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加查縣

鎖定
加查縣為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轄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位於東經92°14′-93°07′、北緯28°49′-29°43′之間。東接林芝市朗縣,南連隆子縣曲松縣,西至桑日縣,北達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加查縣南北長102.2公里,東西寬88.2公里,總面積4646平方公里。
加查,系藏語“漢鹽”之意。 [1]  加查是吐蕃時期活動頻繁之地,屬塔布地區。1951年前分設加查宗和拉綏,為塔布工布總管所轄。1959年,將加查宗和拉綏合併為加查縣。加查縣轄2個鎮、5個鄉,行政區域面積為4430平方千米。2019年,加查縣户籍人口為22977人。 [14]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加查縣退出貧困縣(區)。 [2] 
2019年,加查縣地區生產總值181886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8743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2157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99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9805萬元。 [14] 
中文名
加查縣
外文名
Gyaca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
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區東南部
面    積
4430 km²
下轄地區
2鎮、5鄉
政府駐地
安繞鎮
電話區號
0893
郵政編碼
856400
氣候條件
高原温帶半乾旱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拉姆拉措,達拉崗布寺,蓮花生達寺,涅爾喀大瀑布,壩鄉原始森林
機    場
拉薩貢嘎機場林芝米林機場
火車站
加查站
車牌代碼
藏C
地區生產總值
181886 萬元(2019年)
方    言
藏語
行政代碼
542229
人    口
22977人(2019年户籍人口)

加查縣歷史沿革

加查縣古代時期

拉姆拉錯(仙女湖) 拉姆拉錯(仙女湖)
至公元7世紀,著名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先後兼併了境內諸部,建立了統一而強大的吐蕃王朝。當時衞、藏地區分為“四茹”,包括加查一帶在內的達域被歸入“約茹”範圍,成為拱衞吐蕃都城邏些(今拉薩)的左翼之地。 [3] 
吐蕃王朝於公元9世紀分崩離析,西藏社會隨之進入一個漫長的分裂割據時期。這一期間各種政、教勢力亦先後滲入到加查一帶,並與本地割據勢力結合形成封建割據局面。 [3] 
在西藏佛教“後弘期”時,最早出現於加查地區的重要教派勢力為寧瑪派,但其實際影響不大。約在公元12世紀前半葉,達波噶舉派的創始人、米拉日巴兩大弟子之一的索南仁欽(即達波拉傑)在加查境內的達拉崗布山創建達拉崗布寺,於此形成達波噶舉派的根本道場,並由此逐漸發展形成了達波噶舉派所謂“四大八小”各支系。
加查縣
加查縣(3張)
公元13世紀至16世紀,、明兩代統治者先後在西藏地區設立了行政機構來加強其統治。在元代所設的“十三萬户”中,加查地區屬於“牙裏不藏思巴萬户府”的統轄範圍。明代的帕竹王朝亦維持了整個衞藏地區與中央政權之間的服屬關係,加查一帶則屬帕竹王朝的“答噶爾卜寨”統轄範圍。
至公元17世紀之後,佛教格魯派逐漸以其日益強大的勢力成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統治系統。這期間由西藏地方政府在加查一帶分別設立了加查和拉綏兩個宗政權,由噶廈委派“宗本”進行行政管理,這一體制一直沿襲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

加查縣和平解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加查地區由塔布地區工作委員會設立了加查、拉綏兩個辦事處。1959年5月,按照西藏工委的統一部署,將原屬西藏地方政府的加查、拉綏兩宗合併成立加查縣,歸劃山南地區領轄。同年正式成立加查縣人民政府及相應的下屬行政機構,縣治所在地為安繞鄉仲巴村。 [4] 
2016年2月,山南撤地設市,加查縣屬山南市管轄。

