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學污染

鎖定
chemical pollution 由於化學物質(化學品)進入環境後造成的環境污染。即因化學污染物引起的環境污染。這些化學物質有有機物和無機物,它們大多是由人類活動或人工製造的產品,也有二次污染物
按帶來的損害,化學污染主要分為環境荷爾蒙類損害,致癌、致畸、致突變化學品類損害,有毒化學品突發污染類損害等類型 [1] 
中文名
化學污染
外文名
chemical pollution

目錄

化學污染污染介紹

化學污染定義

化學對環境的污染
化學對環境的污染(3張)
化學污染(chemical pollution )由於化學物質(化學品)進入環境後造成的環境污染。即因化學污染物引起的環境污染。這些化學物質有有機物和無機物,它們大多是由人類活動或人工製造的產品,也有二次污染物。由於化學有機污染物的慢性長期攝入造成的潛在食源性危害已成為人們關注焦點,包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黴菌毒素、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某些致癌和致突變物(如亞硝胺等)以及工業污染物,如人們所熟知的二噁英等。

化學污染分類

全球已合成各種化學物質1000萬種,每年新登記註冊投放市場的約1000種。我國能合成的化學品3.7萬種。這些化學品在推動會進步、提高生產力、消滅蟲害、減少疾病、方便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在生產、運輸、使用、廢棄過程中不免進入環境而引起污染。
人們最為關注的是那些對生物有急慢性毒性、易揮發、在環境中難降解、高殘留、通過食物鏈危害身體健康的化學品,他們對動物和人體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危害。這些危害主要表現在 [1] 
一是環境荷爾蒙類損害。國際上對環境荷爾蒙研究很活躍。研究篩出大約有70種這類化學品(如二噁英等)。歐、日、美等20個國家的調查表明近50年男子的精子數量減少50%,活力下降,就是由於這些有害化學品進入人體干擾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導致雄性退化。
二是致癌、致畸、致突變化學品類損害。研究表明,約有140多種化學品對動物有致癌作用,確認對人的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約有40多種。人類患腫瘤病例的80%—85%與化學致癌物污染有關。致畸、致突變化學品污染物就更多了。
三是有毒化學品突發污染類損害。有毒有害化學品突發污染事故頻繁發生,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有的則造成嚴重生態災難。儘管各國政府採取了預防措施,事後採取了補救辦法,但也防不勝防。
為了防止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通過國際貿易可能給一個國家造成危害和災難,國際上採用事前同意程序公約(即鹿特丹公約)。1999年12月1日已有80個國家簽署了這個公約。有毒化學品污染在我國也客觀存在,從局部一些調查研究和監測數據看,情況比我們預想的要嚴重得多。我們應當組織一批科研監測力量開展調查研究,搞清現狀,制訂有針對性的策、法規、標準及有計劃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開發和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減少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

化學污染危害

據統計,到20 世紀末的50年間,男性的精子數量減少了50%,甚至有人認為人類如果不加以控制,最後會被自己創造的化學物質所消滅。儘管這有點危言聳聽,但環境中化學物質的危害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化學污染防治

1. 保證水源安全,衞生條件,人員場所的安排
持續提供安全飲用水的保障,是大災後最重要的一項防病措施。氯化物是可以廣泛獲得,廉價易用的藥品。用它可以有效抑制水中的大多數病原菌。人員安置計劃必須能夠提供足夠的水源,保證衞生條件,以及每個人都需要有滿足國際標準最低限的空間。
2. 保證基礎醫療護理條件
最基本的醫療護理條件對於疾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常見病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同樣重要的是提供進入二級和三級醫護設施的渠道。以下一些措施可以減輕傳染病的影響。
3. 監測/早期預警系統。
儘早發現有病例是保證迅速控制的關鍵。監測/早期預警系統應及早建立,以發現疾病的爆發並監控當地重要的流行病 [1]  。為應對污染引發的疾病爆發,需要有能迅速進行化驗採樣,儲存和運輸樣本的手段,以便進一步監測研究。比如,如果認為有疾病爆發的危險,則應該準備進行相關化驗的套件。
洗消是消除危險化學品災害事故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對人員的洗消和對事故現場及染毒設備的洗消。參戰人員在脱去防護服裝前必須進行徹底洗消,對於人員的洗消主要是除污更衣、噴淋洗消、檢測更衣,送醫院檢查,對於洗浴後檢測不合格的必須進行二次洗消直到合格為止。對於裝備器材的洗消,對於一般染毒器材可以採用把器材集中用高壓清洗機沖洗也可將可拆部件拆開用高壓清洗機反覆洗消等檢測合格後擦拭乾淨。對忌水的器材可用藥棉、乾淨的布取洗消劑反覆擦拭,檢測合格後方可離開洗消場。常用的洗消劑主要有一下幾種:氧化氯化型消毒劑、漂白粉、三合一(三次氯酸合二氫氧化鈣)、氯氨等。

