔大学 | ||
新西兰 | 奥克兰大学 |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 |
欧洲 | 阿尔巴尼亚 | 地拉那大学 | 发罗拉大学 |
爱尔兰 | 圣三一大学 | 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 | |
爱沙尼亚 | 塔林大学 | - | |
奥地利 | 维也纳大学 | 萨尔茨堡大学 | |
白俄罗斯 |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 | 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 | |
保加利亚 | 索非亚圣·克莱门特·奥赫里德大学 | 布拉果耶夫格勒西南大学 |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 东萨拉热窝大学 | - | |
比利时 | 鲁汶天主教大学 | 卢万天主教大学 | |
根特大学 |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 ||
塞浦路斯 | 塞浦路斯大学 | - | |
冰岛 | 冰岛大学 | - | |
波兰 | 雅盖隆大学 | 华沙大学 | |
丹麦 | 奥胡斯大学 | 南丹麦大学 | |
德国 | 海德堡大学 | 哥廷根大学 | |
俄罗斯 | 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 |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 |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 |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 | ||
法国 | 巴黎索邦大学 | 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 | |
巴黎政治学院 | SKEMA商学院 | ||
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 |||
芬兰 | 赫尔辛基大学 | 于韦斯屈莱大学 | |
荷兰 | 莱顿大学 | 阿姆斯特丹应用科学大学 | |
捷克 | 布拉格查尔斯大学 | 帕拉茨基大学 | |
克罗地亚 | 萨格勒布大学 | - | |
拉脱维亚 | 拉脱维亚大学 | - | |
立陶宛 | 维尔纽斯大学 | 维陶塔斯·马格纳斯大学 | |
罗马尼亚 | 布加勒斯特大学 | 亚历山大·伊安·库萨大学 | |
马耳他 | 马耳他大学 | - | |
摩尔多瓦 | 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 | - | |
挪威 | 奥斯陆大学 | 卑尔根大学 | |
葡萄牙 | 科英布拉大学 | 里斯本大学 | |
斯洛伐克 | 康斯坦丁尼特拉哲学大学 | - | |
瑞典 | 隆德大学 | - | |
瑞士 | 日内瓦大学 | 弗里堡大学 | |
塞尔维亚 | 贝尔格莱德大学 | - | |
斯洛文尼亚 | 卢布尔雅那大学 | - | |
乌克兰 | 利沃夫伊万·弗兰科国立大学 | 基辅国立语言大学 | |
西班牙 | 巴塞罗那大学 | - | |
马德里自治大学 | |||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 | |||
希腊 | 雅典大学 | 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 | |
匈牙利 | 罗兰大学 | 佩奇大学 | |
意大利 | 罗马智慧大学 | 那不勒斯东方大学 | |
英国 | 剑桥大学 | 谢菲尔德大学 | |
爱丁堡大学 | 诺丁汉大学 | ||
布里斯托大学 |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 ||
伯明翰大学 | 兰卡斯特大学 | ||
利兹大学 | 纽卡斯尔大学 | ||
亚洲 | 韩国 | 汉阳大学 | 梨花女子大学 |
韩国外国语大学 | 庆熙大学 | ||
日本 | 早稻田大学 | 神户大学 | |
庆应义塾大学 | 冈山大学 | ||
广岛大学 | 御茶水女子大学 | ||
缅甸 | 仰光大学 | 仰光外国语大学 | |
越南 |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所属汉喃研究院 |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社会与人文科学大学 | |
柬埔寨 | 金边皇家大学 |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 | |
老挝 | 老挝国立大学 | - | |
泰国 | 皇太后大学 | 清迈皇家大学 | |
马来西亚 | 马来亚大学 |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 |
菲律宾 | 雅典耀大学 | 菲律宾理工大学 | |
印度尼西亚 | 卡查玛达大学 | 日惹国立大学 | |
印度 | 中央古吉拉特大学 | 圣雄甘地国际印地语大学 | |
巴基斯坦 | 拉合尔政府学院 | - | |
斯里兰卡 | 科伦坡大学 | 凯拉尼亚大学 | |
土耳其 | 伊斯坦布尔大学 | 安卡拉大学 | |
沙特阿拉伯 | 知识交流研究中心 | 纳比格知识研究中心 | |
伊朗 | 伊玛目霍梅尼国际大学 | 伊朗师范大学 | |
阿联酋 | 扎耶德大学 | - | |
以色列 | 希伯来大学 | 特拉维夫大学 | |
阿富汗 | 喀布尔大学 | - | |
阿塞拜疆 | 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 | 巴库国立大学 | |
亚美尼亚 | 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语言与社科大学 | - | |
哈萨克斯坦 | 阿里-法拉比国立民族大学 | 阿斯塔纳国际大学 | |
吉尔吉斯斯坦 | 吉尔吉斯茹斯坦苏普·巴拉萨恩国立大学 | - | |
乌兹别克斯坦 | 乌兹别克斯坦国立世界语言大学 | 撒马尔罕国家外语学院 | |
塔吉克斯坦 | 塔吉克斯坦国立大学 | - | |
蒙古 | 蒙古国立大学 | - | |
非洲 | 埃及 | 艾因夏姆斯大学 | - |
摩洛哥 | 穆罕默德五世大学 | - | |
南非 | 约翰内斯堡大学 | 夸祖鲁-纳塔尔大学 | |
埃塞俄比亚 | 埃塞俄比亚行政大学 | 亚德斯亚贝巴大学 | |
卢旺达 | 卢旺达大学 | - | |
尼日利亚 | 巴耶鲁大学 | 奥斯曼·丹福迪奥大学 | |
肯尼亚 | 肯雅塔大学 | - | |
科摩罗 | 科摩罗大学 | - | |
坦桑尼亚 | 桑给巴尔国立大学 | - | |
马达加斯加 | 塔那那利佛大学 | - | |
截至2022年3月 参考资料: [50] |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国家、省部级研究基地52个,包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以及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37个,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3个。 [85]
类别 | 机构名称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 | 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中心 | 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
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 中东欧研究中心 |
日本研究中心 | |
英国研究中心 | |
加拿大研究中心 | |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
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
省部级科研机构 [5] | 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恩想研究中心 | |
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 | |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 |
CTTI来源智库 [6] |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
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 |
中东欧研究中心 | |
日本研究中心 | |
加拿大研究中心 | |
海湾阿拉伯国家研究中心 | |
英国研究中心 | |
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
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 | |
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 | |
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 |
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 | |
丝绸之路研究院 | |