加查縣行政區劃

加查縣區劃沿革

加查縣 加查縣 [5]
1959年至1987年加查鄉、次久鄉、巴鄉、計鄉屬加查區;西貢鄉、措古鄉、郭西卡鄉、江惹鄉屬洛林區;巴達鄉屬冷達區。
1959年設建嶺達區、雜莫鄉、拉綏區;1960年設安繞區、加查區;1969年嶺達區、雜莫鄉改公社;1973年拉綏鄉改公社;1980年改拉綏區(轄4個鄉);1982年雜莫公社復改為雜莫鄉;1984年嶺達公社恢復冷達區(當時轄4個鄉)。
1987年撤區並鄉時設立計鄉、巴鄉、措古鄉、江惹鄉、次久鄉;多嘎鄉、哲巴鄉、西貢鄉併為西貢鄉;郭西卡鄉、吉普鄉合併為郭西卡鄉;將嘎玉、安繞、仲壩3個鄉併為安繞鄉;加查鄉、隴南鄉合併為加查鄉;利布鄉、冷達鄉合併為嶺達鄉;達鄉與瑪尼鄉合併為巴達鄉;拉索鄉、亞雲鄉、拉綏鄉合併為拉綏鄉。
1997年,面積4504平方公里。轄13個鄉(安繞鄉、巴鄉、計鄉、雜莫鄉、嶺達鄉、幫達鄉、西貢鄉、措古鄉、拉綏鄉、郭西卡鄉、江惹鄉、加查鄉、次久鄉)。縣政府駐安繞鄉仲壩村,海拔3260米,距拉薩市區350公里。

加查縣區劃詳情

加查縣轄2個鎮、5個鄉:加查鎮安繞鎮拉綏鄉崔久鄉壩鄉冷達鄉洛林鄉。共有89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安繞鎮。 [6] 
加查縣區劃詳情
名稱
轄區
加查鎮
轄14個村:白瓊村、朗薩村、奴巧村、熱堆村、香嘎村、熱麥村、龍村、聯麥村、聯堆村、江塘村、計村、阿崗村、決堆村、鄉木村
安繞鎮
轄14個村:桑東村、者姆村、仲巴村、拉玉村、嘎麥村、嘎堆村、列崗村、索那村、嘎吉村、果扎村、下角村、達堆村、惹米村、塘麥村
拉綏鄉
轄11個村:拉索村、亞雲村、拉綏村、朗達村、幫達村、協色村、滾主雄村、滾主巴村、馬農村、巧巴村、索夏村
崔久鄉
轄3個村:崔久村、瓊果傑村、吉龍那村
壩鄉
轄4個村:壩村、念村、定貢崗村、瓊布朗村
冷達鄉
轄13個村:洛堆村、馬康村、仲沙村、聯村、加讓村、新沙村、嘎瑪吉塘村、幫達村、熱塘村、巴學村、色林村、瑪尼村、於才崗村
洛林鄉
轄29個村:達熱村、頂嘎村、江惹村、江郭村、計村、普姆村、巴尼村、姑母村、貢村、加熱村、學巴村、日那村、幫新村、模嘎村、多乍村、西貢村、崗沙村、沙拉村、日朗村、崗學巴村、崗夏村、藏麥村、烈尼村、者林村、學木村、念村、色拉村、拉多村、烈麥村

加查縣地理環境

加查縣位置境域

加查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游,縣政區分佈於雅魯藏布江南北兩岸。其東、北與林芝市朗縣工布江達縣接壤;西接桑日曲松兩縣;南與隆子縣毗鄰。本縣地理區域範圍位於東經92°14′24″-93°7′10″、北緯28°49′43″-29°43′16″之間,行政區域面積為4430平方千米。 [14]  ,政區東西最大距離88.2公里,南北最大距102.2公里。

加查縣地形地貌

加查縣地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大地構造單元之陷凹地帶,地貌區域為藏南谷地。地貌區劃為喜瑪拉雅高山亞區多河流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全縣平均海拔約4000米,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海拔在3100米-3500米之間,縣城所在地安繞鎮仲巴街海拔為3240米。由於第三紀以來地殼的強烈隆起和抬升,現代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全縣境內地勢高聳、重巒疊障,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峯就有180座。河流深切,地形複雜多樣,大地貌為高山與深切峽谷的混合型。總地勢南北高、中間低。

加查縣地質

加查縣縱跨岡底斯陸塊、雅魯藏布江板塊結合帶和喜馬拉雅陸塊,地質現象比較複雜。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南界斷裂和北界斷裂和崔久韌性剪切帶(為區域上沃卡—謝通門韌性剪切帶東段)將上地殼分為四部份。北部為岡底斯陸塊東部的拉薩地塊東段,出露地層有中侏羅統葉巴組片岩千枚巖和變質火山岩、上侏羅統多底溝組灰巖和板岩、上侏羅—下白堊統林布宗組砂泥岩、下白堊統楚木龍組灰巖和砂岩及塔克那組灰巖。中北部為桑日—謝通門斷塊的西端,出露地層有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羣片麻岩和片岩等、下白堊統比馬組安山岩夾砂岩和灰巖、漸新統-中新統大竹卡組礫岩。中南部為雅魯藏布江結合帶,出露地層有上三疊統朗傑學巖羣砂板岩、侏羅-白堊紀的羅布莎蛇綠岩羣和蛇綠混雜岩。南部為喜馬拉雅陸塊北部,僅出露了上三疊統涅如組砂板岩。此外,境內還廣泛分佈有第四系鬆散堆積物。

