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功不唐捐

(漢語詞語)

鎖定
功不唐捐(gōng bù táng juān),漢語成語,指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有所回報。佛經中原有“福不唐捐”之語,後亦被寫作“功不唐捐”,而為後人沿用。
中文名
功不唐捐
拼    音
gōng bù táng juān
解    釋
指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有所回報

功不唐捐成語解釋

功:功夫;唐:徒然,空;捐:捨棄。佛家語,指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有所回報。 [1] 

功不唐捐成語用例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法華玄記十不二門顯妙》:“則彼此昭著,法華行成,使功不唐捐,所詮可識。” [3] 
胡適《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①“佛典裏有一句話:‘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丟了。我們也應該説:‘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的丟了的。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了!”②“朋友們,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夠永遠有這樣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 [2] 

功不唐捐成語典故

原文
《維摩詰所説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三萬二千,眾所知識,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諸佛威神之所建立;為護法城,受持正法;能師子吼,名聞十方;眾人不請,友而安之;紹隆三寶,能使不絕;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悉已清淨,永離蓋纏;心常安住,無礙解脱;念定總持,辯才不斷;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及方便力無不具足;逮無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隨順,轉不退輪;善解法相,知眾生根;蓋諸大眾,得無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嚴身色像第一;舍諸世間所有飾好;名稱高遠,逾於須彌;深信堅固,猶若金剛;法寶普照而雨甘露,於眾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演法無畏猶師子吼,其所講説乃如雷震;無有量,已過量;集眾法寶,如海導師;了達諸法深妙之義,善知眾生往來所趣及心所行;近無等等佛自在慧、十力、無畏、十八不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而生五道以現其身;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與藥,令得服行;無量功德皆成就,無量佛土皆嚴淨;其見聞者無不蒙益,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功德皆悉具足。
註釋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而裏面的“福不唐捐”,後人逐漸寫成了“功不唐捐”,也把經文裏比較單純指代的佛教功德的“福”,擴展成了可指代一切奮進努力的“功”。
“唐捐”是佛經裏的話,意思就是泡湯了、白費了。功不唐捐是就努力絕不泡湯、絕不白費。一個人的努力,在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看不見想不到的地方,會生根發葉、開花結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