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包乾

(原安東省警衞大隊政委)

鎖定
包乾,蒙古族,1911年5月14日出生,遼寧省鳳城縣人。原名包粹英。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家鄉參加東北民眾自衞軍,進行抗日活動。
中文名
包乾
別    名
包粹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日期
1911年5月14日
逝世日期
1946年
職    業
1946年任安東省警衞大隊政委
主要成就
1946年在堅持敵後鬥爭中壯烈犧牲
出生地
遼寧省鳳城縣

目錄

包乾簡介

1933年進關尋求抗日救國之路,在北平(北京)東北中學讀書,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先後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東北軍學兵隊,進行抗日救亡鬥爭。1937年參加北平西山游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先後任晉察冀第5支隊1總隊2大隊、1營2連連長、1分區3團3營副營長。1939年在一次與日軍激戰中負傷。1940年調平西行政專員公署工作。1942年調延安任教導2旅作戰科長。1945年“九三”抗戰勝利後被派回東北家鄉,任鳳城縣縣委委員、縣公安局長。1946年任安東省警衞大隊政委,同年11月,在堅持敵後鬥爭中壯烈犧牲。 [1] 

包乾生平

1929年5月,包乾在職業中學畢業前夕,因帶頭反對日本人拉攏學生去安東鎮江山逛櫻花會,被開除了學籍。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包乾在安東林科高中讀書。不久家鄉傳來信息,為了驅逐日軍,衞我中華,人們自發組織起抗日義勇軍。不甘心做亡國奴的包乾,抑不住心頭激奮,於1931年冬棄筆從戎,參加了抗日隊伍。
1931年12月,包乾得知東溝縣黃土坎子大黃旗村村長馬興禮有支手槍。馬是包乾的叔丈。他找到馬興禮説︰“現在日本人到處收槍支,你那支槍看來要保不住了,要叫日本人收去打中國人。你給我就可以用它打日本人。”馬興禮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把手槍交給了他。這時,他已是自衞軍的上尉參謀。他膽大心細,經常帶領隊伍,四處活動,宣傳抗日,發動羣眾,擴大影響,使很多人投入了抗日洪流,並多次參加對日偽軍的戰鬥。
1933年,由於日軍“掃蕩”猖獗,使抗日隊伍處於嚴重困難境地。是年8月,日軍為截奪李春潤埋藏在紅旗三義廟塔溝的軍火,與自衞軍發生了激烈戰鬥。因李春潤負傷急需治療,決定送山東煙台治傷。9月初,作為護送人員之一的包乾,從黃土坎海邊乘船來到了山東煙台,離開了自己的家鄉。
1933年秋,包乾從山東煙台輾轉來到北平,在東北中學借讀。東北中學的學生大多是從東北流亡到北平的青年,他們除了學習之外,日夜奔忙於抗日救亡運動。
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暴發。包乾加入了遊行行列,高呼“反動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反對華北自治運動”、“停止內戰”等口號,在遊行中表現勇敢,與軍警進行了英勇搏鬥。
1936年2月,包乾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在組織領導下,他廣泛聯繫流亡青年,開展抗日宣傳,參加了各種形式的抗日救亡鬥爭。
由於包乾思想進步,鬥爭堅決,很快成為黨的積極分子。1936年10月,北平地下黨組織派他去西安東北軍的學兵隊學習。這個學兵隊是1936年9月劉瀾波主持東北軍工作委員會時協助張學良在西安城內辦起,由宋黎(當時任張學良的秘書)負責具體事宜。辦學兵隊的目的是為培養一批進步的中、下級軍官,充實到東北軍各部隊中去。中共東北軍工委通過北平地下黨先後秘密派來三批抗日進步青年、民先隊員和少數黨員。包乾在學習中,受到黨的啓發和教育,提高了對抗日救國的認識,更加堅定了鬥爭信心。西安事變後,學兵隊被解散,包乾於1937年5月回到北平,參加了地下黨負責人汪之力親自領導的集訓隊學習。