加查縣氣候

加查縣屬於屬高原温帶半乾旱季風型氣候區,光照充足,輻射強,日温差大,雨季集中,冬春季乾燥多風。年均氣温8.9℃,年日照2750小時,年均降水492.7毫米,集中在5月,佔全年降水量的93%,無霜期149天。自然災害主要有洪水、冰雹、霜凍、乾旱、病蟲害等,其中洪水是主要的自然災害。冰雹年均3次,集中在7~8月。

加查縣水文

加查是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一個多水系、多湖泊分佈的縣,主要湖泊有拉姆拉錯、雍錯、江斯拉錯等大小湖泊160個,面積較小,多系滑坡泥石流、洪積及山崩等物質堵塞河谷而形成的堰塞湖

加查縣自然資源

加查縣礦產資源

加查縣已探明的主要有砂金鉻鐵、石墨、水晶滑石、花崗石等,其中砂金主要分佈在雅魯藏布江沿岸,其平均品位在0.079克/立方米左右,成色達93%。分佈在藏木鄉一帶的鉻鐵礦品位更是高達55.27%,儲量在幾億噸以上。

加查縣動物資源

加查縣寶貴的野生動物資源,如白唇鹿棕熊、馬熊、藏羚羊、藏野雞、獼猴野犛牛蛤蚧(又名四腳蛇)、貓頭鷹等。

加查縣林業資源

加查縣林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是山南地區最高的縣,達30.35%。林木儲量為133.8萬立方米。

加查縣水資源

加扎縣水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縣境內共有大小湖泊160多個,大小河流200多條。雅魯藏布江流經加查縣境的長度約93公里,最大流量每秒4425立方米。截至2014年,西藏自治區最大的水電站藏木電站正在加查縣境內興建,電站為壩式開發。

加查縣人口民族

加查縣人口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8263人,加查鎮總人口2526人。安繞鎮總人口3788人。冷達鄉總人口2113人。壩鄉總人口996人。洛林鄉總人口4792人。拉綏鄉總人口3519人。崔久鄉總人口529人。
截至2012年,加查縣共有6851户,2160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為:安繞鎮:2019户、5370人;加查鎮:1023户、3534人;拉綏鄉1174户、3951人;冷達鄉757户、2415人;洛林鄉1227户、4296人;崔久鄉224户、673人;壩鄉427户、1369人。
2019年,加查縣户籍人口為22977人。 [14] 

加查縣民族

藏族佔總人口的98.5%,另有少數漢族、回族珞巴族門巴族人。

加查縣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備註
縣政協主席
-
參考資料: [17] 

加查縣經濟

加查縣綜述

加查縣以農為主的農牧兼營縣,農業為該縣的重要經濟支柱。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7605萬元,其中第一產業3267萬元,第二產業1505萬元,第三產業2833萬元。
2019年,加查縣地區生產總值181886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8743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2157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99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9805萬元。 [14] 

加查縣第一產業

加查縣 加查縣
2014年,加查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747萬元,其中農業3890萬元,林業232萬元,牧業1624萬元。共有耕地1584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151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1428公頃,油料89公頃。糧食總產量7900噸,油菜籽200噸,主要農作物為小麥、青稞、土豆、蠶豆、油菜等,一年一熟。共有草場2萬公頃,年末牲畜存欄11.03萬頭(只),肉類總產量1556.76噸,奶類產量3768.16噸,羊毛產量17.62噸。
經濟林主要有桃、梨、蘋果、核桃、花椒等。加查縣的冬蟲夏草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品種,產於海拔4500米雪線之上,年產量1500千克左右。雅魯藏布江水域有橫口裂腹魚、裸腹重唇魚、雙須葉須魚等。
加查縣從1964年開始引進栽培蘋果,截止到2014年,全縣沿江一帶幾乎每户都有自己的小果園,有兩個大果園(園藝一場和園藝二場),分別佔地500畝,全縣共有果樹13000餘棵,年產蘋果1367.9噸,總收入191.5萬元,主要有祝光、國光、小國光、吉冠、紅玉、黃香蕉等10幾個品種。
加查縣共有核桃400餘畝7000多株,年產核桃200餘噸,年產值120萬元。加查縣建設完成後,全縣核桃將達到5400畝10.7萬株,年產量達到8000噸,產值達到9600萬元。
加查縣到2005年,充分利用國各大荒壩,花椒麪積達到1萬畝,人均1萬畝,總產達到300萬公斤,加工轉化200萬公斤,實現方值1800萬元。

