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勐佑鎮

鎖定
勐佑鎮,隸屬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地處鳳慶縣西部,東與鳳山鎮相接,南與三岔河、營盤鎮相連,西與保山市昌寧縣勐統鎮、温泉鄉毗鄰,北與大寺鄉交界, [2]  行政區域面積385.7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勐佑鎮户籍人口50809人。 [3]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新民鎮(勐佑)、習謙鎮、中興鄉(岔路)3鄉鎮合併為勐習鄉。2002年6月,撤鄉設鎮。2005年10月,德思裏鄉併入勐佑鎮。 [2]  截至2020年6月,勐佑鎮轄20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勐佑街。 [2] 
2019年,勐佑鎮有工業企業51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2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3] 
中文名
勐佑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
地理位置
鳳慶縣西部
面    積
385.78 km² [3] 
政府駐地
勐佑街
電話區號
0883
郵政區碼
67590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S
人    口
50809人(2019年)

勐佑鎮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新民鎮(勐佑)、習謙鎮、中興鄉(岔路)3鄉鎮合併為勐習鄉。
1950年10月,與光華(大寺)合併為第二區。
1958年9月,劃入平河鄉、新寨鄉、立達鄉,成立紅專鄉前進公社。
1959年8月,劃出平河、立達、新寨3管理大區置勐佑公社。
1961年6月,公社改區。
1988年3月,撤區建鄉。
2002年6月,撤鄉設鎮。
2005年10月,德思裏鄉併入勐佑鎮。 [2] 

勐佑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勐佑鎮轄中和、魚塘、新林、習謙、立果、岔路、白巖、翁樂、高山、棕園、安街、河東、勐佑、新寨、新田、阿里侯、大寨子、界牌、立達、立平20個行政村;下設320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勐佑鎮轄20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勐佑街。
勐佑鎮區劃詳情
勐佑村
新林村
立果村
白巖村
高山村
魚塘村
習謙村
岔路村
翁樂村
棕園村
安街村
中和村
新田村
大寨子村
立達村
河東村
新寨村
阿里候村
界牌村
立平村
參考資料: [4] 

勐佑鎮地理環境

勐佑鎮位置境域

勐佑鎮地處鳳慶縣西部,東與鳳山鎮相接,南與三岔河、營盤鎮相連,西與保山市昌寧縣勐統鎮、温泉鄉毗鄰,北與大寺鄉交界, [2]  行政區域面積385.78平方千米 [3] 
勐佑鎮

勐佑鎮地形地貌

地形圖 地形圖
勐佑鎮境內有3個河谷壩子,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峯大幹塘山,海拔2581米;最低點小河口,海拔1208米。 [2] 

勐佑鎮氣候

勐佑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温和濕潤,霜日少。多年平均氣温16.2℃,平均氣温年較差13.2℃;年平均降水量1307毫米。 [2] 

勐佑鎮水文

勐佑鎮境內主要河流為順甸河,發源於保山市昌寧縣董翁山,經勐佑、安街、新寨、立達等村流入三岔河鎮,過境流程10千米,年均流量26.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習謙河、上寨河、酒房河、雞蛋河等10多條。 [2] 

勐佑鎮人口

2011年末,勐佑鎮轄區總人口49297人,其中城鎮人口2118人,城鎮化率4.3%。總人口中,男性25702人,佔52.1%;女性23595人,佔47.9%;14歲以下9169人,佔18.6%;15~64歲36184人,佔73.4%;65歲以上3944人,佔8.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2955人,佔66.85%;有少數民族佤族702人,佔1.42%。2011年,人口出生率7.19‰,人口死亡率5.51‰,人口自然增長率1.68‰。 [2] 
截至2017年末,勐佑鎮常住人口50639人。 [1] 
截至2019年末,勐佑鎮户籍人口50809人。 [3] 

勐佑鎮交通運輸

勐佑鎮 勐佑鎮
勐佑鎮境內公路有鳳習線、雲保線、扁烏線、習營線穿境而過,北上昌寧、保山,西出永德達南傘,村村通公路。2011年,日發客運汽車3班次,日均客運量40餘人。 [2] 

勐佑鎮經濟

勐佑鎮綜述

2011年,勐佑鎮財政支出882.66萬元,比上年增長10.74%。 [2] 

勐佑鎮農業

2011年,勐佑鎮耕地面積63826畝,其中水田18605畝,旱地45221畝;林地面積302606畝。
勐佑鎮 勐佑鎮
2011年,勐佑鎮生產糧食217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核桃、甘蔗、烤煙、油菜等。2011年,茶園面積4.9萬畝,產量4168噸;核桃種植面積16.7萬畝,產量2684噸;甘蔗種植面積3383畝,產量1萬噸;烤煙種植面積5329畝,產量644噸;油菜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1003噸。
2011年,大牲畜年末存欄2.1萬頭,出欄5210頭;生豬年末存欄5.7萬頭,出欄8.7萬頭;山綿羊年末存欄1.6萬隻,出欄7430只;家禽年末存欄1.41萬羽,出欄15.5萬羽。2011年,肉類總產量7103噸。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667元。 [2] 
2011年,勐佑鎮農業總產值3億元。

