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加拿大馬鹿

鎖定
加拿大馬鹿(學名:Cervus canadensis canadensis):是有蹄類偶蹄目中的大型動物馬鹿的指名亞種,雄鹿有着碩大的鹿角,於春季開始成長,並於每年冬季脱落。它們的皮毛視季節與棲息地的種類,會有不同的色澤,毛色在冬季普遍為灰色或其他較淺的顏色,夏季的顏色則較紅、較深。
棲息於森林與林邊。到了發情期時,公鹿會出現各種為了爭取交配權的動作,包括擺出姿態、鹿角扭打及發出鳴叫。公鹿會連續發出尖鋭的叫聲,用以確保公鹿的優勢地位,並且吸引母鹿。加拿大馬鹿的鳴叫也是自然界中最有特色的叫聲之一。各足蹄皆擁有雙數的足尖,類似於駱駝、山羊與。它同時也是反芻動物,有着四個胃室,以草、植物、樹葉與樹皮為食。在夏季,加拿大馬鹿幾乎不斷的進食,每日吃進了4-7千克的食物。分佈於加拿大和美國。
北美文化十分崇敬加拿大馬鹿,並將其作做為心靈上的力量。鹿肉比牛肉和雞肉更為精瘦、蛋白質含量更高。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加拿大馬鹿
拉丁學名
Cervus canadensis canadensis
別    名
北美馬鹿
馬鹿指名亞種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亞    目
反芻亞目
鹿科
亞    科
真鹿亞科
鹿屬
馬鹿
亞    種
加拿大馬鹿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5] 
外文名
American Wapiti

加拿大馬鹿形態特徵

加拿大馬鹿體型

加拿大馬鹿雌鹿平均體重約225千克,肩高約1.3米,從鼻子到尾長約2米。雄鹿發育成熟時體型比雌鹿大約大出25%,體重平均重320千克,到肩部高約1.5米,長度平均可到約2.5米。亞種中體型最大的是羅斯福馬鹿,當地體型最大的雄鹿估計可重達600千克。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胃4室,反芻。牙齒32-34枚。腿細長,善奔跑。 [2] 

加拿大馬鹿鹿角

加拿大馬鹿只有雄鹿才有鹿角,其於春季開始成長,並於每年冬季脱落。最大的鹿角可以達到1.2米長,重18千克。鹿角是以骨頭組成,其可以每日2.5釐米的速率成長。鹿角在成長時,會覆蓋上一層有保護作用,柔軟、多血管分佈的皮膚,其被稱作絨毛狀皮。絨毛狀皮會在夏天鹿角已完全形成後脱落。雄鹿各鹿角上可有八至更多的角叉;然而,角叉的數量和雄鹿的年齡或發育成熟與否並無太大關聯。西伯利亞與北美洲的加拿大馬鹿擁有最大的鹿角,而阿爾泰馬鹿的則最小。鹿角的形成與保持是由睾丸素所控制的。在晚秋的繁殖季節過後,發情期期間環境中荷爾蒙的分泌減少,而雄鹿的睾丸素分泌也因而下降。睾丸素的減少導致了鹿角的脱落,其通常於早冬時發生。 [2] 

加拿大馬鹿皮毛

秋季期間,加拿大馬鹿會長出較厚的皮毛,幫助它們度過寒冬。在西伯利亞和北美洲,加拿大馬鹿的雄鹿、雌鹿及小鹿都會長出細頸毛。到了夏初,厚重的冬季皮毛會脱落,加拿大馬鹿會磨擦樹木或其他物體以除去鹿體上的毛髮。加拿大馬鹿有清楚、輪廓分明的臀部小斑點及短小的尾巴。它們視季節與棲息地的種類,會有不同的色澤,毛色在冬季普遍為灰色或其他較淺的顏色,夏季的顏色則較紅、較深。棲息於乾燥氣候區的亞種,比那些棲息於森林中的亞種有毛色較淺的皮毛。加拿大馬鹿在夏季時,大部分都是披上淺褐黃色至橙棕色的皮毛,對照着頭部、頸部與腿部的深棕色毛髮。 [2] 

加拿大馬鹿棲息環境

加拿大馬鹿棲息於森林與林邊棲息地,與其他鹿種相仿。在山區,它們通常在夏季時生活於較高海拔處,冬季向下遷移。高適應性的加拿大馬鹿也能棲息於北美洲的半沙漠地帶,如大盆地。中國東北馬鹿與賀蘭馬鹿主要棲息於林間,而它們尺寸較小的鹿角十分適合山林的環境。 [3] 

加拿大馬鹿生活習性

加拿大馬鹿遷徙

與許多鹿科的鹿種相同,尤其是那些棲息于山區的鹿種,加拿大馬鹿於春季遷移到較高海拔處,隨着積雪退去,再於秋季往反方向移動。狩獵的壓力也影響着遷徙與移居。在冬季期間,它們偏愛林地與隱蔽的山谷便於防風及吃樹皮。羅斯福馬鹿普遍無遷居習慣,因為其食物來源的季節變異性較小。 [3] 

