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上

(徐則臣著長篇小説)

鎖定
《北上》是作家徐則臣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2018年。
該小説闊大開展,氣韻沉雄,以歷史與當下兩條線索,講述了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脈、精神之北。大水湯湯,溯流北上,該小説力圖跨越運河的歷史時空,探究普通國人與中國的關係、知識分子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探討大運河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變遷的重要影響,書寫出一百年來大運河的精神圖譜和一個民族的舊邦新命 [1] 
2019年8月16日,《北上》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8月19日,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 
作品名稱
北上
作    者
徐則臣
創作年代
現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2018年12月
字    數
300千字
主要人物
小馬可·波羅、謝平遙

北上內容簡介

公元1901年,歲次辛丑。這一年,時局動盪,整個中國大地風雨飄搖。為了尋找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失蹤的弟弟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險家保羅·迪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義來到了中國。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輩馬可·波羅,並對中國及運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羅”。主人公之一謝平遙作為翻譯陪同小波羅走訪,並先後召集起挑夫邵常來、船老大夏氏師徒、義和拳民孫氏兄弟等中國社會的各種底層人士一路相隨。他們從杭州、無錫出發,沿着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這一路,既是他們的學術考察之旅,也是他們對於知識分子身份和命運的反思之旅,同時,更是他們的尋根之旅。當他們最終抵達大運河的最北端——通州時,小波羅因意外離世。同時,清政府下令停止漕運,運河的實質性衰落由此開始……一百年後的2014年左右,中國各界重新展開了對於運河功能與價值的文化討論。當謝平遙的後人謝望和與當年先輩們的後代陰差陽錯重新相聚時,各個運河人之間原來孤立的故事片段,最終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敍事長卷。這一年,大運河申遺成功 [3] 

北上作品目錄

2014年,摘自考古報告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1901年,北上(一)
1901年,北上(二)
2014年6月:一封信 [4] 

2012年,鸕鷀與羅盤
1900年—1934年,沉默者説


2014年,大河譚
2014年,在門外等你


2014年,小博物館之歌


北上創作背景

出生於江蘇東海縣的徐則臣自小就生活在河流的環繞中,對河有一種獨特的感情。初中時,徐則臣前往鎮上讀書,學校門口便是一條運河。一到冬天,學校自來水管結冰封凍,大家就端着臉盆拿着牙刷往校門口跑,在運河邊刷牙洗臉。初中三年,運河也一直是孩子們遊玩的樂園。
後來徐則臣在淮安工作,離工作地大約一刻鐘路程的地方就是京杭大運河。和運河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的同時,徐則臣也不自覺地把運河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介紹:“今年(2018年)是我寫作的第22年,大概有20年的時間我一直在寫京杭大運河,它一直是我小説中故事發生的背景。隨着對這條河的瞭解越來越多,覺得到了可以把這條河作為主角來寫的時候,就開始動手創作《北上》了。” [5] 
徐則臣在開始動筆時發現,能夠“等”到運河這樣一個題材浮出水面,只是寫作的第一步。通過一個個人物的故事,通過一個個細節呈現出它的特徵、它的歷史感、它的偉大,是小説家該乾的事。接下來的四五年裏,他不停地看書,不停地走。看了六七十本專業書籍,運河沿線從南到北1797公里,走了不止一遍。很多河路在歷史上無數次改道,一條河經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徵,中國地勢北高南低,運河的水卻一直往上走,“當時我想當然覺得,一定是通過某種方式”,《北上》由此而得名。 [17] 

