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勞動過程

鎖定
勞動過程是勞動者運用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勞動者通過有目的的活動,使用勞動資料改變勞動對象、創造使用價值的過程。它是人類生活的永恆的自然條件
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過程表現為商品生產過程。商品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一般也就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的統一。
勞動過程是勞動的發展形態。在這一地基上,馬克思考察了勞動力的實現形態:簡單勞動力和複雜勞動力。馬克思傾向將前者直接稱為“簡單勞動”,將後者直接稱為“複雜勞動” 。從歷史實踐角度看,勞動力的成長是“勞動的目的論設定”、“需要和交往” 以及“勞動意識” 這三個維度的社會積聚, 以及不斷累積的歷史演化過程。這一過程包含了勞動的靜態本質與勞動的動態本質的統一。 [1] 
中文名
勞動過程
外文名
Labor process
適用對象
勞動者
理論領域
經濟學
目 的
創造財富
要 素
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勞動資料
特殊表現
商品生產過程

勞動過程釋義

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 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
勞動過程必須具備三個簡單的要素,即有目的活動或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過程就是這三個要素結合的過程。其結果是改造了勞動對象,使之成為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產品;同時,人本身也在勞動過程中得到了改造和發展。
人的勞動本身是勞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它是人類的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同動物的本能活動有着根本區別。人們在勞動過程開始時,已在頭腦中對勞動過程結束時所要取得的結果有了明確的概念。馬克思説:“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2] 
在勞動過程中,人們通過勞動資料作用於勞動對象,一方面消耗了一些原有的產品,另一方面,又生產出一些新的產品。這些新產品,一部分進入個人消費領域,另一部分會重新進入勞動過程作為勞動對象勞動資料。所以,產品不僅是勞動過程的結果,同時又是勞動過程的條件。勞動過程消費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所以也是消費過程。但這是生產消費,與個人消費不同,個人消費的結果是養活消費者本身。生產消費的結果是製成產品。
勞動過程的經濟含義
勞動過程與生產過程是有區別的:一方面,生產過程不僅是勞動過程,在商品生產條件下還是價值形成過程;另一方面,勞動過程只是指有人類參加勞動的過程。
生產過程除勞動過程外,在許多場合還包括勞動對象自然力作用下獨立發生變化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勞動過程可以全部停止或局部停止,但生產過程仍繼續進行。
在現代許多論述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馬克思主義論著中,在用語上存在着某些不準確之處: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往往被確定為資本主義勞動過程,而不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堅持區分這兩個過程,對於堅持為人熟悉的馬克思主義使用價值和價值過程的兩重性是重要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資料具有類似的雙重特點。從勞動過程的觀點來看,生產資料是用於有目的的生產活動的資料,工人在實體上同生產資料發生聯繫,生產資料成為勞動活動對象化在產品中的本質要素。然而,從價值增殖過程的觀點來看,生產資料就是用於吸收勞動的資料。在工人消費作為生產活動物質要素的生產資料(勞動過程)的同時,生產資料也消費勞動,以使價值得到增殖(增殖過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不是工人使用生產資料,而是生產資料使用工人。一旦資本家的貨幣轉化為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就立即轉化為資本家對其他人的勞動和剩餘勞動的所有權,即有私人財產權證明為正當的、並最終受到資本主義國家強制力量維護的所有權。已經對象化的勞動或死勞動和運動中的勞動力或活勞動之間關係的這種顛倒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徵,反映在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上就是對以生產資料價值為一方和以他們所擁有的自行增殖的財產即資本為另一方的混淆。這樣一來,就把生產資料看作是具有生產能力的,而實際上只有勞動才能夠生產出東西來。為了進一步理解這種顛倒的觀念形態,需要深入研究“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 [3] 
資本論 資本論
勞動過程的一般性質是人類一切社會形態所共有的。但是,在不同的社會里,由於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不同,勞動過程又具有不同的特點。
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歸資本家所有,勞動者把自身的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給資本家,因此勞動力在一定時間內的使用就屬於資本家。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表現出兩個明顯的特徵:①勞動者的勞動屬於資本家,在資本家的監督下,根據資本家的意志,生產出資本家準備在市場上出售的商品,並且要在勞動中節省生產資料的耗費;②勞動過程既然是歸資本家所有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結合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勞動產品全部歸資本家佔有。因此,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就是資本家無償佔有僱傭工人的剩餘勞動、剝削和奴役他們的過程。