加拿大馬鹿集羣

加拿大馬鹿在白天活動,特別是黎明前後的活動更為頻繁,夏天有時也到沼澤和淺水中進行水浴。平時常單獨或成6只以上小羣活動,最可多達25只,羣體成員包括雌獸和幼仔,哺乳期的雌性都很注意保護小牛。成年雄獸則離羣獨居,或幾隻一起結伴活動。性情機警,奔跑迅速,聽覺和嗅覺靈敏,而且體大力強,又有巨角作為武器,所以也能與捕食者進行搏鬥。 [3] 

加拿大馬鹿覓食

加拿大馬鹿是反芻動物,而因此擁有四個相隔開的胃。不同於白尾鹿與駝鹿主要是食葉性,加拿大馬鹿和牛比較相似,其主要是食草性,但也與其他鹿類一樣食葉。加拿大馬鹿主要於早晨與夜晚覓食,期間尋找隱蔽的地區進行消化。它們的飲食視季節,以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為食,種類多達數百種,也常飲礦泉水,在多鹽的低濕地上舔食,甚至還吃其中的爛泥,在天然草葉經一年的補充、樹皮在冬季被吃完,以及闊葉草本植物與樹木在夏季的成長,而有稍微的變異。加拿大馬鹿每天平均吃掉9千克的多種食料,尤其喜愛楊樹嫩枝,其於春季成長。而在某些地域的楊樹樹叢衰退後,棲息於當地的加拿大馬鹿受到了些許衝擊。 [3] 

加拿大馬鹿分佈範圍

分佈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和魁北克;美國密西西比州中部、阿拉巴馬州和喬治亞州。 [5] 

加拿大馬鹿繁殖方式

加拿大馬鹿到了發情期時,公鹿會出現各種為了爭取交配權的動作,包括擺出姿態、鹿角扭打及發出鳴叫。公鹿會連續發出尖鋭的叫聲,用以確保公鹿的優勢地位,並且吸引母鹿。加拿大馬鹿的鳴叫也是自然界中最有特色的叫聲之一。 [3] 
加拿大馬鹿沒有具體的交配季節,雌性的發情週期只有短暫的一到二天,而交配的次數通常是十二次之多。此時雌鹿的小腿要承受兩倍於自身的重量,至少200千克。到了第二年的秋季,雌鹿通常產一隻幼鹿,而兩個也不罕見。懷孕期歷時約240至262天,而幼鹿體重介於15與16千克。當母鹿接近要生產時,它們會遠離鹿羣,保持孤立,直到小鹿夠強壯、能逃離掠食者為止。 [2-3] 
小鹿和許多鹿種一樣,在產下時便帶有斑點,斑點要到夏末才會消失。東北馬鹿的夏季皮毛則會在背部留下少數的橘色斑點,直到它們較成熟後脱落。二週後,小鹿便能夠加入鹿羣中,並於二個月時完全斷奶。加拿大馬鹿的小鹿在六個月大時體重便相當於一頭成年白尾鹿。小鹿會留在母鹿身旁接近一年的時間,在大約下一季的繁育期時離開。所有亞種的懷孕期都是相同的。 [2] 
加拿大馬鹿在圈養下能活20年,甚至更久,但野生的加拿大馬鹿平均壽命只有10至13年。某些較少受到掠食的亞種,其野生的鹿種則平均可以活15年之久。 [2] 

加拿大馬鹿保護現狀

加拿大馬鹿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 ver3.1——無危(LC)。 [5] 

加拿大馬鹿種羣現狀

生活在北美落基山的馬鹿被獵人保護組織再次引入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區一帶,現已滅絕的東歐馬鹿亦曾經棲息與此地。在加拿大馬鹿再次被引進美國的肯塔基州、北卡羅來納州與田納西州後,它們遷移至鄰近的維吉尼亞州與西佛吉尼亞州,並在當地確立了穩定的族羣數。加拿大馬鹿也曾被再次引入一些其他的州分,包括賓夕法尼亞州、密西根州與威斯康辛州。截至1989年,洛磯山亞種的數量估計已達780,500,而北美亞種的估計數量則超過了100萬。先前歐洲於北美洲的殖民統治時期,北美大陸估計有1000萬的加拿大馬鹿。加拿大馬鹿在全球的數量,包括人工飼育與野生種,有近200萬。 [4] 

加拿大馬鹿相關文化

加拿大馬鹿在許多人文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數千年以前,美國西南部的阿納薩齊人(Anasazi)將加拿大馬鹿的象形文字與岩石畫刻上峭壁。而較近代的美洲土生印第安人部落,包括庫特奈族(Kootenai)、克里族(Cree)、黑腳族(Blackfeet)、奧吉布瓦族(Ojibwa)與波泥族(Pawnee),則以加拿大馬鹿的獸皮製作毯子與長袍。加拿大馬鹿在拉科塔族中帶有特殊且重大的意義,並在他們的社會主宰着心靈與精神。拉科塔男人出生時,會被授予一顆加拿大馬鹿的牙齒以保佑其長命,這個過程也被視為死鹿腐去的最後一道步驟。有的文化十分崇敬加拿大馬鹿,並將其作做為心靈上的力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