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加減理中丸

鎖定
加減理中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魏氏家藏方》卷五。具有快膈,壯脾胃,消痰飲之功效。
名    稱
加減理中丸
出    處
《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    成
半夏、白朮、幹生薑、梓樸、附子、人蔘、蓽拔、丁香
功    用
快膈,壯脾胃,消痰飲

目錄

加減理中丸組成

半夏(湯炮七次)、白朮(麥麩炒)、幹生薑、梓樸(銼,姜制炒)、附子(去皮臍,姜煮)、人蔘(去蘆)各一兩,蓽拔、丁香(不見火)各半兩。

加減理中丸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米飲送下。

加減理中丸功用

快膈,壯脾胃,消痰飲。

加減理中丸附方

名稱:加減理中湯
組成:人蔘、白朮、黃芪、甘草、木香、肉桂、茯苓、半夏、陳皮
用法:加生薑,水煎服
主治:小兒痘疹,吐瀉裏虛,不能出快
出處:《痘疹一貫》卷二
組成:人蔘、丁香、五加皮、甘草、茯苓、當歸、血竭、骨碎補、五味子、沒藥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三錢,早、晚淡黃酒化服;童便化服亦可
主治:跌僕閃撞而氣虛者
出處:《醫宗金鑑》卷八十八
功用:提補元氣,健壯脾胃,止渴生津,增長精神,和通筋血
名稱:大麥湯
組成:羊肉、草果、大麥仁
用法:上件草果熬成湯,濾淨;下大麥仁熬熟,加鹽少許,調和令勻,下事件肉
出處:《飲膳正要》卷一
功用:温中下氣,壯脾胃,止煩渴,破冷氣,去腹脹
名稱:四倍丸
組成:人蔘、甘草、乾薑、白朮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食前温米飲送下
主治:泄瀉,吐逆,心腹痛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功用:壯脾胃,去寒濕,美進飲食
名稱:白丹
組成:焰消、白礬、寒水石、塊子砒霜
用法:上用燒藥罐子一個,盛得十兩藥,先以火炙,以生薑汁塗數遍,炙幹,先下砒末在罐子底按實,次下焰消末按實,次下白礬末按實,次下寒水石末蓋頭,填滿罐子,上用圓瓦兒蓋合口,坐在地上,簇炭五斤,發頂火煅,煙盡為度,去火,候冷取藥,砒最在底,刮令淨盡,研極細,砒別研尤好;次入純白石脂一兩,只用好白礴土亦得,同研細如粉,滴水和成劑於手心內,以數人轉手,丸如梧桐子大,先陰乾,或曬乾,或焙令十分乾;再入新甘鍋子內,用圓瓦兒蓋合口,坐在磚上,簇炭三斤,—煅通紅為度,用鈴鈴甘鍋子,傾丹入一厚瓷碟內,如玉霜白;如無藥罐,只用煉得五十兩銀甘鍋子兩個,分藥作兩處,按實燒亦可。每服一二丸,空心用冷水送下,以幹物壓之
主治:虛寒證
出處:《百一》卷一
功用:壯脾胃,進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