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匈人帝國

鎖定
匈人帝國(370年–469年)或稱匈奴帝國,是匈人歐洲建立的帝國,控制地區從中亞大草原到相當於如今的弗蘭德爾;從多瑙河河谷到波羅的海海濱。其領土包括現今的德國大部分、中歐巴爾幹烏克蘭。它的西部和西南部和西羅馬帝國接壤,東南方與東羅馬帝國接壤,但是北部和東部邊界無法確定。453年阿提拉死亡後,在領導權和繼承權的鬥爭下,帝國開始解體;469年阿提拉的兒子鄧吉西克陣亡後,帝國最終滅亡。 [1] 
匈人(Hun), 是一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在漢語中的稱呼。他們在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併入侵東、西羅馬帝國。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蹟有若干敍述。
中文名
匈人帝國
外文名
Hunnic Empire
建立時間
公元370年
滅亡時間
公元469年
所屬大洲
歐洲

匈人帝國民族

現代中文書籍有時也把他們稱為“匈奴人”,但匈人和古代位於中國大陸的匈奴人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無定論。近年來使用DNA等測試手段也和考古回答了這一問題。認為這兩個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證據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
匈人的種族、語系,未能考證。現代考古學只透過歐亞草原出土的文物,瞭解此一古民族的歷史。 [2] 

匈人帝國歷史沿革

匈人帝國阿蘭滅亡

350年,當時的阿蘭國堪稱強國,阿蘭王傾全國之兵與匈人軍戰於頓河沿岸,卻遭慘敗,阿蘭王被殺,阿蘭國滅,阿蘭餘部最終臣服於匈人。匈人在西方史書第一次出現即伴隨着阿蘭國的滅亡,整個西方世界為之震動。滅亡阿蘭國後,匈人在頓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幾年,然後在他們年邁的國王巴蘭比爾的帶領下繼續向西方進攻。 [2] 

匈人帝國民族征服

374年時,位於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東哥特王國是一個成立不久的國家。它遼闊的疆土東起至頓河,與阿蘭人接壤;西至德聶特河與西哥特人為鄰;南起黑海北至德聶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人聯同被征服的阿蘭人,大軍進入東哥特領土,曾被東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機造反,內亂以致東哥特人屢戰屢敗,終於375年投降。
東哥特人滅國後,匈人接着繼續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聶斯特河為險,布兵防守,試圖擊匈人軍於半渡。匈人軍隊一邊在河對岸作勢佯攻,大部卻從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這邊西哥特人在河岸構築工事備戰正酣,卻不料被攔腰一頓痛打,數十萬人馬渡過多瑙河逃入羅馬帝國境內,並於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敗羅馬皇帝瓦倫斯,由此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沒法控制管轄下的諸侯和領土。
匈人再征服北方的諸日耳曼部落,奪取了潘諾尼亞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盡入匈人之手。匈人驅逐日耳曼人等民族使得民族大遷徙,從而滅亡羅馬帝國

匈人帝國各省進攻

395年冬,匈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 400年,匈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後對色雷斯連年侵擾。 431年,東羅馬帝國不得已,答應每年向匈人交納貢税,並允許他們在境內的幾個城鎮進行互市。
435年左右,阿提拉對南俄羅斯和波斯帝國發動了一系列的突襲。不久他將目光投向了拜占庭,逼使東羅馬繳納更多的貢税,並且不斷插手西羅馬帝國的外交事務。羅馬自然無法滿足這年年高升的貢税,匈人則以此為藉口於441年向拜占庭宣戰,大肆洗劫巴爾幹半島,442年才被東羅馬的阿斯帕爾將軍阻截於色雷斯地區,被迫後撤。
443年,匈人攻到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東羅馬全軍覆沒,不得已籤城下之盟,與匈人訂立和約。
約於公元445年,即匈人撤向內陸地區後不久,布萊達便被阿提拉殺害。在殺害布來達後,阿提拉成為唯一統治匈人的君主,並再度將矛頭指向拜占庭帝國

匈人帝國匈族帝國

由448年至450年,匈族帝國的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在阿提拉在政的時期,他甚至派出使節團到其他國家進行外交考察,以此拉攏同盟、強化貿易活動。

