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匐,漢語二級字 [5]  ,讀作匐(fú),注音ㄈㄨˊ,〔匍匐〕見“匍”。 [1]  [6]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qgkl
倉    頡
pmrw
鄭    碼
ryjk
筆    順
35125125121
注    音
ㄈㄨˊ
總筆畫
11
部外筆畫
9
四角碼
27620
統一碼
5310

現代釋義

匐
匐讀fúㄈㄨˊ。從勹畐聲。勹畐會意。身所包滿為“匐”之範式。
1、本義:伏地。如:《説文解字》:“伏地也。從勹畐聲。”。 [1] 
2、文獻中皆“匍匐”連用,為聯綿詞。聯綿詞有些是以其中一字為重音表示義。一為襯音不表義。“匍匐”兩字重在“匍”字上。“匐”只作為陪襯音的輔助存在。 [2-3] 
3、“匍匐”見“”。
相關詞語: 壽陵匍匐 顛匐 匐伏 匐候 扶匐 邯鄲匍匐 匉匐 匍匐之救 匍匐而行 匍匐莖 匍匐前進
匐的異體字:
匐
現在統一簡化為“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下】【勹字部】匐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9
《唐韻》蒲北切《集韻》《韻會》鼻墨切《正韻》步黑切,𠀤音卜。《説文》伏地也。從勹,畐聲。《詩·大雅》誕實匍匐。《注》兒以手行也。
又盡力奔趨往也。《詩·邶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箋》盡力也。
又作服。《史記·范雎傳》膝行蒲服。《前漢·霍光傳》扶服叩頭。
又作伏。《前漢·韓信傳》俛出袴下,蒲伏。
又《集韻》步木切,音僕。義同。《集韻》或作𠣵。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