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字源流
編輯其一,“劉”字的異體字“鐂”最早見於《説文解字》,在發現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發現“劉”字。篆文中的“劉”字(圖A)左邊是“金”(表質料),右邊由上部的“卯”(表部分)和下部的“刀”組成,或將“刀”改為“田”而作“鐂”(圖B),兩種寫法中的“戼(卯)”字在甲骨文中意為殺牲的方法,因而“劉”字的本義為“殺”。
[5]
[7]
其二,“劉”字本是象形字,後發展為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中的“劉”字(圖C)左邊是一隻形似大鳥的動物的象形,也像是一個被藝術化了的人;右邊是—把刀的象形,取意“用刀刺殺動物或人”,直觀地表達出了“劉”字的本義——殺戮。發展至金文階段,“劉”字的構形發生了很大變化(圖C)——由原來的象形字變成了會意兼形聲字:上面是個“卯”,其本義是“胎兒與胎盤的分離”,可引申為”分開”、“撕裂”、“殺”等義,在此也表音;下面左半部分是“金”,本義是“金屬”,在此代表兵器或武器;下面右半部分是“手”,在此表示“用手拿”。三者結合,寓意“用手拿着兵器進行殺戮”,此即“劉”字的本義。小篆階段的“劉”字,有兩種寫法(圖C)。第一種寫作“鐂”,為金形、留聲的形聲字,見於《説文解字》,後發展為“鎦金”之“鎦”;第二種寫作繁體的“劉”,脱胎於“劉”字的金文字形,但也有所變化——變成了左右結構:左邊是上“卯”下“金”的組合;右邊的“手”換成了“刀”,成為從卯、從金、從刀的會意字,意思更為明確。隸書、楷書中的“劉”字在第二種結構的基礎上繼續演變:“刀”改為“刂”。
[1]
劉詳細釋義
編輯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liú | 動詞 | 殺,戮。 | kill | 《左傳·成公十三年》: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垂。 | 虔劉 |
克,征服。 | conquer | 《爾雅·釋詁上》:劉,克也。 | |||
鋪陳。 | arrange | 《爾雅·釋詁上》:劉,陳也。 | |||
名詞 | 斧鉞類武器。 | weapon’s name | 公劉 | ||
果木名,也稱“劉子”。 | 《爾雅·釋木》:劉,劉杙。 | 劉杙 | |||
古邑名,故址一在今河南省偃師市南,一在今山東曲阜附近。 | 《左傳·隱公十一年》:王取鄔、劉、蒍、邗之田於鄭。 | ||||
水名。 | 劉水 | ||||
通“膢”,古代一種祭祀名。 | 貙劉 | ||||
姓。 | 劉海 | ||||
形容詞 | 剝落,凋殘。 | wither | 劉基《擢彼喬松》:靡草不凋,無木不劉。 | 毗劉 | |
副詞 | 通“留(瀏)”,大略地。 | roughly | 劉覽 | ||
liǔ | 形容詞 | 通“懰”,美好的樣子。 | beautiful |
劉古籍解釋
編輯劉説文解字
【第十四上】【金部】
劉説文解字注
【卷十四】【金部】
鐂,殺也。
從金、刀。
注:此會意。從金,殺意未著,必從金、刀而後著。
丣聲。
注:丣者,古文“酉”也。
力求切。
注:三部。此篆二徐皆作“鐂”,別無“劉”篆。鐂,古書罕用,古未有姓“鐂”者,且與殺意不協。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劉”。楚金疑脱“劉”篆,又疑“鐂”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訛“田”。後説是也。【竹部】有“䉧,劉聲”;【水部】有“瀏,劉聲”;又“劉,劉杙”;又“劉向、劉歆”。以許訂許,此必作“劉”。若無“劉”字,劉聲無本矣。今輒更正篆文,以截斷眾疑。至若此字丣聲非戼聲,絕無可疑者。二徐固皆不誤。蓋凡丣聲之字皆取疊韻而又雙聲,丣、戼皆在古音第三部而各有其雙聲,故二聲不可混淆。東漢一代持卯金刀之説,謂東卯、西金,從東方王於西也。此乃讖緯鄙言,正馬頭人、人持十、屈中、止句一例,所謂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籀》之野言。許之所以造《説文》者,正為此等。矯而煣之,隱而括之,使“六書”大明。以視何休之恃此説經,其相去何如也!正劉為劉,許君之志也。或疑其有忌諱而隱之,夫改字以惑天下,後世君子不出於此。
[12]
劉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劉
古文:鎦、𠭱。
又《爾雅·釋詁》:劉,陳也。疏:謂敷陳也。
又《爾雅·釋詁》:劉,暴樂也。疏:木枝葉稀疎不均為暴樂。《詩·大雅》(《大雅·蕩之什·桑柔》):捋采其劉。《毛傳》:劉,爆爍而希也。
又《爾雅·釋木》:劉,劉杙。注:劉子生山中。疏:劉,一名“劉杙”,其子可食。
又姓。《韻會》:凡二十五望,並自陶唐氏劉累之後。
又《集韻》:力九切,留上聲。好也。
又《集韻》:龍珠切,音鏤。殺也。漢禮,立秋有貙劉。
劉字形書法
編輯劉字形對比
劉書寫演示
劉各體書法
劉音韻彙集
編輯字頭 | 小韻 | 韻目 | 韻部 | 韻母 | 反切 | 聲調 | 聲母 | 聲符 | |
---|---|---|---|---|---|---|---|---|---|
上古音系 | 劉 | 劉 | 幽 | 卯 | |||||
廣韻 | 劉 | 劉 | 尤 | 尤 | 力求 | 平聲 | 來 | ||
中原音韻 | 劉 | 劉 | 尤侯 | 尤侯齊 | 陽平 | 來 | |||
洪武正韻 | 劉 | 留 | 十九尤 | 尤 | 力求 | 平聲 | |||
分韻撮要 | 劉 | 留 | 第五修叟秀 | 修 | 陽平 | 來 |
劉常用詞組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馮慧娟 編.説文解字.長春: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07月第1版:30-31
- 2. “劉”字的字源字形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24]
- 3. 魏勵 編.語言文字規範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年01月第1版:12
- 4. 陳江風,劉秋瑞 編著.平水韻常用字表//走進格律詩殿堂:格律詩創作與吟詠.鄭州:大象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284
- 5. 谷衍奎 編.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310
- 6. 牛硯,程剛 著.中華姓氏探源.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09月第1版:13
- 7. 李學勤 主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1237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編纂.漢語大字典:九卷本.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2010年04月第2版:392
- 9.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2卷 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753
-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編.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06月第6版:830
- 11. 劉野 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第80冊 經部 小學類.長春;深圳: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海天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版:362
- 12. 魯仁 編.中國古代工具書叢編(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718
- 13. 清·張玉書,等 編纂.康熙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144
- 14. 劉的篆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24]
- 15. 劉的隸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24]
- 16. 劉的楷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24]
- 17. 劉的行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24]
- 18. 劉的草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24]
- 19. “劉”字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24]
- 20. 劉的解釋|劉的意思|漢典“劉”字的基本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2-08-17]
- 21. 劉的解釋|劉的意思|漢典“劉”字的基本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2-08-17]
- 收起