匈人帝國帝國瓦解

羅馬軍隊在教皇里奧一世的率領下,打敗阿提拉帶領的匈人。 451年,在意大利本土,入侵的匈人被擊退。
450年,阿提拉轉而進攻西羅馬帝國,他帶着大約十萬名戰士渡過了萊茵河。在向前推進的一百英里內,匈人軍團洗劫了位於現今法國北部的大部分村莊。羅馬護國公埃提烏斯組織了一支軍團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抵抗正在圍困奧爾良城的阿提拉。雙方在沙隆的決戰中,狄奧多里克一世戰死,然而阿提拉終於被羅馬打敗。儘管匈人的戰力沒有被完全毀滅,這場戰役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具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戰役之一,它阻止了整個基督教的覆滅和遊牧民族控制歐洲的後果。
453年,阿提拉驟逝,據傳是在迎娶日耳曼公主的第二天被發現死於動脈破裂(參見阿提拉)。在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人之後,曾經稱雄一時的匈族帝國面臨着崩潰的邊緣。異族的奴隸紛紛起來反抗,不同的派系為了爭奪統治權而激戰不休。匈族帝國最終由於汪達爾人部落等新敵人的入侵而滅亡,從歷史的長河中消逝不見了。
阿提拉死後,他的後裔退至頓河口,分裂成兩部,庫特利格爾匈奴,烏特利格爾匈奴(曾經與西突厥可汗達頭聯手圍攻克裏米亞的刻赤) ,他們互相攻擊,最後存在至保加爾人到南俄時期。保加爾人被認定與庫格利格爾匈奴有關,他們是楚瓦什人的祖先。公元453年阿提拉死後,匈人退到匈牙利一帶,後來又往東退到烏克蘭的西南部。其子衣爾納克(Ilnak)在南俄草原頓河一帶活動。這時候東羅馬史料中已改用保加爾國(Bulgharei)來稱呼Irnak政權了。
東亞的北匈奴在被漢王朝軍隊擊敗之後西遷,其後是否成了入侵歐洲的匈人尚無定論。 [2] 
  • 辨析
根據秦漢時的漢籍史料等文獻記載,當時匈奴活躍於中國北疆境外及中亞的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中亞河中地區和圖蘭地區。其戰鬥力和機動性較高,使他們在與對方作戰中經常佔有優勢,尤其在與一些農耕文明的民族作戰時。後來匈奴於兩漢時期屢被打敗後,匈奴的一分支北匈奴於155年被鮮卑沉重打擊下,最終於158年被丁零擊敗之後開始西遷到圖蘭地區。有人認為他們就是於公元372年左右進入了歐洲的匈人的祖先。但是歐洲匈人出現比匈奴人撤離中原漢朝邊境晚了2個世紀,從目前的考古發現,無論是宗教儀式、風俗習慣、政治結構、藝術方面等匈奴人與匈人都有着較大的差異。所以匈奴人不同於匈人 [3]  [2] 

匈人帝國匈人君主

君主名
西文
上任時間
退位時間
其他
巴蘭比爾
-
約350年
-
烏單
Uldin
-
約至415年
-
俄塔
Oktar
約415年
約至420年
烏單之子。在位期間與其兄弟盧阿、蒙杜克共同執政
盧阿
又作盧支拉斯
Rua, Rugu
Rugilas
約415年
約至433年
俄塔之弟
蒙杜克
Mundzuk
約415年
-
俄塔之弟
佈雷達
Bleda
約434年
444年
蒙杜克之子。在位期間與其弟阿提拉共同執政
阿提拉
Attila
約434年
453年
佈雷達之弟
愛拉克
Illak
453年
455年
阿提拉長子
鄧吉西克
Dengesik
約453年
468年
愛拉克之弟,為東羅馬所殺 [4] 
參考資料
  • 1.    Heather, Peter. The Huns and the End of the Roman Empire in Western Europ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1995, 90: 4–41.
  • 2.    《匈人和匈奴人》韓百詩 法國《史學雜誌》第200 卷1969 年
  • 3.    為什麼我們會把匈奴、匈人、匈牙利人混為一談?  .百度貼吧.2016-12-11[引用日期2017-01-31]
  • 4.    Sinor, Denis. The Hun Perio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1. publ. Cambridge [u.a.]: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0: 17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