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勞苦功高

鎖定
勞苦功高是一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1] 
“勞苦功高”的意思是形容做事勤苦而功勞很大;多用以慰問和讚頌別人。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定語。 [1] 
中文名
勞苦功高
拼    音
láo kǔ gōng gāo [1] 
近義詞
功德無量、公垂竹帛 [1] 
反義詞
勞而無功徒勞無益 [1] 
出    處
《史記·項羽本紀》 [1] 
注音字母
ㄌㄠˊ ㄎㄨˇ ㄍㄨㄙ ㄍㄠ [1] 

勞苦功高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説,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 [1]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勞苦功高”。 [1] 

勞苦功高成語故事

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間,項羽率軍攻破了劉邦派兵防守的函谷關,進駐鴻門,欲與劉邦一決雌雄。
當時,項羽擁兵四十萬,號稱百萬,而劉邦只有區區十萬的兵力。項羽要進軍灞上的消息傳出後,其叔項伯深為其好友、時任劉邦部將的張良的安危擔憂。他連夜飛騎灞上,通知張良逃走避禍。張良於是陪項伯去見劉邦。經過張良和劉邦的解釋,項伯答應從中調停,並讓劉邦第二天到鴻門去向項羽謝罪。
次日,劉邦率領張良、樊噲和侍衞赴鴻門。項羽大擺盛宴款待劉邦。席間,項羽的謀士范增,讓項羽的堂弟項莊以舞劍助酒興,伺機刺殺劉邦。項伯識破了詭計後便拔劍起舞,以身體掩護劉邦。張良見形勢不妙,速到營門外面找樊噲,説明了席上的情景。樊噲立刻一手握劍,一手拿盾牌護身,衝進營門,拉開軍帳的帷幕,睜大眼睛看着項羽,怒髮衝冠,連眼眶都要裂開了。
項羽大驚,按劍發問:“來客是誰?”張良為他們作了介紹,項羽隨即命左右賜給樊噲一杯酒。侍者聽罷便拿了大杯的酒,樊噲舉杯一飲而盡。項羽又説:“賞他一隻豬肘。”於是侍者又給樊噲一隻生的豬肘。樊噲以劍為刀,以盾為案板,將豬肉切碎了大吃起來。項羽看了讚道:“真是壯士!還能喝酒嗎?”樊噲説:“我連死都不怕,區區一杯酒何足掛齒!”
“我還有幾句話奉勸大王。”樊噲義正辭嚴地説,“從前,秦王殘暴似虎狼,殺人惟恐不多,處罰人惟恐不重,因此天下人都反對他。楚懷王跟起義的將士約定説:‘誰先攻破秦軍進入咸陽的,就當秦王。’現在沛公先攻破秦軍,進入成陽,城裏的東西絲毫也不敢動,等待大王到來。他派遣將士守住函谷關,本是防備其他隊伍進出,以防意外。沛公這樣勞苦功高,沒有賞賜也罷了,大王反而聽了讒言,欲殺有功之人,難道這不是繼續走秦朝敗亡的道路嗎?大王不應該這樣做啊!”
項羽聽罷樊噲一席話,無言以對,只説“坐吧”。於是,樊噲便在張良旁邊坐下。坐了片刻,劉邦託辭入廁,藉機叫樊噲一起出去。劉邦意欲不辭而別,但又怕惹怒了項羽,正在猶豫不決之間,樊噲説:“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劉邦率領樊噲和少數侍衞,從小路急忙趕回了灞上。
劉邦令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行,並把隨身帶來送給項羽的一雙白壁和贈於范增的一雙玉斗交給張良,由他代送。張良估計劉邦已回到軍中,才對項羽説:“沛公不勝酒力,先行回去了,特意託他送給大王白璧一雙,贈於范增玉斗一雙。”項羽別無選擇,只好收下玉璧。
范增大為惱火,拔劍擊破玉斗,衝着項羽説:“唉!豎子不足與謀,將來奪取將軍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無疑了,我們等着當俘虜吧!” [2] 

勞苦功高成語寓意

鴻門宴上,殺機暗藏,雖是宴會,實為戰場。在這一場戰爭中,勝者無疑是劉邦。“勞苦功高”的劉邦未在鴻門宴中被殺,所以後來才有了後來的故事。書中劉邦的遭遇告訴人們,無論付出多少汗水,獲得多少成就,都不能驕傲自滿,而應謙虛謹慎,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紛爭,在危難時化險為夷。 [2] 

勞苦功高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1] 
  • 成語示例
近代·茅盾《子夜》:“這是決戰的最後五分鐘了!這一班勞苦功高的‘英雄’,手顫顫地舉着‘勝利之杯’,心頭還不免有些怔忡不定。” [1] 
近代·趙爾巽《清史稿·阿濟格傳》:“王及行間將士馳驅跋涉,懸崖峻嶺,深江大河,萬有餘裏,勞苦功高。” [3] 
參考資料
  • 1.    勞苦功高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23]
  • 2.    墨人主編.中華成語典故 2 精裝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11:228-229
  • 3.    謝謙編著.國學詞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