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勞動積累

鎖定
勞動積累是指依靠增加勞動力投入量進行基本建設和擴大再生產。勞動是使用或消費勞動力的過程。在勞動過程中,增加勞動力投入量,也就是增加勞動量。勞動過程包括人的有目的的活動或勞動、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三個要素。人本身的勞動是勞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增加勞動量進行基本建設和擴大再生產的勞動積累,是積累的一種方式。積累的另一種方式,是資金積累或資本積累。 [1] 
中文名稱
勞動積累
英文名稱
voluntary labor accumulation
定  義
每年所投的水利義務工,作為水利建設所需勞力並抵充部分的建設資金。
應用學科
水利科技(一級學科),水利經濟(二級學科),水利建設資金籌集(三級學科)
中文名
勞動積累
定    義
依靠增加勞動力投入量進行基本建設和擴大再生產
勞動積累比較古老的形式,是封建社會的勞役制。勞動積累和資金積累 (或資本積累) 的方式都可以達到基本建設和擴大再生產的目的。利用勞動積累方式,可以節省資金或資本。勞動積累往往較多地用於勞動密集型的建設和生產方面,如: 開鑿運河、堤壩、水庫、橋樑、電站、公路、鐵路等大工程建設,植樹造林,等等。中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特別豐富,而建設資金相對短缺的國家,國家和地方利用勞動積累方式進行基本建設,是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和克服資金困難,積極發展經濟的重要途徑。在中國農村社會主義建設中,勞動積累是農村經濟組織進行積累的主要方式,尤其是農業水利建設和農田基本建設絕大部分是依靠農民的勞動積累而完成的,對發展農村經濟起了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