加查縣第二產業

2014年,加查縣工業總產值142萬元,傳統手工業有加查石鍋、加查木碗等。投資49萬元,從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銷售收入18萬元,人均增收2000餘元。積極協調自治區扶貧辦,爭取項目資金60萬元,用於修建加查縣索囊村索囊溝砂石公路。 [7] 

加查縣第三產業

2014年前三季度,加查縣國税局共組織各項收入6211萬元,完成縣級税收收入4768萬元。全年完成各項税收收入7700萬元。 [8] 
截至2014年10月底,加查縣郵政局儲蓄存款餘額首次突破2000萬大關,達到2024萬元,比2014年初增長近500萬元。 [9] 

加查縣社會

加查縣基建

加查縣1976年建成縣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50千瓦,年發電量30萬千瓦時。1992年,在色布瓏河入江處建成1座水電站,裝機容量1500千瓦。

加查縣教育

截至2014年,加查縣全縣共有中小學29所,適齡兒童入學率79.87%。

加查縣衞生

截至2009年,加查縣主要醫院有加查縣人民醫院一家,另有醫院、防疫站、婦幼保健站等其他醫療機構。 [10] 

加查縣社保

2014年全年,縣民政局通過民生存摺兑現了290人五保户供養金10.6萬元,農村低保1700人的低保金211.3萬元,城鎮低保253人低保金120.9萬元。80歲以上壽星老人211人的健康補貼金6.9萬元,醫療救助395人的醫療救助金128.6萬元,其中農村368人資金122萬元,城鎮27人資金6.6萬元。7名退伍軍人的一次性生活補助和自主就業金51.8萬元,重點優撫對象13人的撫卹金14.6萬,共計兑現544.7萬元。 [11] 

加查縣交通

截至2014年,林邛公路為加查縣主要幹線公路,另有鄉、村公路及加查吊橋,通車裏程230公里。拉林鐵路也將從這裏經過。國防公路東西向橫貫縣境,順國防公路西行,距山南地區行署所在地澤當鎮160公里,距自治區首府拉薩市350公里。

