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實為虛

鎖定
化實為虛(change in a virtual),寫作術語,是一種將人擬物,物化感情的手法。
中文名
化實為虛
外文名
change in a virtual
別    名
以虛寫實
釋    義
將人擬物並物化感情的寫作手法
把描寫、渲染的風雲樹木等客觀景物,寄寓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李白《送友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實景虛用。寫作時要求情在景中,意在詞外,含蓄雋永。唐戴叔倫《三間廟》,則是化虛為實,情在景中,意在詞外,備受讚賞之作:“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三間廟,是奉祀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廟宇,在今湖南汨羅縣。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説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憂念祖國日危,民生多艱,而自己遭讒放逐,無可奈何自沉淚羅。前二句寫沅水湘水日夜奔流,滔滔不盡,有如屈原幽怨之久遠、深重。後二句寫白日將盡,秋風乍起,楓葉蕭蕭,飄零滿地。這是寫眼前實景。在這深秋季節,日暮時刻,秋風蕭瑟,楓葉飄零,更增加了幽怨之久之深。這種景語,也是情語,是化實為虛的景中情。 [1] 
夜,看見花開才知道又是春天,這就具體,用了“知”和“見”兩個謂詞,便從景物中寫出感情來。再像王維《過香積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除了“咽”和“冷”兩個謂詞外,別的都是具體的詞,都是景物。靠了這兩個謂詞把幽靜深僻的境界寫出來了。“咽”是吞嚥,聲音比較低沉,在熱鬧場合這種低沉的聲音不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從咽裏顯出幽靜來。“冷”指陽光的微弱,因為山的深僻,才顯出日色的“冷”來。 
  這裏講化景物為情思,是靠適用謂詞,這是指一般情況説的。也有光堆砌景物而不用謂詞,同樣能化最物為情思,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把六樣事物排在一起,中間不用謂詞,那就靠事物的排列來顯示情思,要是排亂了一樣事物就不行。雞聲是天亮前的雞叫,雞一叫,客店裏的旅客就要起來趕路,這時候,太陽還沒出來,天上只有月亮。趕路人的腳跡,印在板橋上的霜上。顯得霜濃,天已冷。這六樣事物靠着恰當的排列幫助我們理解它的含義,從而透露出旅客趕路辛苦的用意。這就從景物中見情思。不過這樣的例子是比較少的,一般説來,還是像上面説的,結合景物,用謂詞來表達作者的情思。 典型代表有詩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參考資料
  • 1.    尹均生主編,中國寫作學大辭典 第二卷,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5,第6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