立法比较研究中心 |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2024年度,学校14项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3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4项成果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类别 | 名称 |
---|---|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 [200] | 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语篇推理认知机制及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国家翻译能力理论体系建构与国别比较研究 | |
后发展国家民主机制的发展研究 | |
中国三语者创造性思维发展研究 | |
大学生英语口头叙事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 |
16-18世纪“四书”拉丁文译述及接受研究 | |
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中国文献解题》译注与研究 | |
“语态-情态”视域下的中日外交话语对比研究 | |
语言安全视域下大语言模型的价值观生成机制和风险应对研究 | |
印度本土语言左翼文学思潮研究 | |
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主流化进程及对中欧关系影响研究 | |
国家能力、推送模式与国际组织的国家代表性研究 | |
东南亚国家政治现代化路径的比较研究 | |
北美传播理论中的中国问题研究 | |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 [201] | 会计信息形式质量与资本市场效率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和提升方法研究 | |
开放场景下认知启发的遥感影像盲超分辨率重建方法研究 |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197] | 汉外语言对比及外语学习者语言研究 |
大数据视野下的外语及外语学习研究 | |
中国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 |
基于文字学、语法学与语言学理论的新型初级汉外教学辞典的研编 | |
英汉语的时空性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 |
欧洲转型国家语言政策研究—语言权利与小族语言保护问题 | |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著作论文奖 一等奖 [199] | 《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研究》 |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著作论文奖 二等奖 [199] | 《论英汉的时空性差异》 |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著作论文奖 三等奖 [199] | 《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 |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青年成果奖 [199] | 《中文小说英译研究》 |
2023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成果一等奖 [196] | 智能英语发音助手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近157万册、电子图书21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081种、中外文数据库107个,自建特色数据库9个。截至2018年9月,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涵盖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107个语种 [7]。
- 学术期刊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际论坛》《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种CSSCI来源刊物,《国际汉学》《中国俄语教学》等2种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出版其他中文学术期刊7种;主办ESCI英语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国应用语言学)及其他多语种期刊共12种,覆盖英、法、西、阿、俄、德、葡等7个语种。
《外语教学与研究》创办于1957年,为双月刊,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外语类学术期刊,设有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翻译研究、书刊评介等栏目。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收录,为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教育部高校社科学报名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LLBA收录期刊和“2018最受学界欢迎的20种学术期刊(人文学科类)”,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194]
《外国文学》创办于1980年,为双月刊,是中国国内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专业学术刊物之一,主要栏目包括评论、理论、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等。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收录,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和“2018最受学界欢迎的20种学术期刊(人文学科类)”。 [194]
《国际论坛》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为双月刊。期刊内容包括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国外交、世界经济、国别与区域研究等方面内容。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收录,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和“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194]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为季刊,期刊主要栏目包括热点聚焦、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教师、外语课程与教学资源、外语教育政策及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外语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学习者的研究)、外语教材、外语评测、“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书评、学术动态等。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全文收录,为CSSCI源期刊和“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新刊核心期刊。 [194]
《国际汉学》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由学者任继愈先生于1995年创办的,致力于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的正式专业期刊,为双月刊。常设栏目主要有汉学一家言、学术访谈录、早期西方汉学、汉学家专页、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中国经典在海外、世界的中国形象、域外汉语研究、国别汉学研究、文献研究、书评与书介等。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收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 [194]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和孔子学院工作处共同承办的期刊,为季刊。期刊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专家主题论坛、专业建设研究、教师培养发展、中文教学研究、学习者研究、学术研究新论、二语习得研究、中文测评研究、海外教学动态、国际中文传播、新媒体教学研究、教学资源研究、综评/综述等。期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认定学术期刊,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单位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和“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 [194]