加查縣旅遊

加查縣山水

加查縣是西藏“拉薩-林芝-山南-拉薩”旅遊線路的一環。
縣城以東旅遊線上,主要景點有著名的神湖拉姆拉措,藏傳佛教白教祖寺達拉崗布寺,蓮花生大師歸隱地蓮花生達寺,和壩鄉原始森林。瓊果傑、那玉河谷
縣城以西旅遊線上,主要景點有結羅拉雪景,海拔高5088米的布丹拉山雪峯、涅爾喀大瀑布、千年核桃樹林。
崔久溝位於山南加查縣崔久鄉境內,是山南地區雅江北岸八大風景秀麗的溝谷之一,也是前往拉姆納錯神湖朝聖旅遊的重要通道。溝谷全長不到100公里,但河水落差卻在2000 米左右。其上游為雪山、湖泊、草原風光。主要景點有拉姆納錯神湖、結羅拉雪山、那玉河谷。其中結羅拉雪山海拔5000 多米,為終年積雪的原始冰川,是崔久溝河水的主要發源地。
拉姆納錯神湖,面積1平方公里左右,形似一面頭蓋骨形的鏡子。藏語意為“懸在天上的仙女湖”,是歷代高僧大德尋找轉世靈童的觀湖聖地,也是無數善男信女探求人生命運的寶鏡。
那玉河谷則是崔久溝上游有名的牧場。崔久溝有“三聖河四聖山交匯勝地”的美稱,而且有享譽藏區的黃教重要寺廟“瓊果傑寺”;是蟲草生長的沃土,也是旅遊者心中的天堂。每年夏季都會有不少遊客或善男信女們由此進入神湖朝聖或觀光。特別是每年5至6月的蟲草採挖時節,人流如潮。
布丹拉山,是乘車往加查縣必經之路,海拔5088米,從山底到山頂的環形公路猶如一條潔白的哈達,徐徐展開,登頂俯瞰,可飽覽藏南谷地的秀麗風光。
布丹拉山,原稱布喳拉山,傳説是蓮花生大師派烏鴉往瓊果傑寺送經書,烏鴉叨書飛到布丹拉山時非常疲勞,於是張開嘴休息,經書便散落一地。人們為了記住這一傳説並稱其為布喳拉山,後人稱布丹拉山。
在拉綏鄉藏木境內,有一處非常壯觀的天然大瀑布,瀑布是雅魯藏布江江水流經此地,形成斷流,產生多級瀑布,站在山腳下仰望涅爾喀,瀑布從大石崖間飛瀉而下,落差近30米,潔白的水花飛揚四射,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閃,還呈現伸手可及彩虹,在瀑布不遠處有一塊油光黑亮的石頭,將雞蛋打在石頭上,幾分鐘後即熟。
受瀑布所阻,瀑布下江中魚多,過去羣眾捕魚多在該石上曬乾。
千年核桃樹
加查縣安繞鎮嘎玉附近,有兩棵生於1300多年的核桃樹,樹幹粗壯,要七、八名青年男子手挽手才能環抱,仔細覷視,樹幹上有形態各異的天然雕刻的花紋,栩栩如生;樹葉繁茂形狀象一把撐開的巨傘,好象一間大房子,可供30多人乘涼避雨,這棵千年核桃樹一年可產500斤核桃,每年的8、9月份,你在樹下隨手可摘成熟的核桃品嚐,悠閒而自在。
據説,這棵桃樹曾是當地百姓向攝政上貢專用,後來聽人們説,凡是摸過這棵古樹的人都飛黃騰達。人們稱它為“幸運千年”。在加查鎮隴聯附近也有一棵這樣的千年古樹。
瓊果傑
瓊果傑,漢語意為"三條河四座山的交匯之地"。這三條河均發源於四周的四座神山。在宗教史和神話傳説中,這四座山都是神的化身,傳説南面的神山是班丹拉姆的頭髮所化,班丹拉姆是傳説中西藏的保護神和達賴喇嘛的明妃。
瓊果傑,海拔4350米,是去聖湖必經之路。這裏的人們認為:瓊果傑地呈八瓣蓮花形,天現如意法輪之象,是福田妙地。人們還説,這裏的草原上曾盛開着十三種吉祥的花卉。
拉姆拉錯
聖湖稱“拉姆拉錯”、“拉姆”意為仙女、女神,“納”意為湖面,“拉姆納錯”相傳是西藏人民十分敬仰的班典女神寄魂湖,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約65公里。聖湖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羣山環抱中的高山湖泊,形如馬蹄。
據説,聖湖能呈現每一個去朝拜、神湖的人未來的命運,只要虔誠地向湖中凝望,聖湖就能為朝聖者顯示出未來的各種景象。西藏曆代達賴喇嘛和班禪的轉世靈童,都是通過觀聖湖所現的異象確定尋訪的方向和原則的,而且該湖也是無數善男信女探求自己命運的寶鏡。
去拉姆拉錯先要到達距澤當128公里的加查縣,澤當鎮客運站每早8點均有發往加查縣的車,然後再從加查縣轉向北往崔久鄉,經過約20公里的顛簸土路可以到達瓊果傑寺,這裏就是去拉姆拉錯汽車可以到達的終點了,然後徒步走將近15公里的山路。瓊果傑寺附近可以租到馬一直騎到聖湖邊。
其他風景
朝拜聖湖途中有一片原始森林,位於壩鄉腳布朗溝,海拔3100米。
結羅拉雪山,聳立在那玉河浴和瓊果傑之間,海拔5000米。
那玉河谷,海拔4600米,人稱神仙居住的地方;由來自結羅拉雪山聖潔的雪水滋養着這一片豐美的高山牧場。