化學污染污染面

化學污染食品安全

由於環境污染而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與人類健康直接相關的是環境對食品的污染,為了解食品污染問題,讓我們聽聽專家的説法。食品污染指什麼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在生產(包括農作物種植和動物飼養、獸醫治療)、加工、包裝和貯運過程中非故意加入食品中的物質,包括環境污染和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如黴菌毒素)。其中由於化學有機污染物的慢性長期攝入造成的潛在食源性危害已成為人們關注焦點。

化學污染水資源

在“激素海洋”中,對人類影響最大的首推具有蓄積性的農藥和化學雜質如二噁英等物質。這些物質在魚類身體中聚集量最高,它們隨雨水流入海洋,最終在大魚吃小魚的食物鏈富集在海洋上層的大魚體內,人吃了這樣的大魚,這些化學藥物會在人體內產生更大的聚集,危害人體健康。
吳永寧介紹,我國殺蟲劑、除草劑等農藥使用量也在增加,無論是人工合成的還是天然合成的農藥(包括代謝產物)對人類健康都有潛在危害,嚴重時可致人死亡。這些農藥一般為開放性使用,能夠對大氣和水源造成污染。有些物質還會在環境中持久存在並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產生生物放大效應。農藥的使用對食品安全直接產生的影響有:農藥通過殘留形式進入食品,敏感個體只要少量接觸就會產生有害生物學效應,而濫用和事故性污染也可能大量超標。而那些在環境中不容易降解、化學性質穩定的有機污染物被稱之為環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此外,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對人體的危害也是嚴重的,現已被證實的內分泌干擾物的環境化學物質達數百種之多,可來自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學品,包括烷基酚類、二噁英及來自塑料和食品包裝材料的鄰苯甲酸酯類等。人為污染來源包括農藥、染料、洗滌劑、塑料製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等。
從60年代的六六六、滴滴涕到1999年比利時因飼料引起的二噁英污染事件都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吳永寧介紹,二噁英及其類似物是一種環境持久性污染物,是沒有任何用途的工業化副產物,二噁英屬於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具有生殖毒性,可使雄性動物雌性化。此外它還具有神經毒性,對兒童智力發育影響尤為嚴重,可損害兒童認知功能。
除了農藥殘留之外,在動物飼養過程中預防和治療動物疾病中使用獸藥也會造成獸藥殘留問題。其中首先被關注的是抗微生物製劑,如抗生素的青黴素類、四環素類等,它們的潛在危害使人們在治療疾病時產生抗藥性、腸道菌羣失調,出現過敏症狀以及其它毒副作用,如氯黴素可以造成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我們應掌握蔬菜體內硝酸鹽含量常因其類型不同而異的特點。挑選蔬菜一般説來是葉菜類(油菜、菠菜)、根菜(如蘿蔔,花菜類(如菜花)、瓜果類(黃瓜、西紅柿)0冬季温室蔬菜因光照強度太弱,其差異更為明顯,冬季葉菜類硝酸鹽含量比果菜類高几十倍,甚至100倍,從而表明冬季食蔬菜更應挑選。另外市場上銷售的蔬菜,凡貯藏時間太長,尤其是那些已經變黃或出現病斑和開始腐爛變質的蔬菜,其菜體硝酸鹽已多半轉化為毒性很大的亞硝酸鹽,食後極易引起中毒,因此絕不能購買變黃變蔫的蔬菜。
究竟是什麼造成了生物界乃至人類發展的失調呢?隨着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廣泛應用於工、農業中的各種化學制劑、化肥、高效殺蟲劑對環境的污染,導致了人類生殖力下降,這些化學物質能夠干擾人類雌雄激素分子。
一項人類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人類的生殖內分泌障礙包括激素水平改變。生殖器畸形、精子活力降低或數量減少,發育異常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與環境內分泌有關。由於這些物質的親脂性,可以通過食物鏈發生生物富集生物放大,進入人體後也難以消除而發生聚集效果。