1937年7月,在北平西山一帶出現了一支流散在關內的原東北抗日義勇軍趙同、高鵬、紀亭榭等人所組織的20多人的抗日隊伍。北平地下黨組織為了把這支隊伍建成黨所掌握的抗日遊擊隊,派了一批黨員和積極分子參加這支隊伍,包乾也是派進人員之一。不久這支隊伍便發展到五六十人。他們白天隱蔽在青紗帳裏,晚間便到西直門、阜成門、德勝門附近,進行遊擊活動。同年8月下旬的一個晚上,包乾和總隊長紀亭榭來到德勝門外,路過警察分駐所時,發現屋裏只有一名警察坐在椅子上打盹。包乾見是奪槍的機會,於是與總隊長研究對策。不一會兒,只見包乾大吵大嚷,拉著紀亭榭找警察“告狀評理”。那個警察剛要睜眼,紀亭榭一步搶上去,將手槍抵在警察胸前,包乾迅速上前把掛在牆上的五支步槍卸下槍栓,對警察厲聲道︰“走,快給我們扛著送去。”失魂落魄的警察老老實實地把槍扛到郊外。包乾借著星光寫個收條︰“抗戰勝利後還你”。並説︰“憑你今晚送槍有功,饒你條狗命,滾回去!”包乾和紀亭榭奪槍勝利,很快把槍安全帶回營地。
1937年8月21日,游擊隊瞭解到北平德勝門外有座河北省第二監獄,獄裏押著七八百名政治犯,其中不少人是共產黨員,看守人員有60多人,有雜牌步槍45支,輕機槍三挺。游擊隊決心襲擊監獄,便派包乾偵察情況。包乾通過關係找到監獄看守,掌握了監內全部情況,瞭解到政治犯集中關在洪字號、月字號、張字號。包乾將情況向游擊隊領導進行了彙報。游擊隊領導經過研究決定夜襲這座監獄,但不能強攻,只能智取,行動時間定在22日夜晚。首先由包乾、冷拙二人率十幾名游擊隊員去德勝門,監視和阻擊城內敵人出動。隨後隊伍向監獄移動。監獄大門緊閉著,喬裝成日本軍官的游擊隊員,帶著翻譯和偽軍向監獄走來,以日本城防隊查監獄的名義騙開大門。喬裝日本軍官的吳靖宇用槍點著一個看守腦門,叫他不要動,游擊隊員一擁而上,用短槍逼著守獄人員進到屋裏。接著隱蔽的游擊隊員跑步進來,分別把住道口,切斷電話線,查明槍支存處,繳了全部武器。游擊隊戰士砸開牢門,並大聲呼喊︰“抗日遊擊隊救你們來了,請你們快出來跟我們走。”整個監獄立即歡呼起來,一片沸騰。驚醒的德勝門外放哨警察,鳴槍報警,接著偽警察隊就向監獄撲來。包乾在隱蔽處等著警察隊靠近,步槍和輕機槍一起開火。敵人不明虛實,倉皇退回。游擊隊迅速集結,救出的“犯人”向郊外撤去。撤到郊區後,都集中在一起,游擊隊號召他們參加抗日軍,不願參加的可以回家。大部分人蔘加了抗日隊伍。游擊隊一時擴大到七八百人。同時宣佈,這支隊伍正式定名為“國民抗日軍”,下設三個總隊、包乾擔任二總隊五大隊長。 [2] 
1937年9月8日,國民抗日軍到黑山扈執行任務。黑山扈位於從北平西直門到温家、陽坊的交通要道上,距青龍橋日軍據點較近。日軍偵知後,派出一股部隊,分乘兩輛軍車向黑山扈進攻。敵軍從山下經過,被我軍警戒部隊開槍截擊,一輛被截獲,一輛逃跑。下午2時許,日軍從紅山口一帶向黑山扈進攻,包乾率五大隊下山迎頭阻擊,攔住日軍去路。守山頭的敵人用猛烈的火力,阻擊我軍前進。包乾指揮部隊向敵人佔據山頭猛攻,很快將日軍擊退。正在這時,從北平方向飛來四架飛機、低空擦著山頭飛過。這架飛過去,那架又飛回來,來回盤旋。發現這一情況,包乾沉著鎮定,看準時機,指著飛機高聲下令︰“同志們,狠狠地打!”中隊長蘇家順舉起機槍,一梭子彈射了出去,戰士們用步槍也打。眼看這架敵機中彈搖晃翅膀俯衝下來,只聽一聲轟響降落在小清河西的農田裏,隨即升起一團煙霧。包乾和戰士們熱烈歡呼,高興的跳了起來。
1937年10月7日,敵人出動一個師、近萬人的兵力,配有20架飛機、20輛坦克及騎兵隊,向國民抗日軍分路合圍“掃蕩”。下午,包乾與總隊長紀亭榭在妙峯山頂研究戰鬥時,突遭20架飛機輪番轟炸。包乾一面指揮戰鬥,將紀亭榭總隊長救出,一面組織戰士突圍,連夜從南山口轉移進入山區。 [2] 
1937年10月,包乾在宛平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鬥爭更加堅決,作戰更加勇敢,被稱為游擊隊裏“五虎上將”之一。同年11月,國民抗日軍在北平郊區山中頻繁活動,打擊日本侵略軍。包乾率領200多名戰士和二中隊在響堂一帶活動,一天上午10點多鐘,二中隊的中隊長高樹峯在戰鬥負傷,流血不止,包乾讓一戰士背傷員撤退,自己帶領其餘戰士,向敵人猛攻還擊,在消滅一部分後,撤出了澗子溝陣地,回到齋堂臨時根據地。
1937年12月25日,經八路軍批准,將國民抗日軍編入八路軍。1938年1月5日,聶榮臻司令員在全軍大會宣佈“國民抗日軍”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包乾被任命為第五支隊一總隊二大隊長。 [2] 
