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加,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讀作jiā,最早見於西周金文。 [2]  本義是誣枉、誇大;引申為增加、外加、放置、施行等;又引申為超越、欺凌等。作副詞,指更加、愈加。本義少用,常用其引申義。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jiā
注    音
ㄐㄧㄚ
部    首
筆    畫
5
筆    順
53251
結    構
左右
字    級
一級字、常用字 [1] 
平水韻
六麻 [4] 
倉頡碼
ksr
鄭    碼
ymj
統一碼
基本區 U+52A0
四角碼
46000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2]
字符表 字符表 [5]
加,會意字。從力,從口。西周加爵“加”字“口”在“力”下,楚簡“力”旁有飾筆,而“口”旁置右上角,略異。 [2] 
加,金文疑為“圖A”(即“嘉”)“圖B”的金文字形之省略,是“嘉”的本字。“圖B”,金文“圖C”=“圖D”(力,極力)+“圖E”(“圖F”,即“圖F”的省略,亦即“龠”的省略,吹奏多管多孔的排笛),表示竭力吹笙擊鼓。當“嘉”亦即“圖B” “圖C”省略了“圖F”、被簡化為“加”“圖A”之後,金文“圖G”再加“壴”“圖H”(鼓)另造“嘉”代替,明確“吹笙擊鼓”的本義。造字本義:動詞,在豐收慶典的頌神儀式上,竭力吹笙擊鼓,狂歡禮讚。篆文“圖I”將金文字形中手臂形的“圖D”寫成“圖J”,淡化了手形;同時將金文的上下結構調整成左右結構。隸化後楷書“圖K”將篆文字形中的“圖J”寫成“圖L”,手形消失。 [5]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iā
動詞
添枝加葉説假話、虛報
make a
false
repot;
slander
加,語相增加也。——《説文》
君子稱其功以加小人。——《左傳·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論語》
弗敢加也。——《左傳·莊公十年》
加葉添枝、加諸
增加
increase;add
臂非加長。
聲非加疾。——《荀子·勸學》
何以復加。——《漢書·李廣蘇建傳》
加其土封。——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加註解、加符號、加一錢、加二、加緒含容、加納、加年、加兵
放在上面,加上
put on
加彘肩上。——《史記·項羽本紀》
加以金銀。——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三縊加別械。——清· 方苞《獄中雜記》
加額、加冠、加笄
施加;強加
impose;exert
加之以師旅。——《論語·先進》
加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於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不加誅。——漢· 劉向《列女傳》
加工、加惠
參加;加與
take part
in

加盟
凌駕,侵凌
bully
加勝於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副詞
表示程度,相當於“更加”,“愈加”
more
山不加增。——《列子·湯問》
至又加少。——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加豐、加損、加順靈祗
名詞
益處;好處
benefit;good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孟子·魚我所欲也》




參考資料: [3]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語相增加也。從力從口。古牙切 [3] 

説文解字注

語相譄加也。譄各本作增。今正。增者、益也。義不與此同。譄下曰。加也。誣下曰。加也。此雲語相譄加也。知譄誣加三字同義矣。誣人曰譄。亦曰加。故加從力。論語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馬融曰。加、陵也。袁宏曰。加、不得理之謂也。劉知幾史通曰。承其誣。重以加諸。韓愈爭臣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皆得加字本義。引申之、凡據其上曰加。故加巢卽架巢。從力口。謂有力之口也。會意。古牙切。十七部。 [3] 

康熙字典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並音家。《説文》:語相增加也。從力口。徐曰:會意。《爾雅·釋詁》:重也。注:重疊也。《玉篇》:益也。《論語》:又何加焉。
又《廣韻》:上也,陵也。《論語》:吾亦欲無加諸人。注:陵也。
又《增韻》:施也,着也。《禮·冠義》: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
又《韻補》葉居何切。音哥。東方朔《七諫》:蓬艾親入御於牀第兮,馬蘭踸踔而日加。棄捐藥芷與杜衡兮,餘奈世之不知芳何。
又葉居之切。音姬。《三略》: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 [7]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注 説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3]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3]

書法欣賞

篆書 [8] 
隸書 [9] 
楷書 [10] 
行書 [11] 
草書 [12] 

方言音韻

◎贛語 gra1
◎客家話 [梅縣腔] ga1 [海陸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東莞腔] ga1 [客語拼音字彙] ga1 [陸豐腔] ga1 [沙頭角腔] ga1 [寶安腔] ga1 [台灣四縣腔] ga1
◎粵語 gaa1 gaa3
◎潮州話 gia1
◎韓語 KA 가
◎越南語 gia [13]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聲符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擬音
聲調
上古音系





kraːl

廣韻

古牙
麻二開


平聲
蒙古字韻







kja
平聲
中原音韻


家麻齊

家麻

陰平
洪武正韻

居牙


十五麻

平聲
分韻撮要



第二十六家賈嫁

陰平
參考資料: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1-03]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1211頁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0-01-03]
  • 4.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1-04]
  • 5.      .象形字典[引用日期2020-01-03]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1986年11月:2516頁
  • 7.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146頁
  • 8.    加 篆書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1-03]
  • 9.    加 隸書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1-03]
  • 10.    加 楷書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1-03]
  • 11.    加 行書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1-03]
  • 12.    加 草書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1-03]
  • 13.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11-18]
  • 14.      .漢典[引用日期2020-01-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