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外之民

鎖定
化外之民,出自《唐律疏義·名例》的漢語成語,意思是指文化普及低的地區的人,多指儒家文化普及率很低的民族或部族,化外指政令教化所達不到的地方。
中文名
化外之民
拼    音
huà wài zhī mín
注    音
ㄏㄨㄚˋ ㄨㄞˋ ㄓㄧ ㄇㄧㄣˊ
出    處
《唐律疏義·名例》

化外之民成語出處

《唐律疏義·名例》:“諸化外之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1] 

化外之民成語釋義

指文化普及低的地區的人,多指儒家文化普及率很低的民族或部族,化外指政令教化所達不到的地方。

化外之民成語例句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談助》:“ 唐世既許在外為使者兼帶憲銜,故化外諸國世襲爵封者,仍不廢削。”
餘繼登 《典故紀聞》卷六:“誣告十人以上者,凌遲處死,梟首其鄉,家屬遷化外。”

化外之民成語用法

作主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