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匈奴中郎將

鎖定
匈奴中郎將,漢魏晉北朝軍事職官名稱。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50年),南匈奴向東漢稱臣,東漢始置匈奴中郎將,由段郴擔任,將兵衞護南匈奴,治所云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同年又遷往西河郡美稷縣(今內蒙古準格爾旗一帶)。 [3] 
漢和帝永元四年(92年)東漢連番重創北匈奴,北匈奴退居伊吾,於除鞬單于到蒲類海請求歸降東漢。於是,東漢又在伊吾地區(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設立護匈奴中郎將,領護北匈奴,“如南單于故事”。 [4]  自此,南、北匈奴一併歸東漢領護,史稱“並恩兩護”。 [5] 
魏晉北朝沿置。魏時為第四品官,晉代不常置。北魏初沿置,秩第三品中,天興四年(公元401年)罷。 [2] 
中文名
匈奴中郎將
創    立
晉北朝沿置
魏    時
第四品官
罷    免
天興四年(公元401年)

目錄

匈奴中郎將簡介

匈奴中郎將,漢魏晉北朝軍事職官名稱。

匈奴中郎將由來

漢代設置匈奴中郎將或使匈奴中郎將,擁節,秩比二千石 [1]  主監護南單于,故後世又稱護匈奴中郎將,而且督幽、並、涼三州及度遼、烏桓二營。其地位當在度遼將軍、烏桓校尉之上,行督率之責。其部屬還有從事和掾若干人。魏晉北朝沿置。魏時為第四品官,晉代不常置。北魏初沿置,秩第三品中,天興四年(公元401年)罷。 [2] 
其下置從事二人,有事隨事增之,掾隨事為員。 [1]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
  • 2.    季德源主編:《中華軍事職官大典》,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第384頁
  • 3.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六》:“(建武二十六年)詔遣中郎將段郴、副校尉王鬱使南匈奴,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使者令單于伏拜受詔,單于顧望有頃,乃伏稱臣。拜訖,令譯曉使者曰:“單于新立,誠慚於左右,願使者眾中無相屈折也。”詔聽南單于入居雲中,始置使匈奴中郎將,將兵衞護之。……復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因使段郴、王鬱留西河擁護之,令西河長史歲將騎二千、弛刑五百人助中郎將衞護單于,冬屯夏罷,自後以為常。”
  • 4.    《後漢書•袁張韓周列傳》:明年,北單于為耿夔所破,遁走烏孫,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屬。憲日矜己功,欲結恩北虜,乃上立降者左鹿蠡王阿佟為北單于,置中郎將領護,如南單于故事。
  • 5.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三年,北單于復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單于,將右温禺鞬王、骨都侯已下眾數千人,止蒲類海,遣使款塞。大將軍竇憲上書,立於除鞬為北單于,朝廷從之。四年,遣耿夔即授璽綬,賜玉劍四具,羽蓋一駟,使中郎將任尚持節衞護屯伊吾,如南單于故事。……遂復更立北虜,反其故庭,並恩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