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德縣

鎖定
化德縣,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轄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東北部,地處陰山北麓東端、內蒙古高原中部南緣,屬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8]  毗鄰4個旗、縣,總面積2534平方千米。 [10]  截至2023年6月,化德縣轄3個鎮、3個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化德縣常住人口為95273人。 [2] 
化德縣名藴含“以德化民,德政化民”之意,其名稱是按崇禮、尚義、康保、化德依次排列下來的,四縣聯稱為崇尚康德。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15日,恢復了化德縣建制;1950年8月15日,化德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屬察哈爾盟轄; [17]  1958年10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轄;1969年11月,化德縣整體建制劃歸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 [18]  2003年12月,化德縣改隸烏蘭察布市。
化德縣主要景點有張庫大道·嘉卜寺爾驛站、黃羊灘生態園、化德西山生態公園等。 [12-14]  2021年8月27日,化德縣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 [4]  2023年1月,化德縣入選“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5] 
2022年,化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0%。 [21] 
中文名
化德縣
外文名
Huade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1509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東北部
面    積
2534 km² [10] 
下轄地區
3個鎮、3個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 [1] 
政府駐地
長順鎮
電話區號
0474
郵政編碼
013350
氣候條件
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8] 
人口數量
95273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2] 
著名景點
張庫大道·嘉卜寺爾驛站
黃羊灘生態園
化德西山生態公園 [12-14] 
火車站
化德站
車牌代碼
蒙J
地區生產總值
50.1 億元(2021年) [22] 

化德縣歷史沿革

大約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化德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
唐、堯、虞、舜、夏、商、周時期,化德境域屬冀州之地。
春秋時期,為匈奴地。
戰國時期,屬燕國上谷郡北境。
秦朝時期,亦屬匈奴。
西漢時期,為幽州上谷郡北境,實為匈奴所轄。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屬鮮卑。
隋唐五代時期,先後屬突厥、契丹。
北宋時期,屬遼的西京道奉聖州。
南宋時期,為金的西京路宣德州屬地。
元代時期,屬興和路,為蒙古族遊牧草場。
明朝時期,為開平衞之興和守禦千户所,後陷於韃靼,仍為遊牧地。
清朝時期,化德縣現地域之西部屬正黃旗東半旗遊牧地(後屬商都牧羣),中部、東部屬鑲黃旗遊牧地。清末實行“招墾實邊”後,山西、河北等地農民湧入開荒耕種,始有農業發端,境內同時出現了墾植農人定居,初具村落雛形,此時化德地域漸晰。 [15] 
民國元年(1912年),此地是屬張家口理事同知廳管轄。
民國三年(1914年),屬察哈爾特別區興和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察哈爾省,西部屬商都縣,中、南部屬康保縣,東、東北部屬鑲黃旗。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兼第29軍軍長宋哲元來境視察並駐軍嘉卜寺、朝陽。在化德境內開始籌建官圍子,從山東等地遷來移民,遂添增了化德境內的户居和村落。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13日,國民黨察哈爾省政府批准組建化德設治局。同年9月21日,化德設治局正式成立。至此,始有“化德”一名的啓用。 [16]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7月,化德縣屬中共察北地委。同年8月12日,蘇、蒙聯軍解放德化縣,月底中共察北地委派員接管德化縣後,更名為化德縣,時屬察哈爾省察北專區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隊佔領化德縣城。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30日,經國民黨察哈爾省政府批准將新明設治局(即國民黨方化德縣名稱)改為新明縣,由察哈爾省轄。同年8月,中共察哈爾省撤銷,察北專區併入冀熱察行政公署。同年9月中旬,中共察北地委決定,合併組建商(都)、化(德)、康(保)聯合縣(黨政機關駐地正鑲白旗張蓋灣村),屬冀熱察行政公署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13日,內蒙古騎兵第11師兩個團解放化德縣。當月15日,恢復了化德縣建制,屬察哈爾省(冀熱察區和北嶽區合併)轄。同月23日,化德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8月15日,化德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屬察哈爾盟轄。同年9月1日,化德縣轄區範圍變更擴大,察哈爾盟行政處將所轄的三區、四區劃歸了化德縣。同時,將商都鑲黃旗的古希廟香火地所轄的頭道溝(現車岱營子)、三道溝、後二道溝及烏力汗希勒(小興牧)4個自然村劃歸回化德縣(在五區範圍)。同年9月15日,化德縣原三區劃歸了商都縣。 [17] 
1958年10月,化德縣整體建制劃歸了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轄。
1960年6月15日,根據國務院決定,化德縣和商都、鑲黃旗合併,稱商都鑲黃旗(同年9月13日,改名鑲黃旗,駐地化德縣城關)。
1963年6月15日,根據國務院決定,化德縣、鑲黃旗分設,恢復了化德縣建制,屬轄未變,即由錫林郭勒盟轄。
1969年11月,化德縣整體建制劃歸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 [18] 
2003年12月,化德縣改隸烏蘭察布市。