《区域国别学刊》
《区域国别学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聚焦区域国别研究与全球发展的学术性刊物,为双月刊。期刊以“推进区域国别学科发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办刊导向,旨在向中国内外学术界介绍区域国别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和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数据库收录,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新刊入库期刊。 [194]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创刊于2019年,为季刊。期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欧亚内陆国家和地区(包括斯拉夫国家、外高加索、中亚国家、西亚和南亚地区国家等)的人文研究为主要方向,主要刊发国别与区域研究、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教育、国情、语言、媒体、民族心理等研究领域的成果。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收录,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新刊入库期刊。 [194]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创刊于1980年,原名《法语学习》,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主办、以法语国家和地区研究为核心的中法文学术期刊,为季刊。期刊主要以法语国家与地区为研究对象,涉及相关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不仅包括区域研究的传统研究领域,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历史等,也涵盖法语语言与教学、文学、翻译等领域的研究与思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和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数据库收录,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新刊入库期刊。 [194]
《德语人文研究》创刊于1979年,原名《德语学习》,2013年改版为学术研究期刊,每年出版两期,出版时间为6月、12月。语言以中文为主,适当刊登德文论文。主要栏目包括文学思索、语言研究、教学探讨、文化阐释、人文纵横、书评等。期刊被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收录,“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 [194]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校名字体采自毛泽东手稿集字。 [8]
- 校徽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徽是由学校中、英文名称组成盾牌形复合图案,内含学校成立年份“1941”字样和校名英文缩写“BFSU”,盾牌形图案中间构成一个“大学”字样“U”,颜色由黄、黑、蓝、白相间协调组成,白色为底色。
精神文化
- 校训
学校校训为“兼容并蓄,博学笃行”。 [8]
-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8]
- 校歌
学校校歌为由方堃作词、曲的《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社团文化
学校社团活动纷呈,国际交流协会举办多元文化活动,包括留学生晚会和国际嘉年华,承办全球文化节,展现文化魅力。向树环保社关注自然环保,倡导向善而生、向树而行。校史馆志愿者协会传承红色基因,讲述北外故事,提供校史讲解服务。戏曲协会推广戏剧艺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传承传统文化。 [20]
名称 | 简介 |
---|---|
北京外国语大学SICA国际交流协会 | 协会举办诸多品牌活动,如SICA NIGHT留学生晚会、国际嘉年华等,并将承办全球文化节,旨在让同学们能很好地感受到各国文化的魅力 |
北京外国语大学向树环保社 | 社团是以“自然”+“环保”为主题的公益类社团,宗旨是向善而生、向树而行,从自然角度关照人类自身 |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史馆志愿者协会 | 协会以传承红色基因、讲述北外故事为宗旨,为参观校史馆的外宾和师生提供相关讲解服务 |
北京外国语大学戏曲协会 | 协会旨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戏剧 |
参考文献: [20] |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东校区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校区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 [8]该校区有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体育场所,有三个食堂,分别为学生饭堂、清真食堂和教工餐厅。 [42]
西校区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校区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8]该校区有国际大厦、国内大厦和校医院。 [42]位于北外西院最西边与西北方向,为教职工及其家属还有部分国际班学生的宿舍。西院家属区内有老年活动中心及其广场,一般为退休教职工及其家属活动的地方。 [43]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职位 | 姓名 | 任期 |
---|---|---|
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 | 浦化人 | 1950.2-1950.3 |
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 | 杨化飞 | 1950.3-1950.12 |
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 | 罗清 | 1950.12-1952.8 |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党总支书记 | 杨岗 | 1949.10-1953 |
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代理书记、书记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 刘柯 | 1952.7-1959.2 |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党委书记 北京俄语学院党委书记 党委第一书记、书记 | 张锡俦 | 1953.2-1964.8 |
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 | 罗士高 | 1964.8-1966.5 |
北京外国语学院临时领导小组组长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 杨伯箴 | 1973.1-1980.3 |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 孙萍 | 1981.2-1984.4 |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 李宜今 | 1984.12-1992.1 |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 曹小先 | 1992.1-1996.5 |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 陈乃芳 | 1996.5-2002.7 |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 杨学义 | 2002.7-2014.2 |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 韩震 | 2014.2-2018.2 |
参考资料: [9] |
职位 | 姓名 | 任期 |
---|---|---|
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队长 军事学院俄文科俄文队长 | 常乾坤 | 1941.12-1942.5 |
军事学院俄文科主任 | 卢竞如 | 1941.12-1942.5 |
延安军委俄文学校校长 延安外国语学校校长 | 曾涌泉 | 1942.5-1945.6 |
