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加勒比海盜

(加勒比海附近的海盜組織)

鎖定
加勒比海盜指加勒比海附近的海盜組織,通常偷襲、搶劫過往船隻的貨物來生存。隨着加勒比海盜的壯大和發展,其襲擊對象也從西班牙珍寶船隊,過渡到印度洋遠洋船隊,最終確定在三角貿易船隊上。
事實上,真正意義的加勒比海盜羣體活動,僅存在於1715年西班牙王位戰爭結束到1718年英國下令剿滅海盜的三年裏。 [1] 
中文名
加勒比海盜
外文名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定    義
加勒比海附近的海盜組織
船    數
50多艘蓋侖帆船
襲擊對象
西班牙珍寶船隊

目錄

加勒比海盜背景介紹

隨着加勒比海盜的壯大和發展,其襲擊對象也從西班牙珍寶船隊,過渡到印度洋遠洋船隊,最終確定在三角貿易船隊上。而鎖定和跟蹤這三種船隊,方式上有很大區別。
西班牙珍寶船隊的航線相對簡單,西班牙人將南美開採出的白銀和黃金通過水路運送到巴拿馬,再運送到中美地峽另一端的波多貝羅,由輸送船隻分批運送到哈瓦那後,最終由本土來的大型蓋侖帆船統一運回本土。而這種運輸模式,最多時曾經達到了50多艘蓋侖帆船的水平 —— 這種絕無僅有的超大規模船隊,已經基本不用鎖定跟蹤了。
而彼時的加勒比地區,大陸沿岸已幾乎被西班牙人所佔領,僅有的法國殖民地也被西班牙人剿滅。古巴、多米尼加牙買加等等大島嶼也已都成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因此西班牙人才能如此有恃無恐地進行如此大手筆的運輸。
隨着歐洲新教徒(英、荷)與天主教徒(西)之間的對立,以及法國流民的湧入,在加勒比先後出現了幾個著名的“海盜港”:英國的拿騷以及羅亞爾港,法國的海地以及托爾蒂島等等。這幾個海盜聚集地分佈於珍寶船隊航線的沿線,搶劫戰術請參考狼圍剿馴鹿羣的做法:驅趕—鎖定最弱目標—圍捕。到了後期,英、法、三國的海軍和私掠船也加入了這場圍獵。
而隨着珍寶艦隊被搶掠的損失越來越大,西班牙政府開始積極圍剿加勒比地區的海盜,並且將其珍寶艦隊的輸送暫停。為了謀生,加勒比海盜盯上了從印度洋返航的遠洋船隊。
印度洋船隊成為標的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其一,印度地區的貿易價值已經超過了歐洲,絲綢和香料的收益已經成為財富聚集的最快方式;其二,印度洋地區由於莫卧兒帝國和伊斯蘭勢力的干預,使得阿拉伯及東非、印度北部、印度南部分成了三個互不侵犯的貿易圈。由於互不侵犯,所以歐洲各國在這一地區投入的兵力都十分薄弱。
另一方面,英國人、法國人在北美已經初步建立了殖民地。有了北美殖民地的支持,各國私掠船隊和海盜便開始了對這一航線的掠奪。而被襲擊的船隊中,首當其衝的便是聲名顯赫的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作為各國的印度貿易渠道,在情報保護上卻並不太謹慎。尤其是各國的東印度公司,在商業上都處於競爭關係,因此出賣對方船隊情報也自然成為了競爭手段之一。所以對於這一時期的海盜來説,想要獲得商船隊的資料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儘管航程遙遠路途艱難,但每次搶劫的對象都是無招架之力的滿載財富的大船,這使得加勒比海盜們樂此不疲地投入了印度洋搶劫的行列之中。之前我們説的基德船長,便是這一時期名聲大噪。
而各國的美洲殖民地,此時也是大發橫財:一方面向本國申請各種防務預算,以增加對抗海盜的防衞;另一方面私下與海盜串通,幫助海盜銷贓,並且從掠奪物品交易中抽税。可謂是左右逢源。
然而好景不長,歐洲各國紛紛發現本國的印度洋貿易大損。究其原因,竟然是各國私掠艦隊串通一氣,互相搶劫。於是以英國為首的私掠艦隊大國開始宣佈私掠為海盜行為,列入違法,違者絞刑。此令一出,東印度公司加勒比各國殖民地不得不開始與海盜劃清界限。與此同時,此時崛起的英國,也開始了所謂的三角貿易:
1. 大三角:歐洲(武器、紡織品)→西非(黑奴)→北美沿岸(砂糖、棉花)→歐洲。
2. 小三角:歐洲(酒、紡織品)→北美沿岸(農作物、肉製品)→加勒比、北美沿岸(砂糖、糖蜜)→歐洲。
而這兩種三角貿易的共同點,都是會在北美沿岸進行大量的交易。而且由於以英國為首的《航海法案》的誕生,各國紛紛禁止了本國船與外國船隻或殖民地進行交易。在這種背景下,各國殖民地一旦發生貨物緊缺或者通貨緊縮,除了等待本國救援之外別無他法。

加勒比海盜意義

然而,當本國的救援不及時的時候,殖民地的選擇僅有求救於沿岸海盜,讓他們搶奪到港船隻來補充本國急需。所以自不用説,此時的加勒比海盜,其實已經成為了“物資調節者”的身份。而獵物的信息,也會由各地殖民地提供:剛剛從港口補給出發,後面就被餓狼般的海盜尾隨而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