化德縣行政區劃

化德縣區劃沿革

1955年,化德縣6個區取消了數序排列名稱,冠以地名或其它名稱,即:一區改稱嘉卜寺區;二區改稱欣榮區;三區改稱民盛區;四區改稱光明區;五區改稱睦鄰區;六區改稱團結區。
1957年2月,化德縣撤銷了區建制,改設鄉、鎮,其中民盛區(原三區)和團結區(原六區)作為派出機構暫保留。嘉卜寺區改名為化德鎮,鄉、鎮名稱均為駐地村名稱。全縣共設1個鎮,33個鄉。
1958年2月24日,化德縣重新調整區劃,撤銷了民盛區、團結區的派出機構,撤銷了和平、永勝、章木勿素、民樂、民建、公臘胡洞、光明、大西溝、勿蘭胡洞、十頃地、畢力克、裕民12個鄉的建制。全縣合併為1個鎮21個鄉。
1958年9月,化德縣根據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定”,全縣22個鄉、鎮合併組建了7個人民公社。
1960年2月,化德縣將原7個人民公社合併成4個人民公社,即:朝陽、七號、六支箭和公臘胡洞。駐地均為與公社名同名村。同年5月,又增設了城關人民公社(駐地縣城關)。
1961年8月,鑲黃旗將原化德境內的5個人民公社調整為7個,增設了白土卜子、六十頃兩個人民公社。
1964年9月,化德增設了德善和二道河兩個人民公社,屬轄未變。同年12月,化德縣又增設了達蓋灘,德包圖,土城子,白音特拉4個人民公社,全縣區劃調整為13個人民公社。(駐地均為與公社名同名村)即:城關、朝陽、七號、六支箭、公臘胡洞、白土卜子、六十頃、德善、二道河、達蓋灘、德包圖、土城子和白音特拉。 [18] 
1984年2月,按照上級安排部署,化德縣進行了“社改鄉”工作,即公社改為鄉、鎮;原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稱鄉、鎮人民政府;原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單獨成村的生產隊改為自然村。全縣13個人民公社改為1個鎮,12個鄉,即:城關鎮、朝陽鄉、七號鄉、六支箭鄉、公臘胡洞鄉、白土卜子鄉、六十頃鄉、德善鄉、二道河鄉、達蓋灘鄉、德包圖鄉、土城子鄉、白音特拉鄉。共計163個行政村,368個自然村。
1988年,全縣各鄉鎮的行政村全部改設成村民委員會。
2000年3月24日,烏盟行政公署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分別上報了關於化德縣七號鄉、朝陽鄉撤鄉建鎮的請示。
2000年4月20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撤銷了化德縣朝陽鄉,七號鄉,改設朝陽鎮、七號鎮,轄區範圍,駐地不變。時化德縣轄區共設3個鎮、10個鄉。與此同時,化德縣調整了十三個鄉鎮的部分村委會,全縣調整為129個村委會,368個自然村。
2001年7月9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撤銷二道河鄉,將該鄉整體建制併入公臘胡洞鄉,鄉政府駐地遷至牧場村;撤銷土城子鄉,將該鄉整體建制併入朝陽鎮;撤銷達蓋灘鄉,將該鄉的4個村委會(黑沙圖、畢力克、達蓋灘、德勝)劃入七號鎮,其餘3個村委會(小西溝、解放、新民)劃入六十頃鄉。同時批准化德縣政府所在地更名為長順鎮。經過鄉、鎮撤併,化德縣轄區為10個鄉鎮(3個鎮,7個鄉)。即:長順鎮、朝陽鎮、七號鎮、六支箭鄉、公臘胡洞鄉、白土卜子鄉、六十頃鄉、德善鄉、德包圖鄉、白音特拉鄉。
2002年5月13日,化德縣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盟委行署關於鄉、村機構改革精神,批覆了各鄉鎮對村委會進行撤併。撤併後,全縣10個鄉鎮設村民委員會93個,共368個自然村。
2006年2月14日,化德縣對現有的10個鄉鎮進行整合,將全縣現有的10個鄉鎮撤併為5個鄉鎮,即撤銷六支箭鄉、白土卜子鄉、六十頃鄉、德善鄉、白音特拉鄉5個鄉的建制。經過調整,化德縣共設5個鄉鎮(3鎮、2鄉)即:長順鎮、朝陽鎮、七號鎮、德包圖鄉、公臘胡洞鄉。其中:長順鎮、朝陽鎮確定為中心鎮。全縣93個村委會,366個自然村(減少2個,長順鎮的十三股村併入益民社區,德包圖鄉的八一村併入八十傾村)。 [19] 
2006年8月29日,化德縣政府分別批覆了全縣五個鄉、鎮對各自轄區村委會設置的局部調整,撤銷了10個村委會的建制。調整後全縣5個鄉、鎮設83個村委會,共366個自然村。
2012年3月,化德縣恢復設置了白音特拉鄉(政府駐地農場村),轄區由原來七號鎮的色慶溝、十傾地、大西溝、新民和白頭山5個村委會(27個自然村),原德包圖鄉的南順和通順2個村委會(12個自然村)和長順鎮的白音特拉、民建、永紅、民生、卜拉勿素、興無6個村委會(18個自然村),共13個村委會(57個自然村)組成。經調整,化德縣共6個鄉鎮(3個鎮、3個鄉),83個村委會(366個自然村)。同年6月,經縣政府批准,長順鎮增設了繁榮村委會,白音特拉鄉增設了農場村委會,全縣成為85個村委會(366個自然村)。
2013年6月,白音特拉鄉的白頭山村委會的後盤溝村完成了整體搬遷,併入元寶山村(亦稱新營子)。
截至2014年底,化德縣轄6個鄉、鎮,85個村委會,365個自然村。 [20] 

