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石

(顧羣業裝置作品)

鎖定
《化石》是顧羣業於2006年創作的裝置作品。作為現代科技文明象徵的電子計算機,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地進化和升級,並以其鋭不可擋之勢衝擊着人類對現代文明的詮釋。不但我們這些門外漢跟不上它變化的步伐,就連專業人士也慨嘆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科技發展的走向,似乎任何人都難以預測。電影《駭客帝國》就展示了一幅人類被虛擬世界所掌控、被自己所創造的文明所顛覆的可怕場景。 
中文名
化石
外文名
FOSSIL
作    者
顧羣業
創作年代
2006年
分    類
裝置
尺    寸
54cmx28cmx16cm
材    料
計算機主板、石膏
藝術風格
當代藝術

化石藝術賞析

顧羣業的《化石》,在價值觀念和審美取向上,被深深地打上現代工業文明和信息網絡文化的烙印,它在觀念的闡釋與材料的運用上,同所有藝術作品一樣,經由富有創意的技術手段,將觀念與材料物化為視覺樣式,並敍説着其深刻的精神與內涵。技術的藝術錘鍊和藝術的技術創新在當下和未來都將是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
《化石》細節圖

化石創作背景

在博物館裏,當我們仰視恐龍化石的壯觀並悲嘆它們的命運時,感覺時空離我們是那麼的遙遠,而當突然面對顧羣業的《化石》這件作品,看到代表現代科技的微型機算計主板被鑲嵌在岩石之中,也變成了“化石”,不禁從心底裏生出另外一種感慨:原來歷史並不遙遠,滄海桑田,海枯石爛,時間之矢在宇宙間飛逝,我們所經歷和掌控的一切都將成為歷史文明的遺蹟。這是對人類沉溺於現代文明的當頭棒喝,它昭示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終將成為“過去”。現代科技乃至我們自身,終究化為歷史的“化石”。正如蘇軾在《赤壁賦》中的慨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我們常用昨天、今天、明天來歸宿時間的序列,有一位歷史學家卻説:“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真正可以把握的只有今天。我們既無需為昨天的輝煌而驕傲,也不要為昨天的失誤而沮喪,因為今天是昨天的延續與發展;我們既不要盲目幻想明天的輝煌,也不要無端地懼怕明天的災難,因為明天是我們今天創造的結果。

化石藝術家簡介

顧羣業,新媒體藝術家。1971年出生于山東濟南,2009年於清華大學獲得藝術碩士學位,現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018屆HCII-DUXU(國際人機交互設計大會)中國副主席、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科學與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卡通藝術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舞台美術學會新媒體藝術委員會委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