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勞動力動員

鎖定
勞動力動員:國家為滿足戰時生產的需要,對社會勞動力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的活動。
中文名
勞動力動員
發佈者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國家為滿足戰時生產的需要,對社會勞動力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的活動。
國民經濟動員的組成部分。對於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在戰爭中的作用,解決戰時勞動力的供需矛盾,保證滿足武裝力量作戰和國民經濟生產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勞動力動員是隨着戰時生產的需要產生和發展的。早期的勞動力動員,主要是為滿足軍隊作戰所需裝備物資生產的需要,基本方式是在軍隊出征前,將裝備物資的生產任務以及所需勞動力,一起攤派到各級行政組織、各家各户。隨着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一家一户的勞動力動員逐漸被國家統一組織的大規模勞動力動員所取代。羅馬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的18年間,為補充戰損的船隻,動員了大量勞動力建造戰船,使戰船的擁有量始終維持在約200艘的水平上。工業時代後,隨着戰時生產規模的逐步擴大,勞動力動員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勞動力動員的矛盾十分突出,出現了軍品生產與民品生產、後方生產與前方作戰爭奪勞動力的現象。戰爭中,各參戰國都充分挖掘勞動力動員潛力,使勞動力動員達到了歷史最高峯。英聯邦國家的總人口為4775萬,直接或間接為戰爭服務的勞動力有2500萬人,佔總人口的半數以上。1943年,英國18~41歲的單身婦女,91%已在軍中服役或服其他公役。1942年2月13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的《戰時動員有勞動能力的城市居民參加生產和建設》的法令規定,凡是有勞動能力而未在國家機關或企業中工作的城市居民,年齡在16~55歲的男子和16~45歲的婦女,都在被動員之列。各參戰國在進行勞動力動員的過程中,都採取速成的辦法組織開展勞動力培訓。英國在戰爭期間組織了30萬工人在政府開辦的勞動技能訓練中心接受培訓。蘇聯在1941~1945年,共培訓了248萬多青少年。20世紀末21世紀初爆發的局部戰爭中,勞動力動員仍然是戰時動員的內容之一,但動員的規模已經有所縮小。
勞動力動員由各級政府組織實施。主要措施有:①擴大勞動力的來源。包括調整勞動就業標準,安排高級中學和高等學校的學生臨時參加工作,大量吸納社會失業和閒散人員,動員家庭婦女和退休人員參加勞動大軍,招募外籍勞工等。②對勞動力資源實施統一調配。包括將一般民用生產企業的勞動力適當向軍工企業轉移,將第三產業的勞動力適當向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將非生產部門的人員適當向生產部門轉移等。③增加勞動強度。包括延長勞動時間,減少節假日和公休時間,實施戰時勞動定額等。④加強勞動技能培訓。依託各類教育機構,採取舉辦速成班的辦法,以培養熟練工人為主進行上崗前的勞動技能培訓。⑤加強對勞動力流動的限制。包括禁止或限制勞動力在地區之間或生產行業之間的自由流動,對勞動力市場實施統一管理,對非生產部門招收和使用勞動力採取限制措施等。⑥保護勞動力資源。包括統一組織勞動力的疏散和隱蔽,對主要生產部門特別是國防工業生產部門的人員實行免服或緩服兵役,提高主要生產部門特別是國防工業生產部門人員的勞動待遇和生活保障等。
和平時期進行勞動力動員準備的主要做法是:①依託政府的勞動人事部門及社會的職業培訓和介紹機構,預先建立勞動力動員組織體制。②制定和實行有關戰時勞動力動員的法律法規。③搞好勞動力動員潛力的統計調查。④編制勞動力動員計劃預案。⑤發展國民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培養高質量的勞動力資源。
現代戰爭勞動力動員的主要特點是:①勞動力動員潛力的大小,取決於勞動力資源的絕對量和相對量;勞動力動員的質量,由勞動力的體力、智力和精神等決定。②勞動力動員規模與戰爭的規模和持續時間成正比,與該國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③勞動力動員以滿足國防工業和主要工業生產部門對勞動力的需要為重點。④勞動力動員以統一調配為主要手段。⑤與兵員動員的矛盾比較突出。
信息化局部戰爭中,較大規模的勞動力動員將提前到戰前進行,戰時勞動力動員的規模將進一步縮小,勞動力動員的科技密集程度將有很大提高,對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程度有所降低。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