勞動過程勞動與勞動力

從勞動的一般過程看,馬克思沒有刻意區別“勞動主體” 與“勞動力”。因為在馬克思看來,兩者同樣是勞動本身, 都是人自身的有目的的活動, 或作為目的論設定的勞動過程的實施者。從而在這裏,馬克思所要強調的是勞動的主體目的性。“這個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為規律決定着他的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須使他的意志服從這個目的 ”。以物質層面的勞動主體對勞動意識的關係為引導,首先,馬克思認識到“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 ,所以意識的生成最早是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以及物質需要直接地“交織在一起” 的。
馬克思 馬克思
其次,以生命的生產的“雙重關係:一方面是自然關係,另一方面是社會關係” 為進一步的引導,“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 而且只要人們存在着,它仍然是這種產物”,這樣,馬克思把意識列為居於原初的歷史關係的四個因素—— “物質需要和生產” 、“社會需要和生產”、“家庭” 、“生命生產的社會關係” ——之後的“第五個因素” 。可以説,馬克思實際上以“勞動、需要、交往、意識” 這四個要素規定了人的勞動的本質,並進而規定了勞動主體對勞動意識的關係的物質層面與社會層面的統一。
所以,當馬克思將勞動概念規定為“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本身” 時,他所指的是勞動的特殊過程的性質: (1)勞動力的買者消費勞動力,就是叫勞動力的賣者勞動;(2)勞動力的賣者也就由此在現實上成為發揮作用的勞動力,成為工人,而在此以前,他只不過在可能性上是工人。 [4] 

勞動過程歷史演化

保衞《資本論》 保衞《資本論》 [5]
人類工藝學是關於勞動過程發展和運動構造的關係圖像。這樣一個事實在道理上再明白不過:人類生產源於勞動過程,最初是純粹自然的規定,爾後,有了文明規劃;人類生產的文明——其後來的不斷髮展,即在於對勞動過程進行不同的規劃。且看馬克思關於這些規劃的説法:“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勞動者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藉以進行的社會關係的指示器。”在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中,馬克思重點取出勞動資料進行分析。“勞動資料是人置於自己和他的勞動對象之間作為自己的活動的傳導者的物或物的綜合體。” [6] 
這種處置充分揭明政治經濟學該如何研究生產力在生產關係運動中説明生產力的運動性質,從生產關係角度把握生產力的物質存在方式和發展形式。如圖《保衞《資本論》》所示。 [7] 
馬克思説:“在這裏,起作用的普遍規律在於:後一個生產形式的物質可能性——不論是工藝條件,還是與其相適應的企業經濟結構——都是在前一個形式的範圍內創造出來的。隨着一旦已經發生的、表現為工藝革命的生產力革命,還實現着生產關係的革命。” [8] 

勞動過程價值本質

勞動過程:就是將消費過程所產生的過渡性價值,與生產過程所產生的等效過渡性價值進行整合,並轉化為另一種過渡性價值,最後轉化為使用價值的過程。

勞動過程勞動的四個層次

勞動過程運行圖 勞動過程運行圖
1.代謝性勞動過程:將食物類價值所轉化的生物化學能進行整合,並轉化為生理潛能的過程。
2.生理性勞動過程:將温飽類價值所轉化的生理潛能進行整合,並轉化為勞動潛能的過程。
3.個體性勞動過程:將安全與健康類價值所轉化的勞動潛能個體性生產價值所轉化的等效勞動潛能進行整合,並轉化為勞動價值的過程。
4.社會性勞動過程:將人尊與自尊類價值所轉化的勞動價值社會性生產價值所轉化的等效勞動價值進行整合,並轉化為使用價值的過程。 [9] 

勞動過程相互關係

消費過程、勞動過程與生產過程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是:消費過程為勞動過程提供動力源,生產過程為勞動過程提供槓桿效應,勞動過程整合消費過程與生產過程。
參考資料
  • 1.    許光偉 .《保衞——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 .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年 .
  • 2.    馬克思 .《資本論》 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202 .
  • 3.    湯姆·博託莫爾等.《馬克思主義思想辭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
  • 4.    許光偉等 .《勞動的科學概念考訂》 .《華東經濟管理》2010年第1期 .
  • 5.    保衞《資本論》相關電子版NO6.(圖片集錦) - 第4頁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上傳下載專區 - 人大經濟論壇.2015-08-10[引用日期2015-08-10]
  • 6.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法文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167-168
  • 7.    許光偉 .《保衞——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 .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 :610-612 .
  • 8.    馬克思.《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111
  • 9.    仇德輝.統一價值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8: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