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公社

鎖定
北京公社創立於2004年,位於北京798藝術區。自成立以來,代理藝術家如葛宇路、胡曉媛、趙要、楊心廣、理查德·迪肯、梁遠葦、梁碩、馬秋莎、宋拓、尚一心、王魯炎、王光樂、王禮軍。
中文名
北京公社
外文名
Beijing Commune
地理位置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4號798藝術區
成立時間
2004年
開放時間
2005
代理藝術家
葛宇路、胡曉媛、理查德.迪肯、梁碩、王魯炎
佔地面積
600 m²

北京公社畫廊介紹

北京公社把推動當代藝術發展與闡釋為己任,以諸多藝術家的羣展和個展探討了當下中國文化現狀,呈現當代藝術在中國的多元地貌。北京公社是展示正在成長的有突出才能的藝術家作品的空間,又致力於發現並推動新的有創造活力的藝術家。作為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動機,北京公社通過獨特的展覽策劃、組織學術討論和專業的圖書出版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在國際當代藝術的領域裏展現其特殊的價值。 自北京公社創立以來,它即已受到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和機構的廣泛關注。
多位代表性的中國當代藝術早期實踐者如張曉剛宋冬尹秀珍、洪浩、蕭昱、劉建華、海波等人都曾在這裏舉辦過藝術中生涯極為重要的個人展覽,而近十年來與範叔如、葛宇路、胡曉媛、梁碩、梁遠葦馬秋莎尚一心、宋拓、王光樂王魯炎、謝墨凜、楊心廣趙要、周軼倫、王禮軍等人的緊密合作則使北京公社成為關注及扶持本土力量的先行者。與此同時,北京公社亦將在全球語境下理解和推動當代藝術視為重要的工作議程,與國際策展人及國際藝術家的合作已陸續在畫廊展開。2018年,北京公社為著名英國藝術家、特納獎得主理查德·迪肯舉辦了他在中國的首次個人展覽。

