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匐枝蓼

鎖定
匐枝蓼(學名:Bistorta emodi (Meisn.) Petrov)是蓼科拳參屬小灌木,老枝匍匐。葉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7釐米,邊緣強烈外卷,上面綠色,中脈粗壯。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稀疏,長2-4釐米。分佈於中國(雲南、四川、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和克什米爾地區;生於海拔1300-3000米山坡石縫。 [1-3] 
中文名
匐枝蓼
拉丁學名
Bistorta emodi (Meisn.) Petrov
別    名
竹葉舒筋
紅藤蓼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3] 
石竹目
蓼科
拳參屬
匐枝蓼

匐枝蓼形態特徵

匐枝蓼 匐枝蓼
蓼科小灌木,簇生,高10-15釐米。老枝匍匐,多分枝,樹皮黑褐色,自節部生根,小枝直立,不分枝。葉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7釐米,寬0.3-0.6釐米,邊緣強烈外卷,上面綠色,中脈粗壯,微下陷,側脈明顯,呈羽狀,下面灰綠色,中脈突出,葉片比節間長,下部葉密集;托葉鞘筒狀,膜質,長2-3釐米,頂端急尖,開裂,無緣毛。
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稀疏,長2-4釐米,苞片卵形,膜質,褐色,頂端漸尖,每苞內具1-2花;花梗細弱,比苞片長;花被5深裂,紫紅色,花被片寬橢圓形,長3-3.5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中下部合生,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具3稜,褐色,有光澤,長約3毫米,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6-7月,果期8-9月。 [1] 

匐枝蓼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石縫,海拔1300-3000米。 [1-2] 

匐枝蓼分佈範圍

產於雲南、西藏。印度西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也有。 [1] 

匐枝蓼主要價值

醫藥:【彝藥】阿扭魯各,紅伸筋草,散血蓮:全草或根莖治療風濕關節疼痛,月經不調,傷風感冒,麻疹,咽喉腫痛《彝植藥續》。
醫藥:全草:淡,微温。舒筋活血。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