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加姆戰役

鎖定
加姆戰役是1528年烏茲別克汗國波斯在加姆地區一次戰役,最終此戰以波斯戰勝烏茲別克汗國而告終。
名    稱
加姆戰役
發生時間
1528年
參戰方
烏茲別克汗國、波斯

目錄

加姆戰役背景介紹

1510年,昔班尼汗烏茲別克汗國軍隊已橫掃整個中亞東部。但在呼羅珊首府謀夫的決戰(謀夫戰役)中,他和自己的主力一同被波斯軍隊摧毀。
昔班尼汗時代的烏茲別克人 險些控制整個中亞 昔班尼汗時代的烏茲別克人 險些控制整個中亞
然而,只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時間,他們又從北方捲土重來,侵入少年君主塔赫瑪斯普一世的領地。此時的波斯薩法維王朝內部,正因為利益衝突而矛盾尖鋭。塔赫瑪斯普自己也只是個10歲的孩子,需要在近衞軍和什葉派地方領主間左右逢源。
到了1525年,波斯東北部的呼羅珊地區爆發叛亂,統治布哈拉的汗王奧貝都拉便趁機率軍南下。
由於不再能獲得宮廷力量支持,呼羅珊的本地守軍迅速潰敗,並將至關重要的謀夫城讓給對方。隨即,烏茲別克人繼續向南進入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準備將這座被不同勢力爭奪千年的城市也據為己有。但由於守軍的頑強和自身攻城能力的不足,奧貝都拉用了7個月時間也沒能拿下城市。當時只有11歲的塔赫瑪斯普一世,也為盡皇帝義務而帶兵支援。至於真正的指揮者,還是近衞軍大佬羅姆魯。最終,久攻不克的烏茲別克人選擇撤退,轉而加固自己位於謀夫的前進基地。
塔赫瑪斯普一世在早期不具備主導政局的能力 塔赫瑪斯普一世在早期不具備主導政局的能力
按理來説,波斯軍隊將在稍後發起反擊,但嚴重的內耗卻使他們很快就陷入停滯不前。儘管作為開國元老的近衞軍勢力非常強勁,但皇帝身邊也不乏來自地方的土庫曼人部族勢力。他們一貫抵制中央宮廷的強權控制,並慫恿塔赫瑪斯普在一次狩獵中用弓箭射殺了羅姆魯。此後,代表地方部族聯盟的楚哈-蘇丹成攝政,才開始着手將烏茲別克人從呼羅珊驅逐出去。
1528年時,中亞各地的烏茲別克封建主也雲集謀夫,準備對波斯展開更大規模的侵略。參加這次遠征的主力,包括統治撒馬爾罕的忽春赤汗和自己的兩子,喜薩爾城的統治者甘匝,以及巴里黑城的基廷-哈喇。這是老領導昔班尼汗死後,烏茲比克人內部的最大規模動員,士兵數量在以訛傳訛中被誇大到15萬人。聽到消息的塔赫馬斯普,只能夠集結到40000人的兵力。
烏茲別克人為此戰集合了大部分貴族勢力 烏茲別克人為此戰集合了大部分貴族勢力
幸好,塔赫馬斯普一世的薩法維武裝力量,相比自己的父親伊斯邁爾時已有了很大進步。雖然大權暫時由地方上的土庫曼部族掌控,但宮廷近衞軍的實力也在穩步上升。鑑於1510年的謀夫之戰勝利和1514年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查爾迪蘭戰役慘敗,波斯人也意識到進一步普及火藥武器的重要性。