化德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化德縣轄3個鎮、3個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 [1]  縣人民政府駐長順鎮。
化德縣區劃詳情
化德縣長順工業園區
/

化德縣地理環境

化德縣位置境域

化德縣衞星地圖 化德縣衞星地圖
化德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東北部,介於北緯41°36′47″—42°17′41″、東經113°33′04″—114°48′13″之間,毗鄰4個旗、縣,東和北面連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鑲黃旗,西和南面與商都縣隔山相望,東部與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接壤。全縣總面積為2534平方千米, [10]  南北最長距離約72千米,東西最長距離約108.5千米。 [6] 

化德縣地形地貌

化德縣地形圖 化德縣地形圖
化德縣地處陰山北麓東端、內蒙古高原中部南緣,屬陰山山地與烏蘭察布高原的過渡帶,整個地形處於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中部隆起,山地、丘陵、川地相間,呈現“遠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最高點是西北部公臘胡洞鄉公臘胡洞村南大腦包山,海拔1719米;最低處是七號鎮境內的孔督營子村東低凹處,海拔1244米,平均海拔1500米,屬淺山、丘陵草原地貌。 [8] 

化德縣氣候

化德縣屬典型的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温熱短促,秋季冷涼多雨,冬季漫長寒冷;風力較大,無霜期較長,日照充足,積温有效性高,降水量偏少,蒸發量大;年平均風速為3.3米/秒,年平均大風日數為34.7天;歷年平均氣温為3.6℃,歷年極端最高氣温為36.5℃,極端最低氣温為-34.1℃;年平均降水量324.3毫米。 [8] 

化德縣土壤

化德縣土壤分佈有慄鈣土、草甸土、鹽土3個土類,8個亞類,21個土屬,108個土種。草甸土分佈比較分散,主要分佈在山間盆地、河谷窪地,成土母質為衝洪積物,有機質含量較高,在2.5—2.9%之間。 [6] 

化德縣自然資源

化德縣土地資源

化德縣土地總面積25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總面積108萬畝,草場面積199萬畝,林地面積40.9萬畝。 [10] 

化德縣礦產資源

化德縣已經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藏有鎢、金、銀、鐵、銅、硅藻土、石英、螢石等20餘種。 [10] 

化德縣植物資源

化德縣野生植物有64科、159種,其中優良牧草有84種,藥材資源140餘種。 [10] 

化德縣人口

化德縣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化德縣常住人口為95273人。 [2] 

化德縣民族

化德縣境內有蒙古、漢、滿、回等27個民族居住。 [9] 

化德縣經濟

化德縣綜述

2021年,化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0.1億元,同比增長0.7%;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16.3%;社會消費品總額9.75億元,同比增速3.6%;城鄉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別35141元和12850元,同比增長6.2%和12%;三產比例16.9∶48.6∶34.5。 [22] 
2022年,化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0%。 [21] 

化德縣第一產業

2022年,化德縣實施耕地輪作試點項目1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7.14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5萬畝,產量達1.24億斤,種植旱作有機小麥、燕麥3.62萬畝;塞北漢豐有機石磨面獲得“原味烏蘭察布”品牌授權,建成肉羊(牛)分户養殖園10處、標準化種羊繁育基地1處,全年肉羊存欄量52.5萬隻,出欄量65萬隻,建立基層農技推廣示範基地2處,實施科技示範項目6項,農特產品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 [21] 

