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台灣會館

鎖定
“台灣會館”坐落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大江衚衕,距離天安門廣場南端的正陽門約500米,建於1890年前後。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將科舉制度移植到台灣,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開始,陸續有台灣舉人到北京參加會試。
中文名
北京台灣會館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
氣候條件
北温帶季風氣候
投用時間
1890年前後

北京台灣會館會館介紹

北京台灣會館 北京台灣會館
台灣會館史稱“全台會館”,坐落於北京市崇文區大江衚衕,距離天安門廣場南端的正陽門約500米。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將科舉制度移植到台灣,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開始,陸續有台灣舉人到北京參加會試。為方便台灣舉人來京參加考試和聯絡感情,1893年台籍進士施士潔主持建立台灣會館,1896年搬至大江衚衕114號。民國時期,台灣會館出租給商户。1949年後,台灣會館變成民居。1993年,台灣會館恢復為紀念場所。1993年,台灣會館得到修繕,1994年7月18日舉行揭幕儀式,會館重新成為在京台胞交流聚會的活動場所。1996年舉辦了百年紀念活動。
北京台灣會館
北京台灣會館(10張)
由於會館原面積狹小、交通不便、設施陳舊,已經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隨着整個前門地區修繕整治工程的全面推進,2009年6月24日台灣會館的修繕擴建工程正式開工。修繕後的台灣會館把相鄰的雲間會館、福德禪林一併作為新會館的構成部分,總建築面積由原來的400平方米增加到3800多平方米。2010年5月7日,台灣會館重張儀式暨台商入駐崇文台灣商務區簽約儀式盛大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夫人連方瑀,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出席儀式併為台灣會館牌匾揭幕。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梁國揚、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先後致辭。
新建成的台灣會館分為四個主要區域:1、京台交流史展示區——通過紀念牆和主題展廳,採取實物(文物)與圖片、多媒體相結合等形式,再現歷史上台灣人在京的活動,展現會館歷史及京台兩地交流史。2、貴賓接待區——設有貴賓接待室,用於兩岸高層和知名人士的接待活動,以提高新台灣會館在海峽兩岸和海內外的影響力,使之成為首都標誌性的涉台場所。3、多功能會展區——設有中小會議室和多功能廳,用於各種會展和聯誼活動,開展兩岸交流,為台胞服務。4、民俗文化體驗區——設有民俗藏品廳和民俗體驗館,展示台灣民俗文化,使之成為人們認識台灣的一個窗口。
台灣會館重張之際,館內還舉辦了《中華魂·京台情》展覽,內容包括台灣會館的變遷、在北京的台灣人、京台交流新篇章、美麗的寶島台灣四個單元,共展出照片400餘幅,實物、史料約110件,製作專題片3部。展覽採用幻影成像、三連投影、電子書等聲光電子技術,並配以沙盤模型、室外鑄銅雕塑等多種展覽形式。
與此同時,北京市以台灣會館為核心,打造了包括台灣風情街和4個主題功能區,總面積5.4萬平方米的台灣文化商務區。2010年底前,坐落在前門歷史文化展示區內的台灣文化商務區將全面開市,台灣會館也將對外開放。屆時,整個街區以阿里山廣場為中心,台灣風情市集、美食餐飲區、台灣映像生活美學館、映像台北潮場、四合院會所、台灣會館六個板塊將展示台灣風貌。

北京台灣會館會館建築

紅磚砌成的道路透露出台灣建築的特色,古樸的北京四合院加入了騎樓、拱牆、琉璃飾品等台灣特色的建築元素。街頭巨幅的宣傳畫上描畫着台灣鹿港老街、三峽老街的獨特風情: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高低錯落的小樓和悠閒的遊人暢遊其中,讓人產生時空交錯的感覺。
會館北側佇立着五座銅像,參與“五人上書”的台籍舉人汪春源站立持筆,目光堅定剛毅。銅像前的石刻文字記載:1895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正在北京科舉考試的台籍舉人汪春源等與在京台籍官員多方奔走,率先上書都察院,反對割台議和,是為“五人上書”。

北京台灣會館會館區域分佈

2009年,在前門地區整體改造過程中,台灣會館進行了全面的修繕擴建。修繕後的台灣會館保留了原有的清末民居風貌,並擴大了規模,與毗鄰的兩個院落合併開發利用,從而形成了地上一層、地下一層的新格局。整體面積由原來的540平方米增加到3800平方米。
新台灣會館分為四個主要區域:
京台交流史展示區
通過紀念牆和主題展廳,採取實物(文物)與圖片、多媒體相結合等形式,再現歷史上台灣人在京的活動,展現會館歷史及京台兩地交流史。
貴賓接待區
設有貴賓接待室,用於兩岸高層和知名人士的接待活動,以提高新台灣會館在海峽兩岸和海內外的影響力,使之成為首都標誌性的涉台場所。
多功能會展區
設有中小會議室和多功能廳,用於各種會展和聯誼活動,開展兩岸交流,為台胞服務。
民俗文化體驗區
設有民俗藏品廳和民俗體驗館,展示台灣民俗文化,使之成為人們認識台灣的一個窗口。

北京台灣會館重張展覽

台灣會館重張之際,館內還舉辦了《中華魂·京台情》展覽,內容包括台灣會館的變遷、在北京的台灣人、京台交流新篇章、美麗的寶島台灣四個單元,共展出照片400餘幅,實物、史料約110件,製作專題片3部。展覽由專業設計團隊製作,採用幻影成像、三連投影、電子書等聲光電子技術,並配以沙盤模型、室外鑄銅雕塑等多種展覽形式。

北京台灣會館歷史

北京的台灣會館是大陸的台灣會館之一。歷史上,台灣同胞往來京台兩地從未間斷過,其中許多人曾在台灣會館落腳。因此,台灣會館的存在,是台灣與大陸、台灣同胞與祖國聯繫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作為“台胞之家”,台灣會館得前門老北京商務區之地利,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天時,沐骨肉同胞血脈親情之人和,將繼續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搭建京台兩地合作交流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