北上人物介紹

北上小馬可·波羅

故事“1901年北上”的主人公,本名保羅·迪馬克,意大利人。為了尋找失蹤的弟弟,以文化考察的名義來到中國沿運河北上。他和謝平遙從杭州、無錫出發,沿着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這一路,既是學術考察之旅,也是他們對於知識分子身份和命運的反思之旅,同時,更是他們的尋根之旅。當最終抵達大運河的最北端——通州時,小波羅意外離世。同時,清政府下令停止漕運,運河的實質性衰落由此開始。小波羅以馬可·波羅為偶像,立志研究大運河,對中國文化和風物無比熱愛,性格隨和、開朗,但歐洲人傲慢和優越感的小尾巴總是夾不緊,一不留心就露出來。將龔自珍的《已亥雜詩》視作知己的謝平遙,是一百多年前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尋親不遇,卻在臨終前的禮物送託中,埋下了若干顆故事的種子。 [6] 

北上謝平遙

知識分子,作為翻譯陪同小波羅走訪,先後召集起挑夫邵常來、船老大夏氏師徒、義和拳民孫氏兄弟等各種底層人士一路相隨。 [6] 

北上邵秉義

“2012年,鸕鷀與羅盤”的主人公,他在位於山東濟寧的運河邊上度過了六十多個春秋,他是邵常來的曾孫,故事圍繞邵秉義的兒子邵星池的婚禮而展開。 [13] 

北上謝望和

第三個故事“2014年,大河譚”的主人公,電視台節目策劃人,他準備策劃介紹大運河的電視欄目《大河譚》,他的先祖是謝平遙。 [13] 

北上周海闊

第四個故事“2014年,小博物館之歌”的主人公,他在大運河沿岸建起幾家名為“小博物館”的連鎖民營客棧,他的祖先便是船老大老夏的二徒弟周義彥,故事圍繞他收購邵星池的羅盤而展開。 [13] 

北上馬福德

第五個故事“1900-1934年,沉默者説”的主人公是Fedele Di Marco(費德爾·迪馬克),中文名字叫馬福德,他是小波羅的親弟弟,因參加八國聯軍而來到中國,作戰時受了傷,瘸了一條腿,而在腿傷尚未痊癒時,他便因追求心儀的中國姑娘秦如玉而逃離部隊,然後兩人弄了一條船以逃離義和拳民的追殺,後來兩人在通州段的運河灘上成家立業、生養後代,直至抗戰期間,因妻子秦如玉被日軍豢養的狼狗咬死,為報此仇,他孤身一人闖入日本兵營,殺死幾個鬼子後,自己也斃命了。 [13] 

北上胡念之

第六個故事“2014年,在門外等你”的主人公,考古學家,他的母親馬思藝(曾用名為“馬思意”)正是意大利人馬福德的親孫女,故事圍繞大運河濟寧段的考古發現而展開。而“2014年6月,一封信”的主人公仍是電視欄目《大河譚》策劃人謝望和,他與邵秉義、周海闊、胡念之等人齊聚於小博物館客棧,他們發現了一封信,而這封信正是意大利人馬福德1900年7月寫的,它被作者放在開頭作為引子。 [13] 

