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加拿大清水湖

鎖定
加拿大清水湖(Clearwater Lakes)是由魁北克省加拿大地盾(CanadianShield)上的兩個環形隕石坑構成的,大約是在2.9億年前由一對小行星在哈得孫灣海灣附近發生撞擊形成。兩個隕石坑中較大的一個是直徑為20英里(32公里)的西清水湖,較小的東清水湖的直徑為13.7英里(22公里)。這些湖已經成為非常受歡迎的旅遊勝地,可能是因為這裏點綴的大量小島形成了一系列美麗的小島“鏈”,而且它們擁有清澈見底的湖水。
中文名
加拿大
外文名
Clearwater Lakes
形成原因
行星碰撞
直    徑
32 km
位    置
加拿大魁北克省境內。

加拿大清水湖地理位置

加拿大清水湖(Clearwater Lakes)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境內。

加拿大清水湖形成原因

加拿大清水湖 加拿大清水湖
科學家在加拿大對兩個奇特的撞擊坑進行了研究,其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名稱為清水湖,面積大約為1300平方公里。最新的研究顯示清水湖很可能是由兩顆小行星分別撞擊產生的,這兩顆小行星的撞擊時期相差數億年,並不是所謂的兩顆小行星同時撞擊形成。來自西澳大學的地質學家馬丁-斯密爾德與他的同事對清水湖不同地點、深度的樣本進行分析後認為,清水湖形成於兩次不同時期的小行星撞擊。本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地球化學期刊上。
事實上,研究人員對清水湖的調查自1965年就已經開始,當時的結論認為清水湖形成於兩顆小行星撞擊事件中,這兩顆小行星屬於相互圍繞運行的聯星系統。西邊的清水湖直徑為22.5英里,大約為36公里,東邊的直徑為6英里,大約為10公里,顯然東邊湖面積要大於西邊。科學家根據衝擊模型分析後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後,巖質地殼發生了隆起,形成了中央峯,周圍呈現環形結構,這個現象在西邊湖周圍可以清楚看到,湖中央存在部分小島。
然而東部的清水湖其實也有一箇中央峯,但其隆起並不明顯。為了證明清水湖東湖和西湖的形成年代,研究人員對不同深度和位置的湖區樣本進行年代測定,氬-39和氬40樣本顯示西清水湖的形成年代為2.86億年,這與此前調查的2.9億年比較接近,問題在於東清水湖的形成年代。早期的研究結論認為東清水湖也形成於2.9億年,這是科學家對銣和鍶比例進行測定後給出的結論,但地質學家馬丁-斯密爾德認為這個結論有誤。
地質學家馬丁-斯密爾德認為當年科學家對東清水湖樣本測定時沒有考慮到銣和鍶樣本加熱不穩定性與風化影響,同時地球在過去數億年時間已經發生了多次磁極反轉,因此樣本的磁化性能被改變。從理論上看,東清水湖的形成年代要更久遠一些。1990年,科學家再次對東清水湖樣本進行了分析,結論認為東清水湖形成於4.6億年前,但科學家懷疑樣本被多餘的氬污染,因此並沒有糾正1960年代的錯誤結論。
地質學家馬丁-斯密爾德的研究小組對東清水湖樣本進行氬年齡測定,結論指向了4.7億年。他們認為自己的數據是可靠的,因為樣本採集來自東清水湖不同位置和深度,撞擊時間大約在奧陶紀,而西清水湖形成於二疊紀時期,兩者為不同時期的小行星撞擊,只不過它們撞擊點距離相當近。至於這兩顆小行星的撞擊是否引發大規模的生命滅絕,科學家認為兩次撞擊能量並不大,最多對數百公里內的生命造成毀滅,對全球範圍內的生命影響並不明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