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動員令

鎖定
動員令是為使國家武裝力量從平時狀態迅速轉入戰時狀態並對用於戰爭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統一指揮,使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一律服從戰爭狀態的命令。有全國總動員令和局部地區動員令兩種。
動員令發佈後,一切被動員和徵招的人員和物資,必須按照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到達,聽候調配。任何違反動員令的行為都要受到刑事處罰或軍法制裁。
中國憲法規定: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發佈動員令。 [1] 
當地時間2022年9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視頻講話,宣佈進行部分動員。路透社報道稱,這是俄羅斯在二戰後首次進行動員。 [3] 
中文名
動員令
類    型
命令

動員令綜述

為應對戰爭或其他軍事危機,由動員決策和指揮機關下達的決定和實施動員的命令。狹義的動員令,專指由最高領導人根據最高權力機構的決定下達的動員令。廣義的動員令,泛指獲得法律授權的各級動員指揮機關下達的動員命令,動員實施的主要依據。
以恰當的方式,適時、準確地下達動員令,對於爭取戰爭及動員行動的主動權,保證動員活動的順利實施,按計劃完成平戰狀態轉換,具有重要意義。

動員令歷史沿革

在古代的戰爭中,各國的動員令以宣戰文告或戰爭檄文的形式發佈。此外,還有為武裝力量動員發佈的徵集令和為物資動員發佈的徵用令,以及為維持社會秩序發佈的管制令等。18世紀末法國的全國總動員,是從1793年頒佈和實施《全國總動員法令》開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佈動員令成了戰爭的序幕和宣戰行動,各參戰國均在戰爭開始的那一刻,以公開方式發佈動員令,並在動員令發佈後緩慢地進行動員,然後再進行交戰。
塞爾維亞於1914年7月25日下午針對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率先發布戰爭動員令。當晚,奧匈帝國發佈局部動員令,7月31日又發佈總動員令。此後,俄、法、德等國也宣佈實施總動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意、日等國開始以秘密的方式下達動員令,並將發佈動員令與宣戰行動區別開來,在尚未宣戰前的一段時間裏,以秘密的方式完成大規模進攻戰役所需的動員,在對方尚未進行動員或來不及完成動員的情況下,發動閃電式的突然襲擊,贏得了戰爭初期的主動權。
遭到突然襲擊的波蘭、法國和蘇聯,未能及時發佈動員令,武裝力量在未能完成動員的情況下倉促應戰。波蘭和法國迅速淪陷,蘇聯則長期陷入被動境地。

動員令總動員或局部動員

總動員令或局部動員令是在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作出實施總動員或局部動員的決定後,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發佈。
在實行動員等級制度的國家,則按動員等級發佈相應的動員令,有秘密發佈和公開發布兩種形式可供選擇。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發佈的動員令,內容比較宏觀,通常包括:
①進行戰爭及動員的必要性。
②國家的動員決心和戰略舉措。
③動員的等級、範圍和動員日。
④動員授權。
⑤對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民眾的要求等。
動員指揮機關下達的動員令,內容比較具體,通常包括:
①動員的目的和任務。
②動員行動與作戰行動的關係。
③所採取的動員行動與其他動員行動的關係。
④動員開始日、動員時限和動員方式。
⑤動員指揮關係和協同關係。
⑥動員的原則要求。
動員令可臨時擬定,也可在平時擬製動員預案的過程中,根據動員預案的有關內容,預先擬製備用的動員令。

動員令發佈者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