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努力週報

鎖定
《努力週報》為時政刊物,四開四版的週刊,是胡適退出《新青年》編輯部之後創辦的刊物。1922年5月7日創刊於北京,1923年10月31日終刊,共出版75期,另有增刊《讀書雜誌》18期。由胡適主編,1922年底至1923年初胡適生病期間由高一涵等代編,具體由北京努力週報社編輯併發行。
中文名
努力週報
語    種
中文
類    別
時政刊物
創刊時間
1922年5月7日
出版週期
週刊
人    員
胡適等人
發行時間
一年半

努力週報人員編制

主要作者有丁文江、陶孟和、高一涵、朱希祖、徐志摩、陳衡哲等。 [2] 

努力週報歷史發展

1922年5月7日在北京創刊。高一涵、陶孟和等參加編輯工作。內容以討論政治問題為主。曾在第二期發表胡適、梁漱溟、王寵惠、湯爾和等16人簽名的《我們的政治主張》一文,提出“好人政府”的主張,宣揚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曾受到《嚮導》等革命刊物的批駁。1923年10月停刊。
胡適在留美期間就對中國現實政治很關注,只是回國任教北大後,面對風雲變幻莫測的政局,胡適卻一直主張不談政治,在從事政治改革之前,要致力於中國文學、思想、社會的改造。羅志田曾經指出,其實胡適於1917年自美國返回中國的時候,本來懷抱的是“講學複議政”的念頭,不談政治,“是調整自己與時代的社會位置的結果。”他回想説:一九一七年七月我回國時,船到橫濱,便聽見張勳復辟的消息;到了上海,看了出版界的孤陋,教育界的沉寂,我方才知道張勳的復辟乃是極自然的現象,我方才打定二十年不談政治的決心,要想在思想文藝上替中國政治建築一個革新的基礎。五四後期,《新青年》雜誌編輯羣體開始分裂;1920年,南下居住上海的陳獨秀,已經接觸到共產國際人物和思想,《新青年》的辦刊思想逐漸靠近共產國際一些理論,色彩明顯;而胡適卻是個不喜歡空談政治的人,終生履行實驗主義理想。

努力週報成立背景

因此,在《新青年》的編輯內部出現了分裂,陳獨秀後來給胡適去信,承認新青年色彩過於鮮明,以後仍以趨重哲學文學為是,希望胡適等多做文章但對於胡適注重學術思想藝文的改造,聲明不談政治的意見,陳獨秀卻又不能接受《新青年》遷到上海後,留在北京的知識分子迫切感到要通過另外一種方式重新整合起來以繼續發表他們的政治主張,胡適也積極表示要重新創辦一個刊物,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1921年5月月胡適等人成立了“努力會”,參加人員有丁文江、胡適、王雲五、蔣夢麟等人。
1922年5月7日《努力週報》創刊,為胡適等一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搭建了一個發表自由主義言論的政治輿論平台。 [1] 

努力週報欄目方向

在內容上,載文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刊有時事評論、戰區地圖、國債調查等內容。設有論著、軍事調查、文藝等欄目。政治方面,在“這一週”、“記載”、“調查”等欄裏主要報道北洋軍閥政府的施政狀態、軍事、財政狀況和地方政局的變動,外國列強對華政策和胡適等人的政論時評等。該刊呼籲“國民要不畏阻力、不畏武力,為中國再造而努力奮鬥”。
《努力週報》當時引人注目或產生重大影響的有以“我們的政治主張”為題的討論,提出“好人政府”的主張,宣揚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制憲問題的討論;玄學與科學的討論和胡適的中國古典小説考證等。
《努力週報》創刊時正逢直奉戰爭,努力週報發刊,其時胡適等人認為直奉戰爭“至少有一兩個月之久”,沒想到,等努力出版時,奉系的失敗消息便已出來,努力第一版中用了大半的版面記敍了這次戰爭,宗淹是此文的作者,這幾乎象徵着政治在努力中的地位,努力第一版中還有其他兩篇文章,一篇是陳衡哲的《基督教在歐洲歷史上的地位》,另一篇則是胡適的《跋<紅樓夢考證>》,這三篇文章恰好説明了《努力週報》努力方向了:政治、思想、文藝。 《努力週報》源於胡適對當時新分子“高談主義而不研究問題”的不滿。胡適曾經表達這種觀點的平台《每週評論》被封之後,胡適於是創立了《努力週報》。但是這個刊物的創立的使得時人對胡適有了很多質疑,對於這些質疑,胡適於是作了一篇《我的歧路作為回答》:胡適並不曾改變……《努力》的創辦正是實踐我的實驗主義,談政治亦如和談文藝與思想一樣,都是我對實驗主義的實踐。 [2] 
參考資料
  • 1.    嶽山.胡適與努力週報:新聞世界,2010年
  • 2.    努力週報  .全國報刊索引[引用日期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