北京公社歷史沿革

北京公社創立於2004年,第一個展覽開啓於2005年的草場地,2006年搬至目前所在地北京798藝術區。

北京公社重要展覽

王魯炎:彎曲的摺疊空間
2020.07.25-2020.11.10
藝術家:王魯炎
地點:北京798藝術區
北京公社於2020年9月24日開啓王魯炎的第二次個展“彎曲的摺疊空間” [2]  ,為觀眾呈現藝術家最新同名系列創作。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11月10日。王魯炎認為事物之間的關係可以理解為相互糾纏的引力,如同摺疊空間中的a點和b點,因其兩點之間的強大引力而導致空間彎曲,從而使彼此拉近直至重合。他通過將三維空間中的事物轉譯為可被摺疊的二維平面空間中的存在,來顯現出被“彎曲”了的人、事、物。在他看來,這些在摺疊空間裏被扭曲的形狀,其實是被我們賴以存在的三維空間所遮蔽的現象。
此次展覽呈現了“彎曲的摺疊空間”系列中的十五件牆上作品。印在透明薄膜上的圖像以人們的視覺高度,線性地遊走於牆面一週。這些圖像掃描自王魯炎手繪的線圖手稿,且以逆時針方向演繹其作品內容。故意縮小的作品尺寸,意在強調作品觀念的閲讀性、削弱觀看上的愉悦感。塑料透明薄膜作為可彎曲材料,僅留下馬克筆畫出的事物輪廓,最大程度地剝去了圖像顯現時的遮蔽性。被摺疊、扭曲的圖像,以透明膠帶固定。被改變後的事物原形狀是可逆的。相同的內容被二維空間和摺疊空間顯現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形態。對於王魯炎而言,整個展覽空間已經是一個隱形的“摺疊空間”。而在此空間內,所顯現的一切如作品那樣都是扭曲的:被二維平面空間顯現的站立者,被摺疊空間“彎曲”為屈膝者;被二維平面空間顯現的定向所指,被摺疊空間顯現為無定向所指……
該作品系列以社會現實作為切入點,描繪了無射擊目標的射擊者、交流者等具體現象,其後的主題則逐漸地抽象化,直至迴歸最本質的幾何圖形和線段。展覽的最後, 藝術家的肖像逆向地從一個紙捲開始,倒推至二維平面自畫像的完整顯現,這是藝術家對於明希豪森的三重困境中無限倒退的追問。由於傳統知識體系中的 “確定性”出現了斷裂,我們不再擁有確定的知識,藝術家的探求使得整個展覽變成一個無法確立任何論證根基的無窮的遞歸。
彎曲的摺疊空間
葛宇路:葛宇路
2020.05.22-2020.07-04
藝術家:葛宇路
地點:北京798藝術區
北京公社於5月22日推出藝術家葛宇路的首次同名個展《葛宇路》 [1]  ,呈現藝術家的新作《備用電源》。本次展覽延續了葛宇路對社會現象的批判性思考和個體視角的工作方式,以展廳為出發點探討了身體與展覽空間的關係。他將一輛自行車改裝為發電機,在展覽期間通過不斷地日常騎行將運動轉化為電能,而從他遠離市區的京郊住所到位於喧譁的北京798 藝術區內的畫廊之間的距離,則為他的創作提供了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更廣闊的空間。介於日常與展覽製作之間的騎行行為將藝術家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存儲到了自行車所攜帶的蓄電池裏併為其展覽所使用的電子設備供電。懸掛於展廳內的小型電子顯示屏裏播放的是葛宇路近年來藝術創作中各種片段,碎片化的剪輯使得視頻脱離了原有的作品語境,進一步模糊了藝術家的生活和創作。
葛宇路
梁碩:景區
2019.03.21-2019.05.04
藝術家:梁碩
地點:北京798藝術區
北京公社於2019年3月21日開啓藝術家梁碩在北京公社的第二次個人展覽《景區》 [3]  。對於梁碩來説,“景區”是都市與山野的結合部,而作為概念的“景區”則表達着今人對山水的態度與理解,糾結了古今、時空、意識形態、審美等一系列問題。本次展覽將以繪畫為主要媒介,並通過將其呈現於為觀看營造的具體空間形態中,體現梁碩近幾年遊走各地山水名勝的經驗記憶和思考。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5月4日。
梁碩將本次展覽的呈現看做近年來“遊玩”的“小卧遊”,對手卷、冊頁、立軸等傳統繪畫的形制也有所借鑑,卻將傳統中私密的觀看場景置於公共的展廳中,通過經濟、低成本材料搭建出有限制的路徑,讓觀看體驗進入新的語境,遵循的仍是其反風格、不可測的邏輯,也是他一直強調的“限制生自由”。展覽空間的地域和文化現象被梁碩予以內外的鏈接,所有畫作內容均可找到對應的現實出處—真實存在的景區,梁碩重視的是古代山水的時空表達法,又通過描繪自己的身體經驗實現了“反圖像”。“移步異景”間,“人”也成為展廳中景觀的一部分。
與“無隱禪院”展覽中根據文字描述恢復其空間意趣有所不同,梁碩在《景區》實現的是從空間向平面的學習和探索,對於輞川、黃山等傳統繪畫中的經典題材容易陷入的窠臼和程式,他持懷疑態度,更相信自己的身體經驗。在遊走和取材的過程中,他也會有意識地反抗以往受到的視網膜先行的訓練,而他所關注的空間和現場,糅雜了其對於“物”與“景”在其背後語言機制的不斷挖掘和掩埋。遊走在梁碩所營造的現實的縫隙中,作品中的大段文字作為對畫面的語言補充,也更加有助於作品整體上的空間視覺轉化,他對於物質本質的理解正是通過其獨有的工作機制所締造出的現實、意識感受與視覺之間的經驗混雜體。