加查縣遺蹟

以加查縣縣城為中心,周圍分佈不少古墓,較集中的有安繞鎮東布村古墓、西定村古墓羣,洛林鄉者母村古墓羣,冷達鄉幫達片古墓羣。九世班禪、五世熱振也誕生在加查。祿東贊、九世班禪和五世熱振活佛都在加查留有遺蹟。加查縣縣境內有古代墓葬和古寺廟,其中以古代墓葬數量最多,分佈最廣泛。截至2014年,古墓葬地點有6處,總數約70多座,其中又以分佈於安繞鎮的墓葬最為密集,共計四處54座,佔全縣古墓葬總數的70%以上。加查縣境內保留了古寺廟及古遺址,如達拉崗布寺始建於1121年,原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為《青史》《紅史》《漢藏史集》等諸多史籍所記載,在歷史上久負盛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加查縣古遺址——碉樓遺址位於安繞諾米村北約0.5公里處的山脊上,該地點南側緊臨雅魯藏布江,與江面的相對高差約80米,海拔3350米。
碉樓為木、石結構建築,牆體用片石壘砌而成並有泥漿為粘合劑。內部樓層採用木坊,圓木搭築而面。其平面為圓角方形,西、北牆體平面為方形,南、東牆為內方外圓。牆體厚1-1.3米,高約14米。碉樓內部南北長3.5,東西寬4.8米,底屋面積16.8平方米。門道闢於北牆底屋正中、寬1米。
根據殘留的木坊分析,碉樓原為4屋,每層高3-4米,每一層的四面牆體均闢有射孔,底屋闢有2孔,第二層為4孔,第三層為3孔,第四層為5孔,各層射孔有逐層增多的趨勢。這類射孔有兩種形狀,一為豎長方形,僅有北面臨江一孔,高1.3、寬0.9米;另一種為堅長三角形,即內容對窄式,內高1.6、寬1.1米,外高1,寬0.4米。
射孔的上面多加架沒橫木用以鋪沒樓板,第二、三層牆體上遺有橫木殘留,直徑0.1-0.2米。樓板採用未經研製的圓木鋪成,圓木長約1.5,寬0.2、厚0.05米。底層未發現木質構件痕跡,僅見其東北,西北兩角上有凸出牆體壁面的石板,可登援至上層。在調樓臨江一面牆體的瞭望孔上方,以木枋出檐,上鋪為板,可檔風遮雨。
碉樓外牆體有連接的護牆兩道,一道位於北側,呈南北走向,長4米,牆體由石片砌成,厚約0.9米,上有兩人射孔;第二道築於南側並向西延伸至懸崖邊緣,石砌牆體厚0.7米,闢有3個射孔。兩道護牆現存高度在4-8米之間。碉樓北面有石徹台階數級,可由此進入碉樓內部。
據實地調查,該碉樓約在公元15世紀就已存在。相傳當時碉樓所在的雅魯藏布江上曾有唐東傑布建造的一座鐵索橋(該處現為一座可通行汽車的鋼纜吊橋),此橋建成時當地羣眾利用該樓在其內供塑了一尊唐東傑布塑像(今已不存)。由此推知碉樓建造年代的下限不會晚於公元15世紀,有可能始建於公元13-14世紀之間。

加查縣名寺

計鄉境內有自治區著名的白教母寺、達拉崗布寺、年接待朝聖者逾萬。
瓊果傑寺是二世達賴喇嘛根敦加措於公元1509年主持修建。當初的建築僅是祖拉康(主殿),高共五層,經堂58柱,並飾有金頂。至五世達賴時,攝政王第巴·桑結加措對該寺曾予以擴建,形成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羣。瓊果傑寺大門外,立有“瓊果傑寺志”石碑,是三世達賴時所立。在寺後山坡的瑪尼石佛龕中,供有三世達賴的腳印石;寺後門外的草地上,埋有一塊石板,極受香客尊崇,據説凝望此石可以看見使自己如願的圖像。瓊果傑寺位於加查縣崔久鄉,是通往神湖的必經之路。前往神湖的遊客一般在此住宿,翌日清早,徒步或騎馬約需2-3小時,即到達聞名遐邇的神湖。瓊果傑寺經歷代達賴喇嘛修繕擴建,逐漸成為達賴喇嘛夏季行宮之一,有第二宮殿之譽。
“夏珠林”意為講經修煉的地方。公元1300年,洛桑扎巴活佛將白定寺搬遷到達布仲巴(縣城所在地),取名嘎瑪夏珠林寺。第9代活佛嘎瑪旺久多吉於公元1669年將嘎瑪夏珠林寺由原來的噶舉派改為格魯派(黃教),並正式定名為達布夏珠林寺。由此成為西藏藏傳佛教即格魯派的祖寺而出名。該寺尊奉“能仁王”神靈,並供奉有傑欽嘎瑪赤列、吉祥天姆兩位護法神。達布夏珠林寺以講經説法為主,其辯經在藏傳佛教中頗有影響。
達拉崗布寺--修建於公元1121年,由米拉日巴(達布噶舉派創始人)的大弟子達布拉吉·索朗仁欽創建。該寺位於海拔4200米的半山腰上,人在其中彷彿置身於虛幻飄渺的天上仙境,四周叢林茂密,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是區內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寺廟建築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歷經八百八十餘年而不衰。達拉崗布寺在十年“文革”動亂期間被毀,寺內文物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達拉崗布寺得到了重新修繕,寺內現存有唐卡等大量文物。如今又成為眾多虔誠信仰者的佛教名寺。達拉崗布寺因此成為“嘎舉派”(白教)的母寺而譽滿雪域高原。
注意事項
加查縣海拔過高,旅遊時要注意高原反應,用攜氧片或提前用紅景天。