北上作品鑑賞

北上主題思想

歷史意義
這部小説的核心和關鍵當然是運河和它的百年曆史。誠然,這部小説從一開頭就有為運河寫史的架勢——這一運河的歷史和現實聯繫着中華民族的近現代變遷,——且表現出同作者此前同類小説的諸多不同之處,但這只是背景或者説遠景。即是説,這一小説在歷史與現實的交替結構中確實呈現出某種民族國家寓言的意味,但這只是表面或淺層。其更深層的意味則在於以此作為背景,作者想在這一背景下,凸顯運河和人的關係,藉此寫出人與人之間的那種超越民族和種族之上的感情。這種對關係的表現,使得徐則臣能夠突破民族國家的寓言的寫作,而上升到一個普遍性的高度。這集中體現在意大利人小波羅和馬福德兩兄弟對運河的熱愛上。這裏面,既包含了家鄉的熱愛——中國的運河讓他們想到威尼斯和故鄉,——對他們的祖先馬可·波羅的追思,也包括了對人與河流的關係的認識,更包含了關於“人類共同體”的思考。這是超越民族國家之上的關於“人”和自然的命題。在這當中,當然包含了關於中華民族的寓言,但更關乎民族國家之上的“人學”命題。
即是説,它不僅僅是“民族秘史”,它更象徵一種“人類共同體”:在這條河上發生的故事,不僅是不同國家的人之間的故事,更是作為“人”的存在形態的故事。在某個關鍵點上,比如説1900年“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人侵中國”這樣的時刻,國族身份具有其濃烈的政治內涵,但就是這樣的時刻,國族性及其區分也只是相對的,就像馬福德和如玉的關係,他們是兩個國家的青年男女的關係,更是超越國族意義上的愛情關係。他們之間的愛,具有超越民族國家的意義,所以馬福德最後會為了如玉,而與日本人同歸於盡。 [7] 
對大運河的讚美
小説緊扣主題進行角色定位與塑造。它的主題是對大運河的讚美,它通過小波羅、馬福德兩兄弟對大運河的喜愛,以及都為大運河獻出寶貴的生命來進行側面謳歌,因而能夠契合主題;而邵秉義、謝望和、周海闊、胡念之對大運河更是情有獨鍾,他們中有的在大運河上生活了一輩子,有的願意為大運河製作宣傳片,有的自費建造小博物館和連鎖民宿客棧以吸引遊客來大運河遊玩與吃住,有的為大運河的文化考古和文物發掘不辭辛勞,甚至包括次要人物孫宴臨、馬思藝等人都對大運河喜愛有加,因而這些正面人物的故事和命運都捆綁在大運河上,因此可以説,作者在對小説進行整體構思和六個故事集羣進行分工配合時,是緊緊圍繞主題而展開角色定位與角色塑造的。 [14] 

北上藝術特色

結構
整部《北上》在情節上呈現出一種焰火結構。焰火在空中炸開之後的形態是具有整體性的、同時也是發散性的,有無數光點散在夜空,在小説裏面爆發的這一瞬,其實是有跡可尋的,很具體,就是小波羅死在船上的那一個瞬間。在那時候,他把自己隨身帶的東西分發出去,每個人領到一個禮物,這個情節細節變成整部小説後面那麼多人物、那麼多故事線頭最終得以接續起來的核心關節。比如孫過程,他拿到的是相機,他的後代再次將鏡頭對準運河上的人和事。邵常來得到羅盤,他的後輩就是跑船的。
另一方面是形式結構。從目錄和小標題就能看出來,《北上》的時空在不斷的搖擺,從南方到北方不斷切換,尤其從1900年到2012年、2014年,始終不斷切換。這種交叉安放敍述的設計是有匠心的。讀者知道這個故事涉及到的人很多,它的空間也很大,尤其時間跨度那麼長,中間還有漫長的空白期,如何在完整故事的前提下消弭這種難度,或者説不讓這些把故事切碎?則臣老師找到這個方式蠻好的,他用結構形式上的交叉換位,讓小説的節奏像船一樣搖晃起來。它的時空板塊不斷切換、不斷來回穿插,有詳有略,又有內在的節奏感,這也是他面對難度敍事的一個處理方式。 [8] 
《北上》結構宏大,講述了跨越百年的運河與人的故事。為了講好大運河的故事,探討大運河的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作者通過奇妙構思,頻繁切換敍述視角,通過古今中外不同的人物視點去觀察運河,並且運用敍述分層的方式展開敍述,多角度展現了不同時空背景下的運河與人。在敍述分層中,每一個敍述層次都有其各自的敍述者。《北上》的主敍述層通過上帝視角的全知全能敍述者和謝平遙的有限視角講述故事,敍述保羅·迪馬克一行人沿運河北上以及一路上經歷的種種波折。小説的次敍述層採用第一人稱有限視角,敍述者是主敍述層中提到的保羅·迪馬克的弟弟馬福德,敍述了馬福德即“我”在中國經歷戰爭,遇到愛情的故事。小説的超敍述層,敍述了作為謝平遙的後代謝望和為籌備“大河譚”所做的努力以及在“小博物館”中的發現,“小博物館”中發現意大利文的羅盤、信件以及一些船上器具,這些全部與意大利青年保羅·迪馬克和他的弟弟馬福德有關,全文由此線索展開敍述。 [16] 