延安外国语学校校长 | 杨尚昆 | 1945.6-1946.6 |
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外事学校校长 外国语学校校长 | 浦化人 | 1946.6-1950.3 |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校长 | 师哲 | 1949.10-1954.6 |
外国语学校校长 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 | 刘仲容 | 1950.3-1959.2 |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校长 北京俄语学院院长 | 张锡铸 | 1954.6-1966.5 |
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 | 廖承志 | 1973.2-1980 |
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 | 刘柯 | 1981.2-1984.4 |
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 王福祥 | 1984.4-1997.2 |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 陈乃芳 | 1997.2-2005.6 |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 郝平 | 2005.6-2010.3 |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 陈雨露 | 2010.3-2012.8 |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 韩震 | 2012.8-2014.2 |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 彭龙 | 2014.2-2019.3 |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 杨丹 | 2019.4-2024.4 |
参考资料: [9] |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图书馆
北京外国语大学新图书馆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馆总面积2.3万平方米,楼高六层,为读者提供2000余席阅览座位、18间研读间,并设学术报告厅、学术研讨厅、培训教室等;同时还提供展厅、咖啡吧等文化休闲场所。 [94]
新图书馆全馆覆盖无线网络,开设有24小时自助还书窗口,提供自助打印、复印、扫描、借还书、电子导航、电子阅报等各类自助服务设备,设有电子阅览区、多媒体学习空间,并布置了随处可见的信息发布系统。 [94]
操场
学校操场运动器材一应俱全,拥有草茵球场、塑胶跑道、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地。 [95]
(图册参考资料来源) [207-210]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政界
姓名 | 简介 |
---|---|
吴红波 |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曾任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驻新西兰大使馆职员;外交部翻译室三秘;外交部港澳办二秘、副处长;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处二秘;外交部港澳办一秘、处长;2012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成为中国第八位联合国副秘书长。2019年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 [110] |
陈健 | 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前驻日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 [111] |
金永健 | 1951年至195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曾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联合国副秘书长 [112] |
李铁映 | 曾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培训,任延安书局指导委员会主任 [113] |
李贵鲜 | 1959到1960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114] |
宋健 | 1952年至1953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115] |
姜恩柱 | 1960年至196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116] |
查培新 | 196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72年8月进入外交部工作。2008年3月起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17] |
阎明复 |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曾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民政部副部长,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慈善总会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18] |
杜起文 | 197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曾在驻希腊使馆、外交部新闻司、驻维也纳代表团、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和驻英国使馆任职 [119] |
李成仁 | 1959年至1960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曾任中联部副部长 [120] |
夏道生 | 1950年至195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前国务院外办副主任 [121] |
程幼东 | 1984年至1986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外语系英语高中教师进修班学习,现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黑龙江省主委,原黑龙江省副省长,民进中央常委、黑龙江主委 [122] |
张德广 | 1960年至1965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习,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前驻俄罗斯大使,政府借调国际职员,曾任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 [123] |
李保东 |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秘书长。曾任驻赞比亚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124] |
张业遂 | 1971年至1975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原外交部党委书记、常务副部长,2014年担任马航失联事件中国政府特使,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前中国驻美大使;党的十九大代表 [125] |
王学贤 | 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历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副代表、大使;外交部国际司参赞、副司长 [126] |
章启月 |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曾在联合国总部和驻日内瓦办事处秘书处任职;外交部国际司任三秘、二秘、副处长、一秘;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一秘、参赞;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 [127] |
王英凡 | 1960年至1964年11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大使 [128] |
孙玉玺 |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同年九月进入外交部工作。曾在驻法国、巴基斯坦、柬埔寨和韩国使馆工作。曾任外交部参赞、处长、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驻阿富汗大使 [129] |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学术界