化學污染大氣

化石燃料的燃燒和不合理使用,都會造成大氣環境污染。如煤的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等氣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因;如石油燃燒的氮氧化物含鉛化物都會污染大氣環境,這些污染會腐蝕建築物、使土壤酸化、破壞土質結構,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動植物生物生命活動和生理機能。
氟氯代烷的排放,是造成臭氧空洞的成因。臭氧空洞的形成,同樣使得地面上的生物受到紫外線的輻射。
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會造成大氣污染,像農藥的藥味飄散在空氣中長時間不能消除,對植物生長,授粉及微生物和昆蟲等都會有影響。

化學污染動物

雌化現象
早期的一些研究發現,英國低地河域中有半數雄魚睾丸可產卵,日本以及非洲貝寧灣地區的淡水魚中的很多種類都產生了雌化現象,而在地中海、日本大阪灣、美國西部海岸的鹹水魚也不例外。早些時候,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澳大利亞40%的甘蔗蟾蜍變成雌雄同體,另外20%的蟾蜍正處於雄性雌性化的過渡中。
雄性面臨危險
這項在綜合了250份來自世界各地科學研究報告的結果顯示,環境污染對人類和野生動物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讓雄性處於危險之中。“男性基本的工具包正在受到威脅。”報告的作者英國科學家格温尼·里昂憂心忡忡地疾呼。
研究發現,無論是北極熊還是南非草原上的大羚羊,無論是深海鯨還是高空飛翔的蒼鷹,無不正在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其中,魚類受污染物影響的程度尤其嚴重,生活在受污染的水中,它們不僅進食污染物,還通過腮和皮膚吸入污染物,因此也是最早被發現性別扭曲現象普遍存在的物種。
性別扭曲
哺乳動物的性別扭曲也為人類敲響了警鐘。阿拉斯加州2/3的雄性黑尾鹿被發現患有隱睾症,科學家在北極發現了雌雄同體的北極熊。佛羅里達大學的盧·吉勒特教授警告説:“如果我們在野生動物中看到了問題,那麼我們就應該擔心類似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人類的男性身上。”
科學家們發現,造成雌雄混淆惡果的正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大多沒有可靠安全信息的化學品。這些有害的化學物質藏匿在食品包裝、化妝品、兒童爽身粉、傢俱、電子產品中,成為干擾荷爾蒙的隱形殺手。研究報告顯示,野生動物和人類接觸到的新化學品超過了10萬種,歐盟委員會承認,其中99%沒有得到充分監管,85%甚至沒有足夠的安全信息。因為干擾荷爾蒙,他們中很多被確定為“內分泌破壞者”或者“性別扭曲者”。
格温尼報告
格温尼報告得出的結論是:脊椎動物的幾大類(包括多骨魚、兩棲類、爬行類、鳥和哺乳動物)中每種雄性動物都受化學物質的影響,很多雄性脊椎動物雌性化已相當普遍。
男女比例
化學品污染對人類生育能力和男女性別比例的影響已經顯現。不久前,美國有研究顯示,那些懷孕期間接觸常見化學物質的女性,生下的男嬰生殖器短小,或者擁有女性化的生殖器。暴露在多氯聯苯(PCB)中的孕婦生下的男嬰,長大後更傾向於玩洋娃娃和擺弄茶具,而不是男孩子通常的舞刀弄棒。而在加拿大、意大利、俄羅斯等被性別扭曲化學品嚴重污染的地區,女孩的出生率是男孩的兩倍。僅在美國和日本,就有25萬女嬰“本該”是男嬰。
嚴峻的形式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不要讓男性成為瀕危物種!如果我們再不注意環境保護,或許包括人類在內的諸多物種,將來真的會像恐龍一樣永遠消失在地球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