北上作品影響

北上獲得榮譽

2019年4月,《北上》入選“2018年度中國好書”文學藝術類圖書 [9]  。6月21日,入選2018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 [10]  。8月16日,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11]  ;19日,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  。2020年5月22日,獲“第九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 [12] 

北上衍生作品

2023年, 由愛奇藝、啓蒙影業、江蘇文投出品的電視劇《北上》在江蘇正式開機。 [18] 

北上翻譯

2022年,11月18日下午,北京出版集團與泰國紅山出版有限公司共同連線舉辦《平安批》泰文版翻譯出版啓動儀式暨版權簽約發佈會,簽署《北上》等泰文版版權輸出協議。 [19] 

北上作品評價

茅盾文學獎頒獎詞:在《北上》中,徐則臣以獨出心裁的敍事技法為大運河立傳。在百餘年的滄桑鉅變中,運河兩岸的城池與人羣、悲歡與命運、追尋與夢想次第展開,並最終匯入中國精神的深厚處和高遠處。圍繞大運河這一民族生活的重要象徵,中國人的傳統品質和與時俱進的現代意識在21世紀新的世界視野中被重新勘探和展現。 [15] 
作家曹文軒:“《北上》寫的是一條蜿蜒中國南北的大河,寫它很容易就會順流而下,按河流的流淌方式寫成一條河的架構。《北上》卻讓人尤為驚喜,它的結構很特別,作者如同騎在馬背上,這匹馬並非朝着一個方向、順着一條直線一路向前,而是在一個狀態裏,不時調轉馬頭,在多個時間段裏頭來回奔跑。正是這種別出心裁的構架,讓我們讀出了歷史的滄桑,讀出了人世無常卻有常的感嘆以及人世間永恆的悲歡離合。” [16]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剛:《北上》其實用一條運河將不同時空裏的故事串到了一起,奇蹟般地溝通了古與今、中與外。如此來看,大運河作為中國的一面鏡子,中國地理南北貫通的大動脈,它既在傳統與現代的意義上,見證了一個古老國度的現代變遷,也在中國與世界的維度中,哺育了一代代獨特的中國人。這或許正是《北上》經由“運河上的中國”,通過講述時間與河流的秘密,展現我們的“一條河流與一個民族的秘史”。 [20] 
文學評論家、作家李林榮:我認為如果在《北上》的主題、文化、價值倫理層面要給它最簡單的概括,就是“和解之書”,是則臣和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所處當下生活的和解,是中國“70後”一代作家和時代、文學的和解。 [21] 
浙江大學教授翟業軍:《北上》繞開大運河史上許多重要人物,因為這些人物擁有編織故事的潛能,在運河面前,精巧的故事編織反而顯出格局之小。 [22] 
作家文珍:則臣師兄的小説如果有一些讓我覺得有點遺憾的地方,可能缺少了某種絕對的邏輯,你知道運河破壞在時間河流中,它作為真實的河流,有沒有一個定居者,有沒有一個不斷被改變生活的定居者?這裏所有人都是外來者,外來的目光交錯。 [23] 

北上出版信息

出版年
書名
作者
ISBN
出版社
2018年12月
北上
徐則臣
9787530218655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4] 

北上作者簡介

徐則臣,作家。1978年生於江蘇東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人民文學》副主編。著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過中關村》《青雲谷童話》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説家獎、馮牧文學獎,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2015年度中國青年領袖”。《如果大雪封門》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説獎,同名短篇小説集獲“2016中國好書”獎。長篇小説《耶路撒冷》被香港《亞洲週刊》評為“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説”,獲第五屆老舍文學獎、第六屆香港“紅樓夢獎”決審團獎。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