化德縣第二產業

2022年,化德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6.0%,持續推進大唐隆德、蒙達鈦業41.8兆瓦尾氣發電項目建設,建成天成、中泰、川順112.4兆瓦尾氣發電項目,年發電量達15億千瓦時,降低能耗46.1萬噸標煤;恆科一期年產3萬噸鋰電池儲能負極新材料項目投產達效,天成3.95兆瓦分佈式光伏併網發電,促成億力6兆瓦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三峽50萬千瓦源網荷儲一體化綠色供電工業園區示範項目和蒙能100萬千瓦風光儲項目落地。 [21] 

化德縣第三產業

2022年,化德縣持續推進天成陸港綜合物流園區建設,依託電子商務進農村,整合縣內11家快遞資源,建成1個縣級倉儲物流中轉站、51個村級物流快遞服務點,農村快遞價格下降82%,包裹貨物實現全程信息化可追溯,農村快遞收發量達12.32萬件。 [21] 

化德縣交通運輸

化德縣位於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張家口市三角地帶,集通鐵路、省道208、呼滿大通道在此交匯,秦皇島—二連高速化德段已通車,省際通道一改高即將竣工通車,距離首都北京最短行駛350千米。 [9] 

化德縣政治

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截至2023年8月 [7] 

化德縣社會事業

化德縣教育事業

2022年,化德縣第三、第四幼兒園被評為市級示範園,第五幼兒園建設完成,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100%;第一中學與內蒙古藝術學院、集寧一中開展聯合辦學;撤併德善、六支箭、六十頃3所學校,招聘教師37名;改造9所學校消防工程,整治規範校園周邊環境。 [21] 

化德縣文化事業

2022年,化德縣開工建設烏蘭牧騎排練大廳,啓動鄉村振興主題公園和乾枝梅主題公園建設,原創東路二人台《幸福的笑聲》榮獲第六屆內蒙古二人台藝術節銀獎。 [21] 

化德縣醫療衞生

2022年,化德縣設置基層衞生院、衞生室預檢分診,招聘縣醫院黨支部書記和中蒙醫院院長,完成縣醫院傳染病房改擴建和中蒙醫院傳染病房主體工程建設。 [21] 

化德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化德縣城鎮新增就業1339人,靈活就業社保補貼718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80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發放各類救助金1.46億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8%,率先在白音特拉鄉建起幸福院養老服務中心試點,開啓農村“10分鐘養老服務圈”。 [21] 

化德縣歷史文化

化德縣地名由來

化德縣名藴含“以德化民,德政化民”之意,其名稱是按崇禮、尚義、康保、化德依次排列下來的,四縣聯稱為崇尚康德。

化德縣方言

化德縣方言,屬漢藏語系—漢語語族—晉語—張呼片,主要表現在聲母、韻母、聲調三個方面,在方言的詞彙上既有與普通話相一致的,也有不一樣的。 [11] 

化德縣風景名勝

張庫大道·嘉卜寺爾驛站
張庫大道·嘉卜寺爾驛站
張庫大道·嘉卜寺爾驛站(6張)
張庫大道·嘉卜寺爾驛站,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張庫大道”、“嘉卜寺爾驛站”的歷史沿革,依託張庫古商道這一載體,重塑驛站風情主體雕塑,駝隊由2米×100米道路和4.5米高駱駝12峯、3.3米高人物4名組成,配建驛站、蒙古色、金界壕地域名稱等情景剪影930平方米。 [12] 
黃羊灘生態園
黃羊灘生態園
黃羊灘生態園(3張)
黃羊灘生態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城東的白音特拉鄉境內,距縣城23千米,地勢平坦開闊,總面積7.6萬畝,其中天然草場4.8萬畝,人工草場2.8萬畝。1994年,黃羊灘開始實施生態建設項目,累計治理面積15萬畝,栽植各類樹種20餘種,牧草1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到19.3%,林草覆蓋率達到97.3%。 [13] 
化德西山生態公園
化德西山生態公園
化德西山生態公園(2張)
化德西山生態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公園於2009年開始建設,規劃建設面積1.5萬畝,綠化面積1.2萬畝。公園包括入口景觀區、假山石林景觀區、生態廣場、金山角休閒景觀區、觀景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七大部分。 [14] 

化德縣地方特產

化德大白菜 化德大白菜
化德大白菜,內蒙古自治區化德縣特產,於2015年登記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化德大白菜葉球彈頭形、半疊抱直筒型,外葉濃綠、內葉嫩黃、葉幫質嫩,葉柄汁多甜脆,氣味清新,糖分含量高、纖維較少。 [6] 

化德縣榮譽稱號

2017年2月,化德縣入選“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3] 
2021年8月27日,化德縣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 [4] 
2023年1月,化德縣入選“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