景區
理查德·迪肯:新雕塑
2018.03.17-2018.05.12
藝術家:理查德·迪肯
地點:北京798藝術區
北京公社榮幸地宣佈我們將代理英國藝術家理查德·迪肯,並於2018年3月17日至5月12日開啓他在中國的第一次個人展覽 [4]  。展覽以“新雕塑”命名,藝術家試圖從他持續進行的兩個系列中創作新的作品。兩組作品分別為“定製”系列和“新字母”系列。兩者均在探索各自系列作品中藴含的可能性與關聯性,並由藝術家呈現藝術生產的豐富性。
一組作品名為“定製”。在2012年,理查德·迪肯開始把不鏽鋼管劈開,通過將凸面和凹面的部分沿着它們的長度連在一起,形成複雜的形狀。“Custom”可以與美國文化中的“定製”相聯繫,指的是標準模型被修改、個性化和具體化。然而在英語中,“Custom”這個詞有非常廣泛的含義,其中包括“習慣”、“邊境管理”、“社會習俗”和“亞文化儀式”。藝術家為北京公社舉辦展覽所創作的兩件作品繼續發展了這些想法,它們分別是《另一種定製》(2018)與《花哨定製》(2018)。“Fancy”意在表述作品被包裹的邊緣、裝飾性的表面以及對內部形式的細緻打造。“Fancy”這個英文單詞存在多層含義―當我們用這個詞形容一塊蛋糕或連衣裙時,意味着被提及的對象是為特殊的場合準備的特殊之物。 “Fancy”作為一個日常用語,可以指“慾望”或“想象”。《另一種定製》 這件作品既屬於同系列作品中的另一件作品,又強調它自身具有的不同製造手法的差異性。
另一組作品名為“新字母”。早在2005年,理查德·迪肯完成了一組由多邊形分片發展而成的形態各異的素描作品,內容多種多樣。藝術家發現他完成了26幅圖畫,便將其統稱為《字母》。隨後,理查德·迪肯用摺疊的鋼槽劃出圖紙上的線,把它們變成平的浮雕。藝術家開始基於摺疊金屬的形狀與結構以及顏色思考如何組合。在為北京融科科技園的4號樓大廳委託創作的作品《光雨—沉思》中,藝術家將一個形狀置於另一個形狀之上,以浮雕為媒介完成了一個新的組合。藝術家隨後意識到,三部分組合起來將有一個足夠大的底部來支撐起立於空間中的一件雕塑,而這雕塑其中也會藴含雙面體的性質。北京公社首次展示了一組這樣的三面體組合。藝術家對於顏色的選擇參考了印刷四分色模式(CMYK)。從正面看,《新字母ABC》(2018)、《新字母DEF》(2018)和《新字母JKL》(2018)分別對應套色中的洋紅色、青色和黑色;在《新字母GHI》(2018)中,黃色被替換成一種冷靜的白色,讓自身區別於白立方似的白色展牆。如果我們繞到作品背後,我們會觀察到沿着不鏽鋼作品的構架發散的彩色反光。
新雕塑
胡曉媛:草刺
2017.11.05-2018.02.10
藝術家:胡曉媛
地點:北京798藝術區
北京公社榮幸地宣佈我們將於2017年11月5日開啓藝術家胡曉媛在畫廊的第四次個人展覽《草刺》。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2月10日。
從2015年起,胡曉媛便開始構思並創作“三部曲”系列展覽,《草刺》為繼《蟻骨》之後的第二部分。木、生絲、金屬仍是此次展覽中藝術家使用最為頻繁的材料,但與《蟻骨》之中材料之間體現出的矛盾的張力不同,本次展出的幾組作品在對材料極其細微的處理中更着力於體現藝術家所觀察到的生活之中的微妙平衡。《草刺》與《剎隅》在展廳的中間區域參差交錯而立,胡曉媛將自然之物與廢墟中的棄物悄然的嵌入她漫長而細密的工作方式裏。
支撐起“剎隅”的廢舊鋼筋,由附近拆毀的民用建築殘垣中撿拾。居住在這些臨時建築中的人們早已被驅散,他們脆弱而短暫的棲留之所在藝術家焊接起來的並不穩固的骨架中被意象化的恢復;覆蓋其上的綃(生絲),在此之前則歷經了在工作室院子裏一年多的露天陳放,早已被四季浸襲、撕裂。《剎隅》中這些物質材料的撿拾與構,如同西域南道那些木雕與泥塑,就地取得的材料與精神的形式美學互生互滅。正如作品標題裏揭示的“剎“與”隅“,生命蜉蝣般的在空間與時間中徘徊着,藝術家似乎要在温情中固定一種摧毀中的形式,通過局部仔細的撫摸試圖去恢復那一點點“存在”的餘温。
《草刺》系列中則使用了更多元的材料。藝術家將舊木質日常物的局部、或形態異狀的原生木料截面以生絲包裹,再細細描摹其上的木紋路;這些經過她覆以綃、並用墨描畫後的木頭最終被安放在廢棄的舊鐵架上或大理石上。在胡曉媛看來,木、石和使用過的生鏽的鐵架都是時間性、過程感在自然的消耗狀態下製造出來的“常物”,而她在向這自然臣服的同時,又在一筆一畫地描摹中向其間隱隱注入了“自我”的意志。整個過程透射着個人與自然法則之間的對峙與共生關係、以及隱藏其中的“悄然的平衡”。
草刺

北京公社展覽信息

2017-2020年北京公社展覽信息
年份
展覽時間
展覽主題
參展藝術家
2020
07.25-11.10
王魯炎:彎曲的摺疊空間
王魯炎
05.22-07.04
葛宇路:葛宇路
葛宇路
2019
03.21-05.04
梁碩:景區
梁碩
2018
03.17-05.12
理查德·迪肯:新雕塑
理查德·迪肯
2017-2018
11.05-02.10
胡曉媛:草刺
胡曉媛

北京公社代理藝術家

葛宇路、胡曉媛、趙要、楊心廣、理查德·迪肯、梁遠葦、梁碩、馬秋莎、宋拓、尚一心、王魯炎、王光樂、王禮軍。

北京公社參觀信息

北京公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