加查縣民俗

舞蹈
加查縣縣內哲巴村居民喜跳鼓舞,藏語稱“卓”,系桑耶寺“卓”舞的一個流派。 [12] 
體育運動
加查縣民族體育運動有抱石頭、賽馬、拔河等。
民間禁食
不食狗、貓肉,不食毛驢、騾馬肉。不食鴨類肉,除狗熊、馬熊的,不食其它獸類肉。除魚外不食青蛙、蛇和海生動物等類肉,除雞和野雞的,不食鳥類肉,不食老鼠等肉,除火麻草、茴茴草和野葱等,不食其它的野菜。 [12] 
重禮節
在加查縣,過去若見長輩、頭人或受尊敬的人,活佛或拜訪貴賓時,要脱帽、彎腰,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朝拜佛像或接受活佛摸頂時,要合掌躬腰,叩頭或磕頭於平輩或一般人,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也有合掌與鞠躬並用的,對尊敬者合掌過頭,彎腰點頭,回禮動作也相同。平民若在途中遇見頭人、活佛時,及早迴避躬身道旁,脱帽低頭、吐舌,若是騎馬的平民,下馬站立路邊,若是坐在地上的,趕緊站立以示敬禮奉上哈達和見面禮。在寺廟裏也有一種磕響頭的方法。不論男女老少到寺廟的經堂或佛像面前時,先合掌連拱三揖,然後拱腰到佛像腳下,用頭輕輕的一頂,表示誠心懺悔之意。 [12] 
民間節日
1、每年藏曆初一為藏曆年(藏曆元月1日)。
2、每年藏曆12月1日為農事年。
3、每年藏曆元月26日-29日是多加(驅鬼節)。
4、每年藏曆4月15日是薩嘎達(薩嘎達節)。
5、每年藏曆5月15日是窄領莖桑(世界敬神日)。
6、每年藏曆6月4日是卓巴次西(迎神節)。
7、每年藏曆8月是俞果爾(望果節)。
8、每年藏曆9月22日是古巴拉普推青(九降神節)。
9、每年藏曆10月25日是甘丹阿母卻(燃燈節)。
10、每年藏曆11月6日是念巴西宗(集九惡日)。
11、每年藏曆12月29日是古士同(驅鬼日)。 [12] 
婚喪嫁娶
結婚:縣內青年男女都有女嫁、招婿,主要視雙方家庭勞動力而定。
加查縣喪葬方式天葬、水葬、土葬、火葬、封葬等五種,以天葬、水葬為主,間以土葬、火葬、封葬的表葬方式。 [12] 
服飾
加查縣藏裝的俗裝與附近地區基本相似,但有本地特色,甚用料以綢、緞、牛皮、山羊皮、氆氌、氈毪子、呢子、化纖布等材料終縫製。男子服飾特點是盤發,以紅或黑絲線加辨,盤結於頭頂,富裕者,在發辨上穿有象牙卷,耳帶金長耳環或大耳環。女子的服飾更重華麗,色彩也鮮明,都是金、 銀、銅製作的精美飾品,如花紋鐲子,變形戒子、項鍊,以各色絲線加粗、加長髮辨。胸帶“嘎馬”(精細山盆,內裝護身等等)耳帶金或銀環,頭帶“巴珠”,腰佩有玲瓏剔透的小腰刀以及銀無銅幣和用銀片裝飾的腰帶等。
食品
縣內藏族人民的傳統食品有以下幾種:
糧食:青稞、小麥、碗豆、喬麥等。
油:酥油、清油。
肉類:牛、羊、豬油為主和奶製品。
加查縣內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糌粑。 [12] 

