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劍葉鳳尾蕨(原變種)

鎖定
劍葉鳳尾蕨(原變種)是我國熱帶及亞熱帶氣候區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其生長地土壤的PH值為4.5-5.0。 [1] 
中文名
劍葉鳳尾蕨(原變種)
植物界
分佈區域
浙江南部
30-50釐米

劍葉鳳尾蕨(原變種)形態特徵

劍葉鳳尾蕨(原變種)線稿圖 劍葉鳳尾蕨(原變種)線稿圖
植株高30-50釐米。根狀莖細長,斜升或橫卧,粗4-5毫米,被黑褐色鱗片。葉密生,二型;柄長10-30釐米(不育葉的柄較短),粗1.5-2毫米,與葉軸同為禾稈色,稍光澤,光滑;葉片長圓狀卵形,長10-25釐米(不育葉遠比能育葉短),寬5-15釐米羽狀,羽片3-6對,對生,稍斜向上,上部的無柄,下部的有短柄;不育葉的下部羽片相距1.5-2(3)釐米,三角形,尖頭,長2.5-3.5(8)釐米,寬1.5-2.5(4)釐米,常為羽狀,小羽片2-3對,對生,密接,無柄,斜展,長圓狀倒卵形至闊披針形,先端鈍圓,基部下側下延下部全緣,上部及先端有尖齒;能育葉的羽片疏離(下部的相距5-7釐米),通常為2-3叉,中央的分叉最長,頂生羽片基部不下延,下部兩對羽片有時為羽狀,小羽片2-3對,向上,狹線形,先端漸尖,基部下側下延,先端不育的葉緣有密尖齒,餘均全緣主脈禾稈色,下面隆起;側脈密接,通常分叉。葉幹後草質,灰綠色至褐綠色,無毛。 [1-2] 

劍葉鳳尾蕨(原變種)產地生境

產浙江南部(平陽)、江西南部、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西南部(安龍)、四川(峨眉山、重慶、雅安)、雲南南部(富寧、麻栗坡、河口、勐臘、景洪)。生林下或溪邊潮濕的酸性土壤上,海拔150-1000米。也分佈於日本(琉球羣島)、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北部、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波利尼西亞、斐濟羣島及澳大利亞。模式標本採自斯里蘭卡。 [1] 

劍葉鳳尾蕨(原變種)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有止痢的功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