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靜為動

鎖定
化靜為動是把靜物顯示出動態的一種表現手法。詩,要有情、景。情、景,要有動、靜。既要有動態之美,也要有幽靜之美。
中文名
化靜為動
定    義
把靜物顯示出動態的一種表現手法
出處
宋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什麼備受讚歎?就是“化靜為動”,給靜物以流動感。因此,化靜為動,是作者的主觀感受,給客觀景物以活動感。一般多用擬人方式,靜物人化,表現為動,使無情物變為有情物。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鳥飛,雲去,分外寂靜。詩人從而倍感孤獨寂莫。所幸還有敬亭山,它不象雲、鳥遠去,而是含情脈脈,一往情深地望着詩人,予以慰藉。詩人對這有情的敬亭山,視為知已,凝眸對看。“不厭”,“只有”,物我一體,感情交融。表現出靜物敬亭山,不只有動態,更是含深情。 [1] 
參考資料
  • 1.    尹均生主編,中國寫作學大辭典 第二卷,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5,第6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