加查縣特產

加查縣盛產核桃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品種主要有酥油核桃、麻雀核桃、鐵核桃等10餘種,以其皮薄、個大、肉嫩、肉滿、肉質香醇甜潤而著稱,是歷代達賴喇嘛和達官顯貴的貢品。據測定加查核桃含油率64-80%,粗蛋白11.3-17.1%,既可食用,又可補腦健身,是優良乾果和重要的中藥材,同時核桃木材質細膩堅實,紋理美觀,是軍工和高級傢俱用材,根深葉茂壽命長,又是綠化山區、庭院和道路的好樹種。
花椒
加查花椒主要有半紅花椒(又稱朗縣花椒)、紅花椒(又稱本地花椒)和內地引進的花椒三種,主要產於安繞、加查、冷達等乾熱河谷地帶,由於加查縣氣温晝夜温差大、兩水適中,所户花椒穩大粒多,個大均勻,皮厚籽小,色澤鮮豔,香味濃郁,麻味重而回味長久,是藏東南的優質花椒,但生產規模不大,年產量1.9萬斤左右。
加查縣“七山一水三分舊”的地理地貌,特徵相對突出,共有大小荒壩16個,隨着規模較大的8個大荒壩的陸續開發,為加查花椒生產發展奠定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加查冬蟲夏草
加查縣的冬蟲夏草(俗稱蟲草)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品種之一,產於壩、催久兩鄉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線之上,年產量3000斤左右。蟲草是蝙蝠蛾幼蟲草經蟲草菌感染,由雪水、奇寒冷天氣、淨土滋育而成的冬天呈蟲形。夏天呈草狀的純天然藥品,滋陰壯陽,是集醫病、滋補多種功效於一體的佳品。
在加查,5、6月份是採挖蟲草的最佳時機,6月份下旬至7月份是市場交易的高峯期,每斤售價18000元至22000元。加查縣蟲草業已建設有規範的交易市場,但僅限於原產品直接交易尚未有經過加工處理。

加查縣名人

噶爾·東贊(-公元667年),新唐書稱祿·東贊,俗稱輪布·噶哇。相傳輪布·噶哇出生於今加查縣安繞鎮嘎玉村(有資料記載噶爾·東贊是堆龍人,在本地民間一值傳説屬加查人),以打鐵為生。松贊干布廣招賢士,噶爾·東贊被選中,為紀念噶爾·東贊,羣眾把他的出生地叫做“嘎玉”。西藏吐蕃王朝著名賢臣祿東贊,他曾出使唐朝,以其聰明才智贏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讚賞,為松藏乾布成功迎娶文成公主立下大功,成就了漢藏聯姻、民族團結的一段佳話。
塔波拉傑·索朗仁清(公元1079-1153年),意為“福寶”,又名崗波傑,米拉日巴的大弟子,宋朝西藏著名佛學家,繼承瑪爾巴·米拉日巴一派噶舉傳承,闡發弘揚成為塔波噶舉體系的一代大師。塔波拉傑有40多種著作傳世,其中《解脱道莊嚴論》《貢波修法》《噶當教法次第論》《塔波拉傳·勝寶莊嚴》《底洛巴和那若巴傳記》《瑪爾巴和米拉日巴傳》《崗波巴傳·如意寶》《拉米語言耳傳·明鑑等皆頗有影響。
色珠加措
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法名曲吉尼瑪,即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曲吉尼瑪1883年2月19日(清光緒九年正月十二日)生於前藏塔布地區嘎村(今加查縣安繞鎮嘎麥村),乳名倉珠嘉措。1888年2月26日(清光緒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在清朝駐藏大臣文碩的主持下舉行金瓶掣籤儀式,倉珠嘉措被掣定為九世班禪呼畢勒罕。1937年12月1日2時50分,在玉樹甲拉頗章宮內圓寂,享年五十四歲。12月23日,國民政府追贈九世班禪“護國宣化廣慧圓覺大師”封號。允為護送班禪藏專使。 [13] 

加查縣所獲榮譽

2022年4月,共青團加查縣委員會被擬推薦為2021年度“西藏自治區五四紅旗團委”並予以公示。 [15] 
2023年12月15日,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人員現場審核,加查縣被認證為“世界最大規模的千年核桃林”。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