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包公傳説

鎖定
 北宋名臣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不阿而著稱,後人敬稱其為“包公”,慶曆元年至三年(1041-1043)包公任職端州,在當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説,仍廣泛流傳於肇慶市端州區以及周邊的高要市、鼎湖區。 [1] 
中文名
包公傳説
所屬朝代
北宋
包公任職端州一事見於《宋史》卷三一六之“包拯傳”:“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圍繞這段史實,端州當地百姓千百年來敷衍、傳播着無以計數的包公傳説。按照傳説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對他清明廉潔、高尚品德的讚揚,如“擲硯化渚洲”傳説;二是對他執法公正、斷案如神的歌頌,如“包公鎖蛟龍”“包公收妖”“包公為蟛蜞伸冤”“龍的珠寶”等傳説;三是對他不畏權貴、為民請命的稱許,如“包公巧破血衣案”“鐵樹開花”“填拐命”等傳説。
端州時期的包公在當地民眾的口頭傳承中,不斷神化,被賦予了各種神奇的事蹟。這些傳説口耳相承,代代流傳,其中有些被整理、編輯和出版成書籍,有的被改編成粵劇搬上舞台。在肇慶,仍有許多遺蹟、遺址和紀念物等與包拯軼事典故和傳説有關。如遺蹟有龍頂崗包公井、米倉巷包公井以及七星巖包拯題字;遺址有包公曾工作過的端州州署,包公任職端州期間修建的廣儲倉、崧台驛、星巖書院、寶光寺、文昌宮,以及其他五口井等等;與包公有關的還有包公文化園、包公祠以及硯洲島、黃布沙等。
包公端州傳説既是包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端州地方文化的重要構成因素,具有突出的民間文學和歷史文化價值。隨着時代的發展,包公在端州的傳説逐漸湮沒,包公端州傳説瀕臨失傳,有必要儘快加以保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