勐佑鎮工業

勐佑鎮形成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勐佑鎮有工業企業126家,從業人員90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4453萬元,工業增加值1261萬元。 [2] 
2019年,勐佑鎮有工業企業51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2個。 [3] 

勐佑鎮金融

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4570萬元,比上年增長29.5%;各項貸款餘額8385萬元,比上年增長53.5%。 [2] 

勐佑鎮郵政業

2011年,勐佑鎮郵政業務收入8萬元。 [2] 

勐佑鎮社會事業

勐佑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勐佑鎮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各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0個,農家書屋20個,農民網絡培訓分校7所。
勐佑鎮 勐佑鎮
2011年末,勐佑鎮"村村通"覆蓋全鎮,用户2892户;有線電視用户200户,入户率8.7%。 [2] 

勐佑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勐佑鎮有學前班28個,在班幼兒580人;村完小25所,村小6所,教學點2個,在校生3325人,教職工24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2%;初中3所,在校生1792人,教職工1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
2011年,勐佑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020萬元,比上年增長26.4%。 [2] 

勐佑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勐佑鎮有中心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20個;病牀60張。專業衞生人員67人。

2011年,勐佑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2] 

勐佑鎮社會保障

2011年,勐佑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58户,人數510人,支出75.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451户,人數3723人,支出2345490元;五保供養户數407户,人數407人,支出45.8萬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47.9%。 [2] 

勐佑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勐佑鎮學校體育場地11處,老年活動中心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2%。 [2] 

勐佑鎮歷史文化

民族風俗
勐佑鎮 勐佑鎮
勐佑鎮少數民族中,彝族居多,有蘆笙三絃、竹笛等民樂器。特有的舞蹈有打歌,如今還盛行於討親嫁娶中,夜幕降臨,打歌人家就擺起兩張桌子,打歌人圍成圈,蘆笙、三絃、竹笛藝人吹起打歌調。
地名由來
勐佑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勐佑街得名。"勐佑"系傣語音譯漢字地名,意即綠色壩子。 [2] 

勐佑鎮風景名勝

  • 古驛寒梅
古驛寒梅為順寧(鳳慶)十景之一,《舊志》記載:“驛置錫鉛,距城西北80裏,舊有古梅數株,寒香欲透,能逢使者前來,月魄初浮,可贈客懷東去。”江西贛州府的張偉銑職居千户,隨鄧子龍將軍平滇,以軍功敍議授“驛承”之職,分守錫勐(錫鉛、勐佑)二里,世萌永襲。驛承設官邸於錫鉛村紅梅社。現為習謙村紅梅小組李國柱、李國樑、徐家興三户宅院。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順寧知府李文淵(滿洲國監生)賦七律一首:石蹬寒莎古道斜,梅花點點映皇華。隔村臨水偏疏落,卧雪擋風獨聱櫟。豈為題詩逢醉尉,漫因折寄失牛車。幽香觸動平生癖,盡日淹留賣酒家。以贊古驛寒梅。時隔近300年,古梅僅剩數根枯節於石縫中,驛堂早已換新裝。
  • 觀音寺
觀音寺建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今勐佑村大寨,分前後兩院,面積約三畝。據七八十歲老人口述,前院有月池、垂柳,兩株柏樹還有石虎守護着山門,月池裏有蓮花,岸邊有一棵拐棗。進入二門,有“達觀學識此起步,知音琴調待時彈”的大對聯,雕樑畫棟,山勢宏偉壯觀,觀音塑像端坐蓮台之上,大小佛像立在兩旁。
  • 城門洞
傳説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順寧府將遷往今勐佑村大寨,故在大寨南約一里的山麓間修築城門,工程即將竣工時,冬季來臨,清早濃霧阻礙視線,對城防極其不利,故府址停遷。當時所築城門土洞之處,今仍沿用其名。
  • 柏木橋溝
柏木橋溝在勐佑村大寨山腳。傳説清初吳三桂入滇受封平西王,他居心叵測,妄想稱帝,於是不顧萬民的休養生息,廣搜柏木準備籌建金龍寶殿,勐佑人民羣力將此溝兩側參天柏木砍盡並埋於溝中,以抗拒吳三桂。今山坍土塌之時還會有當年埋藏的柏木出現,故此溝稱之為“柏木橋溝”。
  • 巖子腳題詩石壁
習謙村巖子腳兩丈多高的石巖壁上有文人詩聯,據考證,是村民徐自正老人的先祖徐從聖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所書,所書七首詩聯,如今有五首還很清晰。
  • 習謙小花橋
習謙小花橋建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5月,改建,全長14米,寬2米,供行人、馬幫往來。
文物
勐佑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如濟川橋(俗稱大花橋)、習謙小花橋、勐佑匯川橋(俗稱魁閣山橋)詞碑。其中濟川橋(俗稱大花橋)具有悠久的歷史,據有關史料記載,該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6年),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被一場大水沖毀,於民國三十七年(1945年)年重建,至今已走過了58年的風風雨雨,該橋過去是緬甸、鎮康、永德與內地往來經商的必經之路,是地地道道的茶馬古道。是鳳慶縣的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更是勐佑鎮鎮古老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年5月:561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1409-1410.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571.
  • 4.    勐佑鎮區劃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