加姆戰役經過

通過土耳其邊境和南北兩頭的沿海走私貿易,波斯人一次在戰場上集中了6000多支火槍和2000多門小型火炮。他們還效仿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做法,用大量改造過的戰車作為野戰工事,組成非常堅固的環形陣地。
裝備新式火繩槍的波斯步兵 裝備新式火繩槍的波斯步兵
作為對手的烏茲別克人,按照蒙古帝國傳統構建騎兵分隊,並將他們依次分封在綠洲農業城市和周圍的優良草場上。各級領主都利用城鎮內的作坊,為自己和馬匹都增強防護裝備,卻限於財力困難而沒法做到大範圍普及。有限的步兵被用於駐守城市,至於專業化的工兵則較缺乏。因此,烏茲別克軍隊更加強調主動出擊和機動靈活。任何關於原地固守的行為,都會被將領們嘲諷為膽小怯懦。
他們的戰略手段也非常簡單,從上一個控制的據點出發,肆虐敵軍的周遭區域。如果不能用飢餓手段迫使對方投降,也可以將大量的戰利品滿載而歸。前次沒有攻克的赫拉特,就是這次發兵的主要目標。
烏茲別克人的主力軍 幾乎全部由騎兵組成 烏茲別克人的主力軍 幾乎全部由騎兵組成
此時的薩法維波斯,也知道不能寄希望於被不斷削弱的赫拉特守軍。相反,塔赫馬斯普一世皇帝和攝政王楚哈-蘇丹,都認可應當在半途中截擊對手。因為只要將烏茲別克人的騎兵阻隔在補給區外,就能最大程度的削弱其持久戰意志。如果戰場地形選擇巧妙,也不必擔心對手利用馬匹的機動性優勢展開迂迴。
因此,完成動員的波斯人便直接進入赫拉特地區的北部,在作為必經之路的加姆城附近挖掘戰壕。烏茲別克首領們得知消息,都認為這是波斯軍隊不敢與自己正面交戰,對攝政王和小皇帝都更輕視。不過,鑑於自身的龐大規模,烏茲別克人還是需要儘快抵達赫拉特城下。否則就算臨時更改作戰目標,也難保不會被拔營北上的波斯人跟在自己後面。在他們最終發現波斯營地後,便只用很短的時間休整,然後迅速投入戰鬥。
波斯宮廷近衞軍部隊的普通騎兵 波斯宮廷近衞軍部隊的普通騎兵
起初,輕裝弓騎兵的試探性攻擊被很快擊潰。波斯人不僅給每輛車都裝上有小型火炮,還在環形營地裏部署了大量火繩槍手和精鋭騎兵。
於是,不願重蹈覆轍的重裝騎兵紛紛選擇繞道。他們避開中央陣地的火器射程,從兩翼衝擊那些沒有被車陣保護的雜牌軍。由於需要避免誤傷,波斯人沒有向奧斯曼老師那樣將各分隊連成一線,反而拉長彼此間的距離。因此,烏茲別克人能非常容易的展開圍攻,對每一頭的波斯地方軍都形成兵力優勢。
烏茲別克騎兵選擇迂迴到槍炮射程外夾擊 烏茲別克騎兵選擇迂迴到槍炮射程外夾擊
部署在那裏的往往是土庫曼部落騎兵和少量步兵附庸,缺乏必要的陣地掩護,也沒有凌駕於對手的馬上戰力。結果,他們不僅沒有依靠中路的車營殺傷對手,反而讓自己的兩翼迅速崩潰。完成合圍的烏茲別克騎兵,甚至直接衝入後方的波斯軍營,將全部輜重和財物都據為己有。
但烏茲別克人的弱點,很快就因為勝利來得太過輕鬆而暴露出來。相比成吉思汗帖木兒的時代,這個階段的他們已不再擁有強勢君主。破落的經濟限制了財富積累,讓各級領主在獲得更多自主權的同時,也表現出桀驁不馴的離心力。在控制薩法維軍隊的營地後,幾乎所有人都停止了戰鬥,轉而爭奪一切可以被發現的財物。領主們不僅沒法阻止,反而也和自己的私人衞隊參與其中。先前的騎兵洪流,瞬間化為分散而混亂的土匪羣體,完全沒有了任何戰鬥意願。
引導全軍反擊的波斯近衞軍騎兵 引導全軍反擊的波斯近衞軍騎兵
守在車壘裏的薩法維軍隊也終於迎來轉機。他們紛紛解開戰車之間的鎖鏈,以最精鋭的近衞軍騎兵為先鋒,衝向完全沒有組織的烏茲別克人。年少的塔赫馬斯普也是一馬當先,衝在隊伍的最前列。倒是攝政王和他的土庫曼部落武裝,在這個事情上表現的猶豫不決,將機會全部拱手相讓給自己的政敵。很多人馬分離的烏茲別克騎兵被瞬間擊潰,就這樣慘死在人馬具裝的波斯鐵騎刀下。由於他們已經深入營地,所以被帳篷、圍欄和倉庫等建築分割,根本無法及時彙集重組。少數敢於反抗的菁英,也因為數量和裝備劣勢而被迅速解決。

加姆戰役結果

經過一天的殺戮,薩法維波斯軍隊殲滅了50000烏茲別克世仇。兩個主要統帥忽春赤汗和奧貝都拉汗,都只能帶領少數人逃脱。前者還在返回撒馬爾罕後不久去世,顯然是在加姆戰役中受到了致命創傷。他們先前所控制的呼羅珊地盤,將在稍後被波斯人重新奪回。
近衞軍部隊也依靠軍功逐漸奪回大權 近衞軍部隊也依靠軍功逐漸奪回大權
加姆戰役的另一個影響,是原本被地方勢力壓制的皇帝和近衞軍,都因為果斷和勝利而重新奪回優勢話語權。相反,初期的失誤還讓土庫曼部落兵損失在20000人以上,也因此丟掉了好不容易獲得的政治態勢。最終,面臨被架空威脅的薩法維宮廷,將重新完成對帝國的絕對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