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勦説

鎖定
有打斷別人的言説,抄襲別人的言論為己説之意。出自資治通鑑。
中文名
勦説
出    自
資治通鑑
年    代
唐朝
勦説
打斷別人的言説。《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四年》:“上騁辯必勦説而折人以言,上眩明必臆度而虞人以詐,如是則下之顧望者自便而切磨之辭不盡矣。” 胡三省 注:“此所謂勦説者,以人言未竟,勦絕其説而伸己之説也。”
抄襲別人的言論為己説。《禮記·曲禮上》:“毋勦説,毋雷同。” 鄭玄 注:“勦,猶擥也,謂取人之説,以為己説。” 北周 庾信 《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公弱齡早慧,幼學夙成,立必方正,言無勦説。”勦,一本作“ 剿 ”。 明 宋濂 《題陳忠肅公疏文跋語後》:“若夫君子小人,進退有系於家國安危者,史臣褒貶,已有定論,茲不復勦説雲。” 梁啓超 《萃報敍》:“又報章體例未善,率互相勦説,雜採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