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汉语词语,拼音为gōngkè,原指古代对属下工作成绩的考核,最早见于《韩非子·八经》,后衍生出多重含义 [2] [4]。
该词内涵包含五类释义:一指古代官员政绩考评,如《汉书·薛宣传》所载;二指佛教徒每日诵经修行的固定仪式,唐代文献已有用例;三引申为日常必做事务,元代散曲及《红楼梦》多见此类用法;四特指学生课业及家庭作业,元代杂剧已出现此义项;五表程序性事务 [5]。
其词义演变始自战国时期的考核制度,汉代延续此用法。唐代佛教典籍将其引入宗教领域,并扩展至日常事务范畴。宋元以降逐渐侧重教育领域,成为表述学生学业的核心词汇,该用法延续至今。
- 中文名
- 功课
- 外文名
- schoolwork
- 拼 音
- gōngkè
- 近义词
- 作业 [2]
释义
播报编辑
(1) [schoolwork;lesson;study]∶学生的课业
(2) [homework]∶家庭作业
做功课 [1]
出处
播报编辑
例句
播报编辑
1、古代对属下工作成绩的考核。
《汉书·薛宣传》:“ 宣 考绩功课,简在两府,不敢过称以奸欺诬之罪。”
2、佛教语。巴葛拔指每日按时诵经念佛等事埋举。
唐·惠能 《坛经·机缘品》:“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牛爱尾。”
唐·寒山 《诗》之二七六:“终是礼道场,持经置功课。”
3、借指每日必做的腿战欢凶事情。
叶圣陶 《判旬纹病夫》:“现在他要上这级数极多的转折扶梯,更是艰难的功课。”
4、指按规定程序所做的事。
5、学生按照屑去局规定学习的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