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動景運動

鎖定
動景運動是似動知覺中的一種。它具體指當兩個刺激物(光點、直線、圖形或圖片)按一定空間間隔或時間間隔相繼呈現時,我們會看到從一個刺激物向另一個刺激物的連續運動。例如,給人呈現兩條相互平行的直線,當這兩條直線的時距恰當時(60ms左右),人就會看到一條直線向另一條直線運動。動景運動,也叫最佳運動或φ現象 [1] 
與其相關的似動知覺還包括誘發運動、自主運動、運動後效。
中文名
動景運動
外文名
Stroboscopic movement
學    科
普通心理學
領    域
知覺
內    容
似動知覺

動景運動動景運動的應用

1833年J.A.F.普拉託設計和製造了第一個動景器.在一個圓盤分成的各個扇形平面上,依次畫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聯繫着的舞姿,當圓盤旋轉時,人們即可看到連續運動的舞蹈動作.這就是根據動景運動發明的。
後來的看上去無限運動的霓虹燈、電影、卡通動畫的製作也運用了這一原理。

動景運動相關的似動知覺

似動知覺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人們把客觀靜止的物體看成是運動的,或把客觀上不連續的位移看似是連續的運動的,是靜止的物體,很快地相繼刺激網膜上鄰近部位所產生的物體在運動的現象,是一種錯覺性的運動知覺。
除了上訴所提到的動景運動外,還有三種似動知覺。
  1. 誘發運動:又稱為誘導運動,是指由於物體的運動使其鄰近的靜止物體產生運動的現象。由於在更多沒有參照物的條件下,兩個物體一個在運動,人們傾向於把二者之中任何一個知覺為運動。即對於月亮與雲朵的運動,我們可以把月亮知覺為在雲朵後移動,也可以把雲朵知覺為在月亮前面運動。其實上,對於人來説,月亮是沒有運動的,只是雲朵的移動“誘發”了月亮的運動。
  2. 自主運動:又稱為遊動運動或自動效應,指人在注視暗環境中一個微弱的、靜止的光點片刻後感覺到光點在來回移動的現象。
  3. 運動後效:指注視一個方向的物體運動之後,如果將注視點轉向靜止的物體,那麼會看到靜止的物體似乎朝相反方向運動的。如注視瀑布後,將視線移至旁邊的懸崖上,會感覺到懸崖像似在向上運動 [1] 
參考資料
  • 1.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