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國會舊址

鎖定
北京國會舊址(Former site of Beijing Congress),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佟麟閣路62號,建成於民國二年(1913年) [10]  ,是中華民國成立後的第一屆國會的舊址,現為新華社禮堂 [4-5] 
北京國會舊址現存建築有國會議場、“圓樓”、原仁義樓、禮智樓的兩棟兩層帶前廊的樓房 [3]  。現主要用於禮堂、社史館、老幹部活動中心、郵局、超市等 [5] 
1984年5月24日,民國國會議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8-9]  。2006年5月25日,北京國會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7年12月2日,北京國會舊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1] 
中文名
北京國會舊址
外文名
Former site of Beijing Congress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佟麟閣路62號
所處時代
清至民國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880-5-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北京國會舊址歷史沿革

清宣統二年(1910年),在明清兩朝養象房舊地設諮議機關——資政院。
民國元年(1912年)4月,中華民國北京臨時政府開始籌建國會,並選定原財政學堂為眾議院建築基址。
民國二年(1913年),為召開國會,特建造了眾議院部分建築,其中包括工字樓、仁義樓、禮智樓、信字齋、圓樓及國會議場。同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開幕典禮在此舉行 [3] 
民國十二年(1923年),直係軍閥曹錕在此賄選總統。
民國十三年(1924年),北京政變後,國會解散。
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為北平大學法學院。
民國十九年(1930年)9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北方分盟在此召開成立大會。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改稱北京大學第四院。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後,中共北平市委在此召開地下黨員公開大會。同年9月26日,新華社遷入 [7] 

北京國會舊址建築格局

北京國會舊址 北京國會舊址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建立後,北京國會舊址是北京臨時政府籌建的眾議院所在,是中華民國成立後的第一屆國會的舊址。現存建築有5座:國會議場、圓樓、仁義樓、禮智樓和圖書館 [5] 
眾議院由東、西兩部分組成,東部為財政學堂原有建築如工字樓、仁義樓、禮智樓、信字齋等與連廊合圍而成的院落;西部為新建的眾議院議場,通稱“國會議場” [3] 

北京國會舊址主要建築

北京國會舊址國會議場

國會議場,為方形建築,坐北朝南,高二層,建築面積約2100平方米,磚木結構,一層坐席呈扇面形,二層三面圍樓為旁聽席。後部設橢圓形大休息廳和兩個小休息廳。議場平面呈正方形,高三層,東、西、南三面都有狹長的門廳。穿過門廳即為會議大廳,建築外表極簡陋,全部用手工灰磚砌造 [3]  [7] 

北京國會舊址圓樓

國會議場議會大廳北側為“圓樓”,因樓內會議廳平面橢圓形得名;地上二層,灰磚砌築,三角桁架,樓內南部為三間休息室,北部為一半圓門廳圍合一圓會議室 [3] 

北京國會舊址歷史文化

1913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開幕典禮就在北京國會舊址舉行。會議致辭中説“我中華民國第一次國會正式成立,此實四千餘年歷史上莫大之光榮,四萬萬人億萬年之幸福”,成為中華民國曆史的重要篇章 [6] 

北京國會舊址文物保護

1984年5月24日,民國國會議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8-9] 
2006年5月25日,北京國會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7年12月2日,北京國會舊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1] 

北京國會舊址旅遊信息

北京國會舊址地理位置

北京國會舊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佟麟閣路62號 [3] 

北京國會舊址開放時間

不對外開放 [8] 

北京國會舊址交通路線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坐地鐵2、4號線,在宣武門站下車前往 [4] 
  • 駕車
沿宣武門西大街行駛470米,稍向右轉,沿佟麟閣路行駛70米,過左側的尚座大廈即達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