姓名 | 详情 |
---|---|
高行健 |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51] |
黄志良 | 知名西班牙语翻译家 [52] |
王佐良 | 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53] |
马爱农 | 《哈利波特》译者 [54] |
马爱新 | 《哈利波特》译者 [55] |
张人礼 | 慕尼黑翻译学院和应用语言大学驻中国代表 [56] |
王洪起 |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北外中东欧研究中心研究员,首师大文明区划(巴尔干)研究中心研究员 [57] |
冼骏 | 为北外阿拉伯学院2008级校友,中共党员,深圳市人机共识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长期从事产业数字化、数字化共识机制、数字化人才成长机制、数字化转型等研究和实践,积累多项专利 [12] |
徐尽忠 | 为北外英语学院1965级校友。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先后就职于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及外交部干部司,曾任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 [11] |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商界
姓名 | 详情 |
---|---|
张天一 | 北京霸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58] |
杨澜 | 阳光媒体集团主席和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 [59] |
荣裕民 | 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董事 [60] |
宗宇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东区域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兼沙特国别总经理 [61] |
孙涛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62] |
邵俊阳 | 复星时尚集团董事总经理 [63] |
张莉 | 上海伊尔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64] |
徐喆 | 北京大米未来科技有限公司(VIPKID在线少儿英语)CEO特别助理 [65] |
贾尧 | 中海油巴西公司综合管理部主任 [66] |
路海宽 | 金鹿航空救援公司CEO [67] |
陈卫东 | 智标鞋业科技创始人 [68] |
徐若侃 | 北京视广通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创始人之一 [69] |
姚建民 | 浙江大华安防联网运营服务公司副总经理 [10] |
瞿芳 | |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文艺界
姓名 | 详情 |
---|---|
赵志瑾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语频道新闻播音员 [70] |
何炅 | 湖南卫视主持人 [71] |
刘洪悦 | 北京卫视主持人 [18] |
刘华桢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片人 [72] |
许杏虎 | 殉职于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轰炸的《光明日报》记者 [73] |
马胜荣 | 原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 [74] |
高岸明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75] |
朱喆 | 中国日报社国内部主任 [76] |
王波涛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法语部副主任 [17] |
孔洁 | |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教育界
姓名 | 简介 |
---|---|
高继海 | 北外英语学院1992级校友,曾任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人大代表、开封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开封市委主委 [13] |
傅朗 | 为北外阿拉伯学院1975级校友。曾任广州军区担任外语训练大队副团职教员、中建总公司驻约旦建筑工程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兼翻译、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广东省政协外侨委副主任。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广东省委委员。曾任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省委党校客座教授 [14] |
宗宇 | 为北外阿拉伯学院1996级校友,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曾常驻沙特、叙利亚、埃及等中东国家,并先后在外交部新闻司、西亚北非司工作,曾担任驻埃及使馆新闻和公共外交处主任兼使馆发言人、外交部亚非司副处长等职务 [15] |
苑淑文 | 为北外俄语学院1956级校友,河南洛阳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1960年至1961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俄语。1961年至1997年,在河南洛阳工学院外语系教授英语,任教英语本科生和研究生班,曾任院《高教研究》编委,系高教研究会副会长、教研室主任 [16] |
郭尚平 | 为北外俄语学院1953级校友。1983年至198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1987年至1994年,担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1994年,担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专家、博士生导师、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 |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时间 | 荣誉 |
---|---|
2010年 | 北京市2009年度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93] |
2010年 | 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 [92] |
2010年 | 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91] |
2011年5月 | 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90] |
2012年3月 | 2011年度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89] |
2014年1月 | 2013年度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88] |
2015年9月 | 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87] |
2019年4月 | 2018年国家节能宣传“最佳节能风尚奖” [86] |
2020年1月 | “第六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一等奖 [85] |
2020年11月 | 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4] |
2020年12月 | 2018-2019年度“无偿献血促进奖” [84] |
2022年1月 | 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入选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候选名单 [83] |
2022年4月 |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82] |
2022年9月 | 北京工会示范职工之家 [81] |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上床下桌
暖气
四或六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住宿费750元/年
门禁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近(3公里内)
3个食堂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