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林村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鶴齡鎮)

鎖定
化林村是一個隸屬於乃四川廣元劍閣縣鶴齡鎮的行政村,屬於中國西南地區,該村莊位於劍閣縣東南,距縣城51公里。
中文名
化林村
外文名
Hualin Village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地理位置
縣境東南,距城51公里
電話區號
0839
郵政編碼
628309
方    言
西南官話
管    轄
劍閣鶴齡鎮
所屬區域
四川廣元劍閣縣鶴齡鎮

化林村村情介紹

化林村文化雕像 化林村文化雕像
化林村水塘 化林村水塘
化林村村貌 化林村村貌
化林村桃花 化林村桃花
化林村 化林村
化林村健身廣場 化林村健身廣場
化林村健身廣場 化林村健身廣場
黨文化公園 黨文化公園
化林村健身廣場 化林村健身廣場
火燒寺 火燒寺
治地鶴齡場(舊名火燒寺),屬劍閣鶴齡鎮管轄,位於縣境東南,距城51公里,劍閣至蒼溪縣公路經此。其地踞山樑,左右為狹溝,遠望如鶴凌空,場後小山,形似龜伏,山上樹木葱蘢,常棲羣鶴,明代建寺於此,名鶴齡寺。後因廟失火,稱為火燒寺,清代稱火寧寺。這裏古時為白水縣、劍閣縣、普安縣和劍州轄地,清時置隆禮保。 1964年,張正桃響應毛主席“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堅持學習周恩來總理總結的大寨的基本經驗,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教育羣眾愛國家、愛集體、愛社會主義。他同大隊幹部一道,帶領羣眾連年在銅錢梁、三侖山、鄭家窩、九曲山、淺溝子等處修塘築堰,改土造田,植樹造林,堅持不懈地努力改變山區生產面貌。1967年冬又新修蓄水7萬立方米的聯合塘,1968年新修蓄水10萬立方米的團結塘,1969年戰勝旱災糧棉油全面增產,創造皮棉畝產189斤的高產紀錄。
化林村 化林村
化林村 化林村
化林村水渠 化林村水渠
黨文化公園 黨文化公園
黨文化公園 黨文化公園
1970年2月黨支部副書記馬繼堯到北京參加全國棉花生產會議,受到了周總理親切接見。2月22日《人民日報》以題《南方山區棉花生產的一面紅旗》,報道化林的先進事蹟。同年11月,化林大隊學大寨成就照片在廣州秋季交易會展出,張正桃應邀參加廣交會。是年,化林大隊糧食畝產905斤,油菜籽畝產386斤,棉花畝產206斤,超額完成國家糧食徵購任務40萬斤。1971年在全國棉油糖會議上,周恩來、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志接見化林大隊的代表,號召推廣化林的經驗。
黨文化公園 黨文化公園
1974年,化林的先進事蹟在省農業展覽館展出。化林在全省全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張正桃成為很有聲譽的大隊黨支部書記和學大寨的帶頭人。他擔任黨支部書記二十多年,依靠羣眾在農業上實實在在地幹了二十多年。先後新修水庫2座,新修山灣塘9口,擴建平塘46口,總蓄水量達到80萬立方米,按田土總面積計算,每畝平均400多立方米,建設穩產高產農田1500畝,植樹造林1600畝,新修公路、機耕道31公里,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同時,推廣科學種田的新技術和改良品種,增施肥料,為糧棉油全面高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79年,全大隊糧食畝產由1952年的二三百斤增加到1000多斤,皮棉畝產由幾斤增加到200斤,油茶籽畝產由三四十斤增加到368斤,農副業總產值57.7萬元,社員勞動日值由1959年的0.30元增加到2.26元,向國家交售糧食155萬斤,比分配任務增加5倍多,人均售糧824斤(全縣人均128斤),向國家交售肥豬1100頭,户平3頭,還有集體儲備糧40多萬斤。同時大隊興辦糧油加工、農具修配、磚瓦生產、縫紉等工業企業,養豬、養魚等多種經營和文化事業也相應發展起來。

化林村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1] 
2022年1月26日,列入2021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示範村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