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勞氏粘蟲

鎖定
勞氏粘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分佈在廣東、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幼蟲食性很雜,可取食多種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危害的牧草有蘇丹草、羊草、披鹼草、黑麥草、冰草、狗尾草等,以及麥類、水稻等作物。
2020年9月15日,勞氏粘蟲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 [1] 
2023年3月7日,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2023年)》。 [3] 
中文名
勞氏粘蟲
拉丁學名
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
動物界
鱗翅目
夜蛾科
分佈區域
廣東、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河南等地

勞氏粘蟲名稱

勞氏粘蟲
拉丁名: 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
勞氏粘蟲 勞氏粘蟲
英文名 :mythimna lorgi
別稱:虸蚄、天馬、剃枝蟲、鱗翅

勞氏粘蟲生長髮育

幼蟲咬食葉片,1—2齡幼蟲僅食葉肉,形成小圓孔,3齡後形成缺刻,5—6齡達暴食期。

勞氏粘蟲危害性

危害嚴重時將葉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稈。

勞氏粘蟲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4—17毫米,翅展30—36毫米,灰褐色,前翅從基部中央到翅長約2/3處有一暗黑色帶狀紋,中室下角有一明顯的小白斑。腎狀紋及環狀紋均不明顯。腹部腹面兩側各有1條縱行黑褐色帶狀紋。卵饅頭形,直徑0.6毫米左右,淡黃白色,表面具不規則的網狀紋。幼蟲幼蟲一般6齡,體長17—27毫米,體色變化較大,一般為綠至黃褐色,體具黑白褐等色的縱線5條。頭部黃褐至棕褐色,氣門篩淡黃褐色,周圍黑色。蛹尾端有1對向外彎曲叉開的毛刺,其兩側各有一細小彎曲的小刺,小刺基部不明顯膨大。

勞氏粘蟲生活習性

勞氏粘蟲在廣東一年發生6—7代,在福建、江西等省一年發生4—5代,在福建1—5代卵期,平均天數分別為10.5天,4.6天,3.6天,4.5天,7.8天,各代幼蟲期為40.5(40—41)天,23.5(19—30)天,25.3(22—30)天,263(22—31)天。成蟲對酸甜物質的趨性很強,羽化後的成蟲必須在取得補充營養和適宜的温濕度條件下,才能進行正常的交配、產卵。喜在葉銷內面、葉面上產卵,並分泌粘液,將葉片與卵粒粘卷。雌娥產卵量受環境條件影響很大,一般可產幾十粒至幾百粒,多者可產千粒左右。幼蟲共6齡,有假死性。白天潛伏在草叢中,晚上活動為害,老熟幼蟲常在草叢中、土塊下等處化蛹。

勞氏粘蟲防治方法

1.誘殺成蟲 從娥子數量上升時起,用糖醋酒液或其他發酵有酸甜味的食物配成誘殺劑,盛於盆、碗等容器內,每0.3—0.6克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30釐米左右,誘劑保持3釐米深左右,每天早晨取出娥子,白天將盆蓋好,傍晚開蓋5—7天換誘劑一次,連續16—20天。糖醋酒液的配製是: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調勻後加1份2.5%敵百蟲粉劑。2.誘娥採卵 從產卵初期開始直到盛末期止,在田間插設小穀草把,每公頃150把,採卵間隔時間3—5天為宜,最好把穀草把上的卵塊帶出田外消滅,再更換新穀草把。3.藥劑防治 (1)噴粉:以下各種粉劑,用量為22.5—30千克/公頃。①2.5%敵百蟲粉劑(高粱禁用);②5%馬拉硫磷粉劑;③3%乙基稻豐散粉劑。(2)噴霧:以下各種藥液用量為900千克/公頃。①50%辛硫磷乳油5000—7000倍液;②50%乙基稻豐散乳油2000倍液;③50%敵敵畏乳油2000—3000倍液(高粱禁用);④20%殺蟲畏乳油250倍液;⑤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⑥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3)地面超低量噴霧:用東方紅18型超低容量噴霧機噴霧,每公頃噴30%敵百蟲水劑2.2升。(4)飛機超低容量噴霧:25%—30%敵百蟲油劑或20%辛硫磷油劑,每公頃用1.5—2.2升。

勞氏粘蟲研究成果

2023年5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農業昆蟲基因組學創新團隊發表了東方粘蟲和勞氏粘蟲染色體水平參考基因組,破解了東方粘蟲、勞氏粘蟲和草地貪夜蛾的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通路,找到了性信息素合成和接收的關鍵基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生態學資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