1938年3月,日軍突然襲擊阜平城晉察冀軍區駐地,聶榮臻司令員親自指揮第五支隊在阜平城以西的東西莊阻擊敵人,包乾率部衝在前頭和敵人展開的白刃戰。在一片喊殺中,敵人倉皇敗退。包乾指揮部隊緊追猛打,一直追到十餘里外的五林口才勝利返回營地。這次東西莊阻擊戰,第五支隊殲敵千餘名,給日軍沉重地打擊。
4月初,部隊奉命趕回平西。敵人在金波、紫陽關、王安鎮、浮圖峪設了據點,這裏有敵人運輸隊往來。一天,我軍偵知敵人運輸隊押運滿載給養、彈藥的20餘輛馬車,將從紫陽關路經浮圖峪到萊源縣。第五支隊決定伏擊敵人,並選定二道河村西山溝為伏擊區。當夜,一總隊埋伏在二道河後山崗,包乾率二大隊佈置口袋戰,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活捉兩名,打死、打傷四名日軍,繳獲輕機槍三挺、三八式步槍百餘支、歪把子機槍四挺、手槍十餘支和滿載大米罐頭等食品的軍車十餘輛。這次戰鬥在晉察冀部隊戰鬥中,成為乾淨利落,全殲敵人的一次著名戰鬥。包乾領導的大隊立了大功,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通令嘉獎。接著部隊整編,總隊改為營連建制,包乾任一營二連連長。4月下旬支隊命令進駐齋堂。 [2] 
5月12日,為配合鄧(華)宋(時輪)支隊東進,晉察冀軍區命令五支隊襲擊北平陽坊、昌平、石景山等敵人據點。一營偵知陽坊鎮內駐偽憲兵隊150餘人,集中駐在一個大廟裏。當夜,第五支隊將鎮子包圍,包乾的連隊衝向大廟,打得敵人狼狽逃跑,擊斃敵人數名,繳獲槍支30多支。
8月,第五支隊奉命編為一分區第三團,紀亭榭為團長,包乾為第三營副營長。
1939年5月,第三團行軍至清西陵附近的山口時,與日軍相遇,經過一場激戰,敵人敗退。包乾率三營猛烈追兵,敵人發炮阻擊,包乾被敵炮彈打傷了右腳倒下。戰士們要扶他起來,包乾大喊︰“別管我!趕快衝上去,把日本鬼子全部消滅!”團長紀亭榭趕到,命令一班長立即把包乾送到後方醫院。在醫院裏,包乾先後動了三次手術,最後鋸掉了膝蓋下面的小腿,痊癒之後,接上了假肢。回部隊後團裏為解決他走路困難問題,給他買頭驢子騎。1940年,包乾分配到後方,在平西行政公署工作。
1942年,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包乾,到延安任教導旅作戰科科長,一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
1945年抗戰勝利後,包乾響應黨中央關於東北籍幹部回東北工作的號召,由延安回到東北。10月4日,包乾到安東省委報到,當即被派到鳳城縣任公安局長。
包乾任公安局長期間,工作認真負責。他騎著馬,有時拄著棍子,拖著假腿,四處奔波,聽取羣眾呼聲,瞭解敵情,親自指揮公安隊與日偽殘餘進行鬥爭,將罪大惡極的偽副縣長日本人三橋勝彥、教育科視學官羽田昌司、偽協和會骨幹金時憲、甘心為日本侵略者效勞的翻譯官白華欽等處決。人民羣眾對他這種為民族雪恥、為民伸冤的正義行動拍手稱快。 [2] 
1946年4月,包乾得到土匪蓋景珍夜宿白家河沿白家大院的情報,親自指揮公安隊到鄉下進行圍追堵截,由雞冠山新志村夜間急行軍三個小時趕到白家河沿,立即攻擊。當蓋景珍聞知是包乾親自帶隊時,帶領百餘人的匪幫,跳越後牆逃走,很長時間不敢去鳳城縣境內活動。 [2] 
同年6月,安東省委調包乾到安東警衞大隊,任政治委員。9月,省委派警衞員送他到大連裝配假腿。經20多天時間,將木製的假腿換成膠製假腿。10月初,他由大連返回安東,途中汽車壞了他改乘木船,到孤山上岸後才知道國民黨軍隊已進佔安東。他和警衞員馬某到鋪板石溝裏的羣眾家住下。第二天馬某到鳳城瞭解情況,在回來的路上,遇到國民黨軍隊,便棄械投敵,參加敵保安十一支隊。包乾在鋪板石溝等了一天,不見馬某返回,並聽説,鳳城境內有我軍活動,便一人奔向楊木鄉尋找我軍隊伍。10月19日傍晚,包乾在韓家村找到了安東縣長於鏡清,率領縣大隊向後方轉移,遂相約在楊木鄉韓家堡住下。10月10日清晨,遭到敵軍第十一支隊的襲擊,安東縣大隊突圍,包乾因腿殘疾行動不便,便隱蔽在羣眾房後的苞米秸碼子裏。因壞人告密,敵人包圍了包乾隱蔽處。雙方槍戰中,包乾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5歲。 [2] 
參考資料
  • 1.    包乾  .中共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引用日期2012-06-18]
  • 2.    包乾  .中華英烈網[引用日期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